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涛
梁涛,男,1965年6月出生,毕业于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国学学刊》执行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儒学思想史、经学思想史、出土简帛等,出版《书评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国学术思想史编年·先秦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作者,撰写春秋战国部分),《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思孟学案》(中华书局2016年)、《孟子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儒家道统说新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曾为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05)、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6—2007)、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访问学者(2011),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13),英国牛津大学皇后学院访问学者(2014),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5)等。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9),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支持计划(2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1),北京市“四个一批”社科理论人才支持计划(2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孟学史”首席专家,组织两岸三地出土文献研究计划(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文学院发起),任中方负责人。
中文论文
1、《竹简〈穷达以时〉与早期儒家天人观》,《哲学研究》2003年4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3年6期转载。*
2、《朱熹对慎独的“误读”及其在经学诠释中的意义》,《哲学研究》2004年3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4年6期转载。*
3、《郭店竹简“”字与孔子仁学》,《哲学研究》2005年5期。1万字。*
4、《以生言性的传统与孟子性善论》,《哲学研究》2007年7期。1万字。*
5、《论早期儒学的政治理念》,《哲学研究》2008年10期。《新华文摘》2009年3期论点摘编:“义利之辨的政治哲学蕴含”。
6、《孟子“道性善”的内在理路及其思想意义》,《哲学研究》2009年7期。1.5万字。
7、《“亲亲相隐”与“隐而任之”》,《哲学研究》2012年10期。1.2万字。《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3年1期转载。《新华文摘》2013年4期论点摘编。
8、《〈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本意发微》,《哲学研究》2013年12期。1.2万字。
9、《荀子人性论辨正——论〈荀子·性恶〉的性恶、心善说》,《哲学研究》2015年5期。
10、《竹简〈性自命出〉与孟子“天下之言性”章》,《中国哲学史》2004年4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2期转载。
11、《〈大学〉早出新证》,《中国哲学史》2000年3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11期转载。
12、《思孟学派考述》,《中国哲学史》2002年3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12期转载。
13、《“德气”与“浩然之气”》,《中国哲学史》2008年1期。*
14、《郭象玄学化的内圣外王观》,《中国哲学史》2015年2期。
15、《简帛〈五行〉新探》,《孔子研究》2002年5期。1万5千字。*
16、《简帛〈五行〉经文比较》,《华学》2001年5辑。1万字。
17、《荀子对“孟子”性善论的批判》,《中国哲学史》2013年3期。1.2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4年3期转载。
18、《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与重构》,《学术月刊》2009年2期。《新华文摘》2009年14期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6期转载。*
19、《仁与孝——思孟学派的一个诠释向度》,《儒林》2005年第1辑。3万字。
20、《定县竹简〈论语〉与〈论语〉的成书问题》,《管子学刊》2005年1期。1万字。
21、《〈论语〉在汉代的地位及流传》,《史苑》2004年4期。1万5千字。
22、《早期儒学的“六艺之学”与“社会人生之学”》,《光明日报》2003年8月5日。4千字。
23、《孔子学〈易〉考》,《中国文化论坛》2000年4期。8千字。
24、《孟子的“仁义内在”说》,《燕山大学学报》2001年4期。1万字。
25、《荀子与〈中庸〉》,《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5期。1万字。*
26、《荀子行年新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4期。1万字。
27、《荀子“天人之分”辨证》,载《赵文化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万字。
28、《〈唐虞之道〉“孝之杀”的思想史意义》,载《儒学评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万字。
29、《子思〈缁衣〉〈表记〉〈防记〉试探》,《中国儒学》第1辑,2006年。
30、《从简帛〈五行〉“经”到帛书〈五行〉“说”》,《中国儒学》第2辑,2007年。
31、《竹简〈性自命出〉与早期儒家心性论》,载庞朴主编:《古墓新知》,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版。2万字。
32、《孟子“四端说”的形成及其理论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刊》2001年第1辑。2万字。
33、《荀子对思孟“五行”说的批判》,《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夏之卷。1万字。
34、《孔子思想中的矛盾与孔门后学的分化》,《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2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35、《从竹简〈穷达以时〉说到孔子“知天命”》,《中国文化论坛》2003年4期。1万字。
36、《试论传统农民的的社会成分与阶层、结构》,《唐都学刊》1997年3期。1万字。
37、《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农民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人文杂志》2000年2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7期转载。
38、《中国思想史上的“思孟学派”问题》,《哲学与宗教》第2辑,2008年10月。1.5万字。
