1. 简单百科
  2. 北固楼

北固楼

北固楼,又称北固亭,坐落于镇江北固山。在中国历史名楼中,北固楼仅比相传建于孙吴黄武二年的黄鹤楼晚一百多年,故而曾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称“长江三大名楼”。

北固楼始建于东晋咸康年间(335年-342年),蔡谟北固山上修筑此楼。大同十年(公元544年),萧衍登临北固楼,改名“北顾”,并写下《登北顾楼诗》。其子萧纲也作诗《奉和登北顾楼》。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以65岁高龄出知镇江府,留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和“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样的千古名作。

2009年,镇江市委、市政府决议复建北固楼,为仿宋十字脊,明二暗三重檐阁楼,以柚、楠木为主材,榫卯结构不用一钉,楼顶覆盖琉璃筒瓦。

命名

北固楼位于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此山北临长江,形势险固,故名北固。而北固楼始建于东晋咸康年间(335年-342年),蔡谟在北固山上修筑此楼,称为北固亭。大同十年(公元544年),萧衍登临北固楼,又为其命名为“北顾”。究其改名的原因,《太平寰宇记》中解释道,“旧北固作固字,梁高祖云作固。作固诚有其语,然北望海口,实为壮观,以理二推,宜改为顾望之顾。” (之前大家都用“固”字,梁高祖也用“固”字,但北望入海口,蔚为壮观,从而更宜改为“顾望”的“顾”。)

地理位置

北固楼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江滨的北固山上,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8′,北纬32°15′。山高约58米,长约200米,山壁陡峭,形势险固,萧衍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

北固楼建筑在上,南邻东吴铁瓮城,北临,形势险要,景象壮观。

历史沿革

北固楼又称北固亭,坐落于镇江北固山,始建于晋朝咸康年间。其在国内历史名楼中仅比相传建于黄武二年(223年)的晚一百多年,位居第二。但在长江下游的江东地区,它却是沿江所建最早的一座楼。

东晋时期,南徐州刺史蔡谟建来储存军事物资,而后谢安也再次对北固楼进行了修。而后北固亭崩坏,北固山顶虽然依旧保有北固亭,但通向北固亭的山路非常狭窄。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萧正义修宽了路面。而后在大同十年,萧衍得以登上北固楼,他“幸京口城北固楼,改名北顾”。

隋唐之后,北固楼也随历时变迁,直到清末几乎完全塌毁坏。

2009年,应各界人士建议,镇江市委、市政府决议复建北固楼,市园林局主要负责这一项目,而后历时三年修葺,北固楼于2013年元旦对外开放。

2023年,因为北固楼临江而建,系全木卯结构建筑,因常年受风雨侵蚀,出现油漆剥落和构件松动现象,为保障旅游安全秩序,6月中旬,北固楼实施整体全封闭修缮出新。2023年9月1日,经过两个多月的全面修缮,北固楼重新对外开放。

建筑特征

建筑结构

复建的北固楼“明二暗三”,高19.9米,建筑面积420多平方米,整座楼几乎是实木打造,用材600多立方米,梁柱壮硕,榫卯结构,皆为东南亚进口柚木,防虫防蛀,清香袭人。

内饰陈设

北固楼一楼大门上有横匾“东南胜概”,两侧有联曰:“气吞吴楚看六朝枭雄此处曾留霸业,浪涌乾坤叹千秋墨客斯楼独望神州。”迈进大门,有一实木屏风,屏风上雕刻的是北固山题材的画作。东墙两幅毛泽东手书辛词《永遇乐》《南乡子》,西墙悬挂着江苏省画家钱松嵒的《三山胜景图》。

沿着楼梯,进入二层。二层是暗层,四壁都布置书法作品。居中一巨大屏风,是一幅复古山水画。四壁的书法作品,是今人关于镇江市二十四景的作品,赞美了镇江的如画风景。

三楼观景长廊展现了北固胜景。三楼南门上高悬楼名匾额,字迹取自毛泽东手书,遒劲潇洒。下有一联:“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孙吴。”北门外楹联为“对广陵望淮海平原向望京华瞻万里,听扬子拍金焦胜景登临北固话三国”。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辛弃疾与北固楼

