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碧云,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科技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入选人,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智库专家,首批天津高校智库专家。

个人简介

求学经历:

198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并获经济学学士

1984—1985年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进修;

1988—1989年在厦门大学财金系研究生班学习;1997年在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进修;

1999年在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2—2005年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6.8—2007.2在美国University of Delaware作高级访问学者;

2008年5月天津市第一期金融改革和创新专题研修班(伦敦金融城)学习并结业。

主要研究方向:

金融宏观调控、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中国金融业发展及改革实践。

主要讲授课程:

金融宏观调控、货币金融理论、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金融营销。

主要获奖成果:

论文“中国流动性过剩原因辨析”

获天津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专著《货币、资金与经济协调运行研究》

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文“天津市人民政府投融资平台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天津市第四届行政管理科研成果一等奖

论文“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的建议”

获天津市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

代表性科研成果

论文

“包容性金融发展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

南开经济研究》,ISSN 1001-4691,2016年第三期

“移动支付能够有效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吗?—基于肯尼亚M-PESA的探讨”,

《农村经济》,ISSN 1003-7470,2015年第五期

“基于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探讨”,

《经济问题》,ISSN 1004-972X ,2015年第五期

“包容性金融发展与个人职业选择及收入变动:理论与经验研究”,

《金融经济学研究》,ISSN 1008-5742,2015年第四期

“中国资本市场信用风险传染机制分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ISSN 1000-5935,2015年第四期

“金融视角下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率提升路径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ISSN 1001-4691,2015年第四期

“金融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天津社会科学》,ISSN 1002-3976,2015年第二期

“金融脱媒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冲击的动态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ISSN 1000-1549,2015年第三期

“基于AHP-DEA的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经济问题》,ISSN1004-972X ,2015年第一期

“金融集聚区建设中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为的演化博弈研究”,

《经济问题》,ISSN 1004-972x,2014年第七期

“我国金融产业集聚中地方政府与潜在进入金融机构的博弈研究”,

《经济问题探索》,ISSN 1006-2912,2014年第二期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财产性收入关系实证研究”,

《现代财经》,ISSN 1005-1007,2013年第十一期

“未观测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1009-6116,2013年第二期

“中国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途径及应对之策”,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ISSN 1000-1549,2012年第十二期

“论中国货币供应量对投资与消费的影响”,   《现代财经》, ISSN 1005-1007,2012年第一期

“完善收入形成市场机制,提高居民市场化收入”,

天津市社科第七届优秀论文,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

“结构相对合理:经济运行良性循环之根本”, 《现代财经》,ISSN 1005-1007,2011年第九期

“我国央行相对独立性测度通货膨胀关系”, 《上海金融》,ISSN 1006-1428,2011年第六期

“国民收入分配效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经济问题》,ISSN 1004-972X,2011年第五期

“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影响——基于1978-2009年中国经验数据的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ISSN 1000-1549,2011年第一期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 《经济问题》,ISSN 1004-972X,2010年第二期

The Adjustment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underInternal and Externa Equilibrium",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 Vol.1 No.1 April 2010

“居民收入形成机制的区域结构分析”, 《中国经济问题》,ISSN 1000-4181,2010年第二期

改革开放后中国历次M2和M1增速剪刀差逆向扩大现象分析”,

《财贸经济》,ISSN 1002-8102,2010年第一期

“中国投资与消费关系的调整——基于内外经济均衡的分析”,

天津市社科第六届优秀论文,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健全金融协调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19日,第九版经济学

“金融支持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 《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8月11日,专家版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需求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理论与现代化》,ISSN 1003-1502,2010年第六期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ISSN 1005-8273,2010年第六期

天津市居民收入长效增长机制的构建”,天津市社科第五届优秀论文,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技术路径”,

《中国经济问题》,ISSN 1000-4181,2009年第三期

《金融与保险》(人大复印资料)2009.9全文转载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几点反思”, 《学术论坛》,ISSN 1004-4434,2009年第四期

“从中国国民收入增长路径看居民收入长效机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ISSN 1006-6470,2009年第二期

《国民经济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9.8全文转载

“略论二元经济结构下投资与消费关系的调整”, 《现代财经》,ISSN 1005-1007,2009年第二期

“借鉴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动天津市居民消费增长”,

天津经济》, ISSN 100-339X,2009年第一期

“内外经济失衡下中投公司消费关系的调整”,

天津市社科第四届优秀论文,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中国贸易战略调整中宏观调控政策的相互协调”, 《经济问题》,ISSN 1004-972X,2008年第十一期

“从历次通货膨胀看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ISSN 1000-596X,2008年第七期

“中国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问题》,ISSN 1000-4181,2008年第一期

《国民经济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8.5全文转载

中投公司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山西大学学报》,ISSN 1000-5935,2008年第一期

