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心意,1968年11月生,浙江省义乌人,教育硕士,浙江省历史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兼职硕导。1992年8月参加工作,在浙江省义乌中学任教高中历史至今。现任义乌中学信息科研处副主任,浙江省教育学会历史分会理事。从教以来,不断丰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努力提升专业水平,逐渐积淀教学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网络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在省内的历史教学界有较高的知名度。

个人简介

曹心意,1968年11月生,浙江省义乌人。1992年8月参加工作,任教于义乌中学;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2002年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2008年获得教育硕士学位;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现任浙江省义乌中学信息科研处副主任。兼任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专业学位硕导,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分会浙江省理事、金华市副会长,中国民盟义乌支部委员。

教学特色

立足课堂,兢兢业业。从教以来,不断丰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努力提升专业水平,逐渐积淀教学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网络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在省内的历史教学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关注课程改革,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选择性学习”的行动研究,出版了个人专著《高中历史学科的选择性学习研究》,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与好评;

注重教学法改革创新,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针对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与情境性特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学生的移情、想象、思辨,重构历史现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长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建立了一整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资源库,参与创建了浙江省义乌中学历史学科网——彦湖话史,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执笔撰写了国家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的结题报告,研究成果获专家好评。

教学成果

生态育人,和谐发展。担任班主任工作十余载,一直把爱与责任视为师德之魂,深受历届学生爱戴,深得社会和家长的好评。以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榜样教育”中,注重榜样选取的群众性、时代性、层次性、多样性,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榜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指导优秀生以及教育心理有偏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2~1999年连续五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所任班级曾被评为义乌市先进团支部。

培育新人

培育新人,潜心引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具体培养步骤和途径。采用“临摹、脱格、反思、创新”八字方针指导青年教师,效果显著。“临摹”,就是要求“教学新手”,认真听好老教师的课,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艺术,尽快缩短教学生涯的“适应期”;“脱格”,就是鼓励青年教师在学习老教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让自己尽快成长为教学的能手,走好自己的“发展期”;“反思”,就是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丰厚默认默会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机智;“创新”,就是鼓励青年教师摆脱传统经验的束缚,构建自己的风格,努力追求卓越。

学术成就

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工作。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的学术论文有十余篇,散见于《课程、教材、教法》、《历史教学》、《中国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等期刊,获浙江省教研室及以上一等奖的论文有4篇。参与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一、二(人民版)和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一(人民版)教师教学用书修订工作。参与或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7个。2000年以来,主编或参编《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丛书 教学设计·探究》(必修二)、《教师职称一本通(文科)》、《锦绣金华——教师教学用书》、《新高考过关——历史》、《高中历史精编》、《浙江省高考复习用书——历史》、《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导引——历史》、《浙江省高中历史作业本》等科研、教辅用书40多部。2004年以来曾应邀在省、地市作学术报告20余场。

参考资料

曹心意(历史特级教师).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