39、《如何理解“释古”》,《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2月16日。0.6万字。
40、《清华简〈保训〉的中为中道说》,《孔子学刊》第2辑,2011年。1万字。
41、《清华简〈保训〉与儒家道统说再检讨(上)》,《国学学刊》2011年4期。1.5万字。
42、《清华简〈保训〉与儒家道统说再检讨(下)》,《国学学刊》2013年3期。2.5万字。
43、《郭店竹简与〈中庸〉公案》,(台湾)《台大历史学报》2000年第25期。2万字。
44、《20世纪以来的孟学史研究》,《文史哲》2012年6期。1.4万字。
45、《二重证据法:疑古与释古之间——以近年出土文献研究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2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13年第1期转载。
46、《二重证据法与古书的反思》,《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0.8万字。《社会科学报》第1368期《学术看台》摘要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13年3期转载。《社会科学报·学术看台》1368期观点转载。
47、《超越立场,回归学理——再谈“亲亲相隐”及其相关问题》,《学术月刊》2013年8期。1.5万字。
48、《郭店竹简与“君子慎独”》,《光明日报》2000年9月15日;全文又见(加拿大)《中国文化》2001年9月号。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11期转载。*
49、《开展孟学史研究,发掘中国文化的清流》,《国学学刊》2012年3期。0.7万字。其中三千字以《作为中国文化清流的孟学》为题发表于《光明日报·理论版》2012年7月4日。
50、《“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父子互相纠正错误吗?——〈论语〉“父子互隐”章“新证”之检讨》,《湖南大学学报》2013年4期。1万字。
51、《国学的定位与经学、史学》,《国学学刊》2011年4期。0.5万字。
52、《“新四书”与当代经学的重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4期。0.7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4年9期转载。
53、《战国时期的禅让思潮与“大同”、“小康”说——兼论〈礼运〉的作者与年代》,“纪念孔子诞辰2555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1.5万字。
54、《〈大学〉新解——兼论〈大学〉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中国哲学》第23辑,2001年。1万5千字。
55、《怎样读孟子》,《中华读书报》2015年7月15日;《新华文摘》2015年19期转载。
56、《王安石政治哲学发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3期。
57、《不是请回上帝,而是多元一体》,《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1期。0.6万字。
英文论文
1,“Mencius and the tradition of articulating human nature in terms of growth”,in Frontiers of 哲学 in China,Vol.2,2009.
2,“Political Thought in Early Confucianism”,i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Vol.5,2010.
3,“Returning to‘Zisi’:The Confucian theory of the lineage of the way”,in Journal of Chinese 哲学, Supplement to Vol. 37 (2010).
4,”The Baoxun Bamboo Manuscript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Confucian Daotong Revisited:With a Discussion of XunZi’s Status in Daotong”,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4,Vol.35,No.1.
5,“The Significance of Shendu in the Interpretationof Classical Learning and ZHU Xi’s Misreading”,in 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哲学,2014,Vol.13.
6,Thinking Through the Notion of ‘Relatives Covering for Each Other’ in Comparison with ‘Covering and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Faults’,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2015,Vol.46,No.3.
书评
1、《疑古、释古与重写思想史——评何炳棣〈有关孙子、老子的三篇考证〉》,(香港)《二十一世纪》总87辑,2005年2月号。8千字。
2、《走出“疑古”,重建古史——读李学勤、郭志坤〈中国古史寻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期。7千字。
3、《儒家的制度化存在》,《中华读书报》2003年11月5日。4千字。
4、《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证明》,《东方论坛》2004年2期。4千字。
5、《儒家经学的历史作用——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华读书报》2009年3月4日。
6、《庞朴先生的学术贡献》,《邯郸师院学报》2006年1期。
7、《在中国思想的世界里——林同奇谈史华慈》,《中国哲学与文化》第4辑,2008年12月。
8、《激进与保守之间——“五四”九十周年回望》,《中华读书报》2009年5月13日。
9、《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评刘泽华先生王权主义的“国学观”》,《光明日报》2009年12月7日。
10、《老子、经典诠释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光明日报》2006年6月20日删节发表;全文发表于《中国思想史通讯》2006年1辑,收入梁涛主编:《经典 诠释 方法——中国思想史研究前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1、《国学、实验主义与中国文化的重建——安乐哲教授访谈录》,《国学学刊》2009年2期。1.7万字。
12、《国学、经学与本体诠释学——成中英教授访谈录》,《国学学刊》2010年1期。2.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
13、《思孟学派:义理与考据之间——梁涛教授访谈录》,《现代哲学》2010年4期。1万字。
14、《应该将〈荀子〉纳入儒家的“新四书”》,《中华读书报》2011年3月2日。0.3万字。
15、《关于儒学的通信》,《国学新视野》2012年夏季号。
16、《还儒家一个整体面目》,《中国科学报》2012年11月12日。
17、《“新四书”与“新道统”——当代儒学思想体系的重建》,《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日。0.5万字。
18、《学术界忽略的学术力作:〈宋儒微言〉》,《中国科学报》2014年10月10日。
19、《国魂之学与学科之学》,《光明日报》2014年11月4日。0.7万字。