“转型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及其政策协调选择”,

经济经纬》,ISSN 1006-1096,2008年第一期

“金融创新与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

天津市社科第三届优秀论文,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

“论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下的监管模式选择”, 《现代财经》,2007年第七期

“中国流动性过剩原因辨析”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二期

《金融与保险》(人大复印资料)2007.5全文转载

“中国经济内外协调运行的政策选择”, 《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二期

《国民经济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6.7全文转载

“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及中国目标模式的选择——基于高储蓄率、高贸易顺差背景的思考”,

经济经纬》,2006年第四期

“生产过剩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探讨”, 《现代财经》,2005年第十一期

“资金供求影响社会经济运行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经纬》,2005年第六期

“金融风险隐患加重下中央银行的政策选择”, 《经济问题》,2004年第九期

“完善我国住宅金融机构体系的对策”, 《中国房地产》,2004年第九期

“贫富差距扩大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调整”,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

“从贫富差距的扩大看我国收入分配中公平和效率关系的调整”,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一期

“发展和完善天津市住宅抵押贷款业务的对策探讨”, 《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六期

“天津市住宅抵押贷款的运作模式及启示”, 《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五期

“信用风险的信息经济学解析”, 《晋阳学刊》,2003年第四期

“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看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消费经济》,2003年第三期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点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二期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六期全文转载

“再造适合客户经理的业务组织架构”, 《现代商业银行》,2002年第十一期

“海外创业板市场及其经验介绍”, 《浙江金融》,2002年第六期

“重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之探讨”, 《经济问题》,2002年第六期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探析”, 《晋阳学刊》,2002年第五期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人大复印资料)2003第一期全文转载

“关于加强我国金融监管问题的若干思考”, 《现代财经》,2002年第二期

美国住宅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 《浙江金融》,2001年第八期

“我国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之探讨”, 《金融研究》,2001年第七期

“借鉴美国经验,发展我国住宅抵押贷款二级市场”, 《财政与金融》(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五期

“完善我国住宅金融的对策探讨”, 《中国房地产》,2001年第四期

“关于完善个人信贷业务发展配套服务体系的思考”, 《现代财经》,2001年第三期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住宅金融机构体系”,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第三期

“加强我国住宅基金建设的对策探讨”, 《经济问题》,2001年第二期

“西方国家发展投资银行业的几点启示”, 《经济问题》,2000年第五期

“发达国家住宅金融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晋阳学刊》,2000年第四期

“经济民主制度:寻求国有企业‘善良代理人’的根本保证”, 《山西大学学报》,2000年第一期

“加强税源监控势在必行”, 《税收与企业》,1999年第十一期

“启动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问题》,1999年第十期

“证券营业部面临的风险与防范”, 《财金贸易》,1999年第七期

“关于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经济问题》,1998年第九期

“并购重组: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金融与市场》,1998年第七期

“对阳泉市工农中建四家银行金融风险情况的调查”, 《金融研究》,1996年第九期

“加强金融间接调控职能,充分发挥利率杠杆作用”, 《生产力研究》,1996年第三期

“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 《经济师》,1996年第三期

“开征社会保险税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途径”, 《税收与企业》,1995年第十期

“加强财政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经济问题》,1995年第八期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财政对策的探讨”, 《山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四期

“能力培养:社会发展对大学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 《高教与现代化》,1995年第四期

“存贷利率不宜继续下调而应有所提高”, 《当代经济文库。中国金融卷》,1994年第十期

“从分税制的要求谈地方财政的建设”, 《财政研究资料》,1994第35期

“关于我国税制的一些思考”, 《财政研究》,1994年第六期

“建立健全运行体制,尽快走向商业银行”, 《金融时报》,1994.4.22

“谈谈我国财政模式的选择”, 《财政研究》,1989年第七期

著作与教材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与制度创新》,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6

《中国居民市场化收入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8

交易所:功能、运转及效力》,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4

《金融脱媒:趋势、影响及应对策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1

《支持现代粮食产业发展中的财税政策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12

《“双过剩”条件下中国经济政策协调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11

《中国消费与投资关系的调整及其机制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9

《经济转型期的宏观调控研究》,天财百川文库之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9

《货币金融学》,21世纪高等院校金融学科试用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9

《中国农业保险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

金融学》,21世纪高校金融学试用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7

《货币、资金与经济协调运行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8

天津市第十一届(2008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TJSKJ-2-028)

《消费启动与收入增长分解机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3

《货币银行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7

《住宅金融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5

咨政建议

“关于构建天津自贸区贸易金融体系的建议”,

《社科界咨政要报》第3期(总第64期),2015年4月13日;

“当前我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问题”,

《社科界咨政要报》,2014年5月23日;

