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瓦德·赛乐尔原先是一位细木工人,1849年以自己的名字创建了公司。他的目的是,他所制造的立式钢琴或大钢琴应该不仅能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而且也应该“使富有教养的中产阶级感到通向音乐殿堂的道路并非遥不可及。赛乐尔的钢琴符合了东西方的审美理念,优质的音色,加上独特的设计和高雅的造型,使其卓然出众。
辉煌历史
赛乐尔起步是规模不大,但发展颇快:1870年造了1000架钢琴,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这个数字便翻了一番。1872年在莫斯科赢得了杰出钢琴工艺奖后,他便名声大噪。1875年他去世后,约翰内斯·赛乐尔接手了生意。他雇用了120名 制造师,继续生产高级钢琴并接连在国际交易会上获奖。1898年他已生产了25 000架钢琴。 1923年,约翰内斯的女婿安东·杜茨(Anton Dutz)接管公司,雇用了435名工人,年产量达3 000架钢琴,成为德国东部最大的钢琴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李格尼茨(Liegnitz)的工厂被占领,赛乐尔一家逃亡到丹麦,1951年在哥本哈根开始在斯苔芬·赛乐尔(Steffen Seile )的指导下生产。
1975年,它在德国的钢琴生产得到许可和恢复。 1962年在德国基青根(Kitzingen)的工厂被买下,成为当今赛乐尔的基地。随着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大的场地,于是在1977年扩建工场,包括一座音乐厅和一间培训车间。
时至今日,公司仍为赛乐尔家族乌尔舒拉(Ursula)和马纽艾拉(Manula)所有。他们仍致力于继承这一品牌独特的音质。在过去的五年中,赛乐尔一直在分析他们的钢琴品种,改进音质和生产流程。
基金会
为纪念赛乐尔成立150周年,家族第四代继承人于1999年设立了史泰凡赛乐尔基金会,旨在促进钢琴音乐艺术,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为喜爱钢琴音乐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促进的平台。
在过去的几年中,基金会赞助了各类音乐节,大师班,音乐比赛及音乐会,还设立了奖学金,倾心扶植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人,为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自基金会成立以来,我们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肯定。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更多的年轻人发现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这一切令我们十分欣慰。
技术
追求极致品质一直是我们制琴遵循的标准,丰富的制琴经验,不竭的创新精神,以及代代相传的手工工艺奠定了赛乐尔钢琴成功的基础。尽管科技迅猛发展,但我们制琴技师精湛的手工技术及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是无法替代的。每台赛乐尔钢琴都要经过多达100道缜密的工序。这使得赛乐尔钢琴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数十年音色不变,确保演奏者长期使用。
赛乐尔钢琴的骨架,实木音板,肋木,音槌,键盘等的用料皆取自阿尔卑斯深山区的参天云杉。加工前还要经过自然,人工多道繁复,特殊的干燥过程。苛刻的选材是成就一架高质量钢琴的关键,只有年轮均匀,质地细密的云杉木才能更精确地成弧定型,并让上架的音板振动自如。赛乐尔运用自己的专利仿生技术 — 模仿人耳鼓膜振动的机理制作实木音板,共鸣性好,造就了赛乐尔独一无二的优美音质。
一架高品质的钢琴融入了设计,制造者的智慧和耐心。高中低音部音板各该多厚,肋木的宽窄是多少,马子怎么配,弦钉怎么装,150多年的制琴经验以及制琴师高超的技艺,敬业的精神都倾注在一道道缜密的制作工序中:赛乐尔关注钢琴生产的每个细节。
选材
纯正德国制造不仅是希望继承德国民族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同时也是由于欧洲中部地区拥有富饶的森林资源,根据需要提供榉树,桦树,梧桐木,白蜡木,橡树,长春花木,桤木,洋梨木等任用户选择。
赛乐尔制作钢琴选料十分苛刻,通过多道筛选过程, 只有年轮均匀,质地滋密的自然林, 健康木材才会入选。用于琴身的木材贴面要经过烘干,打蜡,上釉,抛光等加工工序,每道工序后都有精选监控把关,保证只有完美的成材流入下一道工序。虽然制作成本高昂,但这是赛乐尔公司对钢琴音乐爱好者的真诚奉献。
