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故居,即宝华庵,又称文昌阁,为“江南四才子”之一唐伯虎(唐寅)的故居,位于苏州市姑苏区西大营门双荷花池13号。唐伯虎故居建于明代,占地面积为8740平方米,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中区(今江苏苏州)人。他和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在明代中期被并称为“江南四才子”,他还是明代绘画史上“明四家”“明四家”之一。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于桃花坞择地建宅,署额桃花庵。清顺治初,名医沈明生得其址,时人称为唐家园。乾隆僧禅林、道心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曾改作文昌阁。
唐伯虎故居由苏州桃花坞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在原址上进行了整体修复,修复以唐仲冕重修唐寅故居刻本图示为依据,保持原有建筑的布局、风貌,配置学圃堂、寤歌斋、蝶斋、梦墨亭等。2016年唐伯虎故居被列入《苏州园林名录》。
介绍
唐寅故居遗址1991年进行过整修,现有建筑面积51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致可分为两路两进房屋。西路头进为临池而建的水阁,面阔五间15.4米,进深9米,硬山顶,内构船篷轩,圆作梁架。第二进为殿堂。水阁东侧有清代石板小桥“青莲桥”跨池,以通出入。
变迁
最近几十年,唐寅故居遗址一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南侧的池塘原有两个,被称为“双荷花池”,现已只剩西侧的一个,变成了“单荷花池”,池水水质也比几十年前下降了许多。东面的那个,被人填掉造了房子。
故居遗址上世纪90年代只住了5户人家,本世纪初入住的人家却达到了18户,最多时更是增加到了22户,变成了一个大杂院。环境的杂乱,从天井里就可见一斑。这里,一根根从东墙拉到西墙、南墙拉到北墙的皮线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衣服、袜子、鞋垫;电线跟蜘蛛网一样延伸到每一户人家;一只只拖把或头朝下、或头朝上地竖着……
历史记载
唐寅故居的前世今生吴中才子、书画大家唐寅(1470—1524年)字伯虎,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又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四家”。故居遗址位于平门内西大营门双荷花池13号,即宝华庵,又称文昌阁,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唐寅的一首《桃花仙人歌》,是他住在这里的一个真实记录,唐宋时期遍植桃树的桃花坞也因此名扬四海。根据史料记载,弘治十八年(1505年),一说正德二年(1507年),唐寅在这里择地建宅,署额桃花庵。直到54岁去世,唐寅一直住在这里,他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就诞生在这里。
据载,唐寅故居有桃花庵、梦墨亭、学圃堂、蛱蝶斋等建筑,但唐寅只有一个女儿,身后潦倒,去世后,故居逐渐荒芜。清代顺治初年,名医沈明生迁居苏州市,买下这一地块,构筑梦墨亭、六如亭、桃花庵、蓉镜亭等建筑,时人称为“唐家园”。乾隆,僧人禅林、道心将这里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曾改作文昌阁。
参考资料
园林之城|唐寅故居遗址 —— 开池堆山、植树造景.澎湃新闻.2024-02-23
唐寅与他的绘画艺术.人民网.2024-02-23
唐寅故居遗址.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苏州市林业局.2024-02-23
唐寅.故宫博物馆.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