南宋赵扩嘉泰四年(1204),辛弃疾(1140-1207)被任命为镇江知府,当时他六十五岁。怀着报国的热忱,辛弃疾在嘉泰四年三月去到镇江市。到任以后,尽管他积极进行北伐的准备工作,但无奈外戚韩侂胄及其手下的官员,只是想利用辛弃疾的名气,并不真的想让他建立北伐的功勋,从而影响他们自己想建立的功名,所以,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还不满十五个月,北伐准备稍见眉目之时,韩胄及其手下的“言官”就弹劾他,他因而在开禧元年(1205)初秋,被罢职“奉祠西归”。

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府衙就在北固山前峰(今鼓楼岗至烈士陵园一带)。北固山和北固楼因为有其地理意义和“北顾”的典故,更会激发怀着报国热忱来到镇江的辛弃疾的报国豪情。从当时实际情况看,北固山上以始建于北宋的甘露寺多景楼最为有名,辛弃疾之前,陆游陈亮等都曾登多景楼作词。辛弃疾到镇江市后,却未见有登多景楼词(可能并未登多景楼),而是不止一次登北固亭抒怀,从中可以看到北固山丰富的历史文化对他的创作的影响。辛弃疾在镇江所作词中,其中两首北固亭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被后世誉为“北固双璧”。

文学作品

据《梁书·武帝本纪》载,梁大同十年三月,萧衍“幸京口城北固楼”。萧衍有《登北顾楼》诗叙写了此游情况,并赞美北固形胜。他的儿子萧纲也作了《奉和登北顾楼》诗。而在梁武帝父子600多年以后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登北固亭所作脍炙人口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更使得北固楼和北固亭广为人知。

南朝

登北顾楼诗

萧衍

歇驾止行警,回舆暂游识。

清道巡丘壑,缓步肆登陟。

雁行上差池,羊肠转相逼。

历览穷天步,瞩尽地域。

南城连地险,北顾临水侧。

深潭下无底,高岸长不测。

旧屿石若构,新洲花如织。

奉和登北顾楼

萧纲

陵佳丽地,济水凤凰宫。

况此徐方域,川岳迈周泮。

皇情爱历览,游涉拟崆峒区

聊驱式道候,无劳襄野童。

雾崖开早日,晴天歇晚虹。

去帆入云里,遥星出海中。

题润州李尚书北固新楼

张祜

蹑石攀云一径危,粉廊朱槛眺江湄。

青山半在潮来处,碧海先看月满时。

树色转烟城斗峻,水光浮草岸遥卑。

西楼又起公羊意,坐对寒潮向渺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权处。 舞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 次瞿式耜北固楼词韵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年,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登北固楼

释法平

不负南徐眼,来看北固云。

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

雨气生沧壁,秋声起夕。

半生流落恨,此日重殷勤。

北固

张玉书

古桧祠堂久寂寥,净名遗筑倚秦椒

槛前碑版留三国,树江声咽六朝。

草复大堤春试马,雨余多景暮归樵。

可怜万井炊烟里,鹅鹳军声响丽谯。

登镇江北固楼

康有为

山围城郭南徐镇,石撼潮湍北固楼。

天入长江生远浪,风吹落木下清秋。

山川第一供凭吊,国士三千放远游。

无限霸才成底事,怒涛滚滚向东流。

争议考据

北固楼与北固亭

对于北固楼与北固亭的关系,文化学者乔长富曾有过相关考据和梳理,他的论述和分析大致如下:萧衍父子的诗题清楚表明,他们登的是“北顾楼”即北固楼。而且,《梁书·武帝本纪》等也都记载了梁武帝“幸京口城北固楼”,说明北固楼在当时尚未崩坏。但根据《南史·萧正义传》的记载:“起初蔡谟建造北固楼,而后塌陷崩坏了,只剩下一个小亭子,通往那里的路很窄,到后面只能下车步行。而萧正义把路修宽了,并且给那里安上了栏杆,不日皇帝去观摩乘车上去,很高兴。”按照这一说法,北固楼早已崩坏,梁武帝登的只是北固山和北固亭,没有登北固楼。这就与萧衍父子的自述,以及《》《》的记载大相径庭。

