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湖南省会馆始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初为来京应试的湖南籍举子、京官等人的住处,民国时期成为湖南籍来京的革命志士活动的场所。据《北京湖南会馆》载:“馆共三十六间,内设戏台一座、文昌阁楼一座、东厅署、望衡堂、西厅及中庭均横敞,为平时集合之所。”如今,会馆的主体建筑戏楼、文昌阁已拆除,其余建筑保护完好。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会馆名称

北京湖南会馆

会馆历史

清雍正分省之前,湖南在京尚无同乡会馆。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谭嗣同之父谭继洵与几位在京湘籍官员购得北半截胡同官房一所,作为湖南合省公产。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八月,在京湘籍官员又在菜市口朝南的烂漫胡同内购房一所,设“湖南会馆”。在这条烂漫胡同中间西侧,有一所六层院落、数十间房的县馆“湘乡会馆”,该馆由清代重臣曾国藩创建。从“湘乡会馆”南行数十步即为省馆“湖南会馆”。据《北京湖南会馆》载:“馆共三十六间,内设戏台一座、文昌阁楼一座、东厅署、望衡堂、西厅及中庭均横敞,为平时集合之所”。会馆的朱红大门外蹲石狮一对。南房壁上嵌有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长沙市徐树均重摹镌刻的苏轼书《明州阿育王广利寺宸奎阁碑》。会馆另有馆辖公产义园二处、聂氏宗祠二处。

北京湖南省会馆为湖南学子进京赶学安歇之处,民国后逐渐成为湖南同乡、学子赴京求学或谋生的旅居之所。

据闻,毛泽东亦普在北京湖南会馆居住过一段时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