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集聚区建设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决策咨询建议》第134期,2014年5月15日;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的建议”,

《社科界咨政要报》第4期(总第51期),2014年4月21日;

“提升我市服务业比重、促进产业升级的途径及措施”,

《决策咨询建议》第117期,2013年8月15日;

“实现我市居民收入持续、全面增长的建议”,

《社科界咨政要报》第4期(总第15期),2011年5月9 日;

“构建我市政策性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社科界咨政要报》第11期(总第34期),2012年12月17日;

“构建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

《决策咨询建议》第104期,2012年12月19日;

天津市人民政府投融资平台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决策咨询建议》第83期,2012年2月15日;

“借鉴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动我市居民消费增长”,

《决策咨询建议》第20期,2009年3月19日;

“培养市场化收入形成机制,提高我市居民收入水平”,

《滨海金融专报》第1期(总第1期),2009年8月18日;

天津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协调机制研究”,

《决策咨询建议》第31期,2009年11月27日;

“融资租赁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滨海金融专报》2011年第5期(总第14期)。

科研项目

“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农村人口贫困的作用机制及政策选择研究”,

2016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6BJY157),2016.8— ,主持人

“财经类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及规范化管理”,

2015年天津市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TJXW15014),2015.4— ,主持人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科技金融创新与企业转型升级”,

2014年天津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14ZLZLZF00088),2014.9— ,主持人

滨海新区制度创新与金融业先行先试研究” ,

2014年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14ZD09),2014.7— ,主持人

“天津市服务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体制创新研究-基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视角”,

201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ZFZX2014-27),2014.4— ,主持人

“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集聚区发展定位与政策保障体系研究”,

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研究资助课题(1BJZX010205) ,2012.11-2013.11,主持人

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集聚区建设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2013年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ZFZX2013-34),2013.5— ,主持人

“中国居民市场化收入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天津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TJLJ12-009), 2012.10—  ,主持人

“于家堡新金融产业育成中心的建立与运作”,委托项目, 2012.7— ,主持人

“提高天津市居民市场化收入水平的战略选择与策略安排研究”,

2011年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11ZD019), 2011.12—2013.5,主持人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1ZLZLZF01700), 2011.10—2012.12,主持人

“提高天津市居民市场化收入水平的路径”,

2011年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2011.4—2012.12,主持人

“金融促进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ZFZX2012-11),2012.4—2012.12 ,主持人

“提升我市服务业比重,促进产业升级的途径和措施”,

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ZFZX2012-50), 2012.5—2012.12 ,主持人

“中小企业融资与资本运作”,委托项目,2011.3—2012.12,主持人

“经济结构调整中政策工具的运用及相互协调”,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0ZD030), 2010.12—2012.3,主持人

“天津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协调机制研究”,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TJYJ10-05),2010.4— 2011.12 ,主持人

“关于滨海新区建设中国融资租赁产业基地的研究”,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10.9—2011.6,第一参加人

天津市人民政府投融资平台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2010年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项目,2010.12—2011.04,主持人

“‘双过剩’条件下中国经济政策协调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7JA790071),2007.12—2011.03,主持人

“碳金融等金融创新问题研究”,委托项目,2009.3— ,主持人

“粮食产业发展中经济政策的国际比较”,委托项目,2009.12—2011.9,主持人

“天津市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及策略安排”(2008ZD23),

天津市教委重点项目,2009.12—2010.11,主持人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研究”,委托项目,2009.7—2010.3,主持人

“天津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协调机制研究”,

市政府决策咨询”专项应急课题,2009.6—9,主持人

“基于政府采购角度的城市基础设施造价模型研究”,委托项目,2009.3—2009.5,主持人

“中国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委托项目,2008.6—2009.3,主持人

金融业综合经营的监管体制研究”,委托项目, 2007.8—2008.8,主持人

“中国投资和消费关系的调整及其机制研究”,

天津市哲学社科研究规划资助项目(TJJL06-044),2006.10—2008.7,主持人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汇率政策协调配合研究”,

委托项目,2006.5—2007.4 ,主持人

“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2005年度天津市教委“十五”综合投资科技创新项目(2006BA42),2006.4—2007.12,主持人

《金融学》,天津财经大学第四批重点建设教材项目,2005.9—2006.6,主持人

“中国消费与投资关系的调整及其资金供求机制分析”,

天津财经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 Y0404 ),2004.12—2005.12,主持人

“消费启动与收入增长分解机制”,

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 01JA790038 ),2001.12—2005.3,第一参加人

天津市住宅抵押贷款发展研究”,

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01-21216 ),2001.8—2003.3,主持人

“我国银行客户经理制度的建立和运作”,

天津市科委科学技术发展研究计划项目( 013503511 ),2001.11—2002.6,主持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