对于这一情况,不少学者和著述是采取了北固亭就是北固楼的说法给以解释。但仅从《南史·萧正义传》的记载看,北固楼与北固亭就是两种建筑。事实上,北固亭就是北固楼这一说法出于以后。此外,《南史·萧正义传》不见于《》,是《》新撰的传记。对于《南史》一书,《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正史二》批评认为《南史》不可尽信。《萧正义传》作为《南史》新立之传,自然不免要“采杂史为实录”,真真假假间杂在一起,也缺乏可信性。该传对萧衍登北固楼的记叙,远比《梁书·武帝本纪》具体详细,颇有“小说”色彩;而且,该传所叙不但与《》的记载,也与《》的其他有关记载相矛盾,显然所用材料也是“采杂史”,加上交代不清楚,所以并不可靠。而由于它的记载有问题,给人造成了梁武帝登的是北固亭而不是北固楼这一错误印象,也为后来北固亭即北固楼说奠定基础。

北固新楼

》成书于唐朝初期,它在《萧正义传》中叙及北固楼已经崩坏,至少表明这座楼在唐代初期已经不再存在。而从初、盛唐诗人的诗作看,尽管有咏写润州芙蓉楼和万岁楼的,却再没有看到咏写北固楼的。这表明当时润州已不存在东晋北固楼。然而,到了中、晚唐之间,在唐人诗中又发现了北固楼,不过它叫做“北固新楼”。这首诗作者为中、晚唐之间的诗人(约789年约853年),他曾经多次往来于镇江市,晚年并隐居于。他写的诗歌题为《题润州李尚书北固新楼》,全诗是:“蹑石攀云一径危,粉廊朱槛眺江湄。青山半在潮来处,碧海先看月满时。树色转烟城斗峻,水光浮草岸遥卑。西楼又起公羊意,坐对寒潮向渺弥。”诗题既称“北固新楼”,而且诗有“蹑石攀云一径危”等语,表明此楼是建于北固山上,在州城之北。楼有“粉廊朱槛”,可以远眺,是座供登临游赏的建筑。

北固新楼的建造者,从张祜诗题看是“润州李尚书”。与张同时的“润州李尚书”当是李德裕。按《旧唐书·文宗纪》,李德裕大和八年(834年)十一月“以检校右仆射充镇海军节度、浙江西道观察等使”(唐朝浙西观察使例兼润州),九年四月去任;元年(834年)十一月“李德裕检校户部尚书,充浙西观察使”,二年五月迁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对北固山特别有感情,所以他在润州这两任期间完全是有可能建造北固新楼的,根据这样的推定,北固新楼的建造当在大和八年(834年)到开成二年(837年)这几年之中。

李德裕的北固新楼建成以后,从现存材料看,没有看到有方志之类提到它,也没有看到有中晚唐其他诗人写到它,仅见于的这篇诗歌咏写了它。而张祜的这首诗宋代以后的很长时间也不见流传,所以连《》也没有搜集到。

直到近世以来刻本《张承吉文集》重现于世,再次见到“北固新楼”这座建筑。可以说这座楼自建成以后不久就长期湮没无闻了。

参考资料

千古词山多慷慨.人民网-今日头条.2023-11-11

镇江“天下江山第一楼”封闭施工,预计8月15日重新开放.紫牛新闻-今日头条.2023-11-11

巍巍北固楼.金山网.2023-11-11

卷七 梁本纪中第七.国学大师.2023-11-11

复建北固楼记.江苏省情网.2023-11-11

北固楼9月1日起恢复开放.镇江市人民政府.2023-11-11

北固山景区.江苏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2023-11-11

从江防中心到文化景点北固楼要感谢两位皇帝.金山网.2023-11-11

>> 《光绪丹徒县志》所录六朝诗探微.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2023-11-11

镇江游三山(美丽中国).人民网.2023-11-11

凭栏远眺大江东去,镇江北固楼恢复开放.现代快报网.2023-11-11

一曲《归乡》,欢迎镇江人回家!.我苏网.2023-11-11

诗话北固山.金山网.2023-11-11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金山网.2023-11-11

梁代萧纲等虎窟山寺诗歌唱和.金山网.2023-11-11

古诗词里的镇江,竟然可以这么美!.今日镇江.2023-11-11

咏词吟诗北固山.中国作家网.2023-11-11

学诗计划|《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生子当如孙仲谋.新华网浙江.2023-11-11

中国古代山水旅游诗选讲.文曲经典数字图书馆.2023-11-11

登北固楼.古诗词网.2023-11-11

学海浩瀚,萤火亦能有光的闪耀.金山网.2023-11-11

列传·卷五十一.古诗文网.2023-11-11

>> 北固楼、北固亭、临江亭、多景楼辨.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2023-11-11

唐诗人张祜眼中的北固新楼.金山网.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