质检标志
德国钢琴质检标志是德国制造业货品质检协会的下属机构。该协会简称为RAL (Reichsausschuss fuer Lieferbedingungen),成立于1932年,主要职责是监控、评估德国商品制造业产品的质量。1953年该协会重组,归属德国经贸部。做工精细,品质过硬是德国制造的代名词,为保证德国品牌在世界市场的良好声誉,德国制造业货品质检协会制定了十分苛刻的质检标准。
编年史
1849年爱德瓦德·赛乐尔正式在德国注册赛乐尔钢琴品牌 1870年年产量到达1000台
1871年产量突破2000台
1872年在莫斯科赢得了杰出钢琴工艺大奖
1875年爱德瓦德·赛乐尔过世,他的儿子约翰内斯·赛乐尔继承了产业及工艺,并扩大了工厂规模
1880年雇用了专业制造师超过200人,专业生产高级演奏钢琴,并在国际交易会上获的无数奖项
1898年赛乐尔已生产了25,000架钢琴,成为德国高端钢琴品牌的代表企业
1923年约翰内斯·赛乐尔的女婿继承了产业,雇用了435名工人,年产量达3,000架钢琴,成为德国东部最大的钢琴厂 也是德国钢琴市场占有量最大的专业钢琴品牌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赛乐尔李格尼茨(Liegnitz)的工厂被占领,赛乐尔一家逃亡到丹麦
1951年开始在哥本哈根,由斯苔芬·赛乐尔(Steffen Seiler )及陪同赛乐尔家族一起流亡的一批骨干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继续在哥本哈根生产高品质的赛乐尔钢琴
1962年在德国基青根(Kitzingen)的工厂被买下,也成为当今赛乐尔的重要生产基地。
1975年赛乐尔在德国的钢琴生产得到许可和恢复,赛乐尔家族及所有技术工程师全部搬回德国Kitzingen继续在自己的国家生产闻名全球的赛乐尔钢琴
1977年因市场需求大规模扩建工厂,其中包括一座大型音乐厅和一间德国最专业的培训车间等厂房
1983年赛乐尔钢琴逐步恢复到了二战前产量,并且在欧洲市场逐步也恢复到了二战前的领军地位
1988年闻名全球的“赛乐尔钢琴大赛”被德国、俄罗斯等欧美钢琴杂志评为全球最专业的钢琴大赛之一
1994年赛乐尔钢琴厂为家族乌尔舒拉(Ursula)和马纽艾拉(Manula)所有,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赛乐尔一直在分析他们的钢琴品种,改进音质和生产流程,包括设计发明了“超级磁性震奏连动装置”专利
1997年德国科特布斯音乐学院、慕尼黑理查斯特劳斯音乐学院、英国牛津大学、法国梅斯国立音乐学院、意大利维多利亚大学、法兰克福音乐学院等欧美知名音乐学院使用赛乐尔钢琴作为指定专业演奏钢琴。 2003年赛乐尔钢琴成为德国钢琴在欧美市场占有率最大的高端钢琴品牌之一。
2005年成了了赛乐尔基金,帮助很多在赛乐尔钢琴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钢琴天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006年赛乐尔钢琴被《PIANO BOOK》评价为最高级别的A类最佳专业演奏钢琴。
2007年韩国三益乐器株式会正式全面接触德国赛乐尔钢琴,希望收购赛乐尔并帮助赛乐尔在全球更好的发展,遭遇到了德国赛乐尔家族的集体拒绝。
2008年经过详细的沟通与谈判,德国赛乐尔接受了韩国三益乐器株式会的收购方案,于11月正式被韩国三益株式会所全资收购,但是赛乐尔家族拥有产品质量监督权,如果德国以外生产的赛乐尔钢琴的制造工艺达不到赛乐尔家族的标准,赛乐尔有权要求韩国三益乐器停止制造赛乐尔钢琴,直到产品质量达标才可以继续生产。
2009年由于赛乐尔的德国产量无法做到完全供应全球市场,在得到赛乐尔家族允许及帮助的情况下,在韩国三益乐器所属印度尼西亚工厂建立了一条和德国赛乐尔一样的生产线并委派部分德国赛乐尔高级工程师长期驻厂监督赛乐尔的生产。
2010年由印度尼西亚赛乐尔流水线产的JOHANNESS SEILER、德国原装进口的SELER面向中国、美国、欧洲其他市场正式依托三益钢琴的强大网络开始大规模发展。
2011年考虑到德国原装进口的SEILER钢琴在关税、员工、木材成本上导致在中国、欧美市场SEILER钢琴价格昂贵的因素,三益乐器与赛乐尔家族协商达成一致,全部采用德国原装进口的SEILER的配件,在印度尼西亚工厂组装生产SEILER钢琴ED系列,面向全球销售,努力让全球每一个喜爱赛乐尔钢琴的人都能够选择德国顶尖配置的赛乐尔钢琴。
2011年赛乐尔被美国权威杂志《PIANO BUYER》评为A类最佳演奏用琴,并多次荣登众多钢琴类权威杂志头条。
权威机构
还有部分音乐学院、国外政府部门使用赛乐尔钢琴未曾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