学术报告
1、《中国思想史:“回归”与“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1月18日。
2、《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7月22日。
3、《2006年度国学报告》,载梁枢等主编:《2006年度国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万字。
专著
1、《訄书评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40万字。
2、《中国学术思想史编年·先秦卷》,第一作者(撰写春秋战国部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5万字。
3、《中国经学思想史》一、二卷,姜广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完成其中第十九、二十、二十一章,约8万字。
4、《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54万字。
5、《思孟学案》,中华书局2016年即出,35万字。
6、《孟子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22万字。
7、《中国思想史前沿——经典、诠释、方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2万字。(编著)。
8、《国学问题争鸣集(1990至2010)》,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50万字。(编著,第一作者)。
9、《出土文献与“君子慎独”——慎独问题讨论集》,漓江出版社2011年10月版,28万字。(编著,第一作者)。
10、《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漓江出版社2012年10月版,40万字。(编著,第一作者)。
11、《新编中国思想史二十二讲》,高教社2012年9月版,34万字。(编著)。
12、《儒家道统说新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7万字。
著作书评
1、李学勤:《郭店竹简研究的新进展》,《光明日报》2008年10月11日。
2、杨庆中:《先秦儒学研究的补白之作》,《中华读书报》2009年1月14日。
3、曹峰:《思孟学派的解构与建构——评梁涛〈郭店楚简与思孟学派〉》,《哲学研究》2010年4期。
4、郑雄:《思孟学派的重构:资料·方法·观点——读梁涛〈郭店楚简与思孟学派〉》,《孔子研究》2010年2期。
5、宋立林:《思孟学派:义理与考据之间——梁涛先生访谈录》,《现代哲学》2010年第4期。
6、李友广:《手握文献,重申思孟——读〈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4日。
7、梁涛:《我的十年思孟学派研究》,《中华读书报》2009年8月19日。
8、宋立林:《坐稳冷板凳,苦心著华卷》,《博览群书》2010年第6期。
9、Franklin Perkins:Liang Tao (梁涛), Guodian Bamboo Strips and the Si-Meng School 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 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哲学(AHCI),volume8 No.3 September 2009.
10、Shirley Chan:A Reassessment of Early Confucianism in Light of Newly Excavated Manuscripts, 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Vol. 16, No. 3, 2009.
11、邓国光(澳门):《学术的真色——评梁涛〈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诸子学刊》第6辑,2012年3月。
12、孔德立:《回归文本、超越文本及思孟学派的呈现——读梁涛先生〈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哲学与文化》第10辑,2012年9月。
著作推荐
1、《文汇报》2008年12月26日“每周一书”推荐。
2、《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12期月度推荐榜。推荐人:李学勤教授。
3、《博士后交流》2008年第4期“新作天地”推荐、介绍。
4、《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1月3日“哲学界·书”推荐。推荐人:姜广辉教授。
学术访问
1、2003年10月30日——11月1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开拓研讨会”。
2、2005年12月16日——2005年12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学郑裕隆访问学人。
3、2006年3月5日——2006年3月12日,台湾辅仁大学主办“第四届中国经学学术研讨会”。
4、2006年7月23日——2007年6月1日,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5、2007年6月28日——2007年8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6、2008年5月14日——2008年5月18日,台湾大学哲学系“传统中国伦理观的当代省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7、2008年6月15日——2008年6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办出土简帛资料工作坊。
8、2009年5月21日——2009年5月26日,副布莱特基金会(Fulbright 哲学 Institute)“实用主义与儒学对话”(on Pragmatism and Confucianism in Dialogue)。香港道风山(Dao fengshan in Hongkong)。
9、2009年10月8日——2009年10月10日,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第一届文字文本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
10、2010年1月6日——2010年1月16日,访问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历史与艺术学院、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国高等研究院汉学研究所、波恩大学、科隆大学和慕尼黑大学。
11、2010年8月6日——2010年8月9日,台湾大学中文系“先秦文本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12、2010年8月13日——2010年8月15日,香港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系Harmony and Order vs. Spontaneity and Revolt in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ies国际学术研讨会。
13、2010年8月16日——2010年8月27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简帛文献与思想史研究工作坊Ⅰ”。(提前离开)
14、2010年8月25日——2010年8月29日,成均馆大学东亚系“纸上《论语》,地下《论语》国际学术研讨会”。
15、2011年7月1日——2011年7月30日,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访问学者,聘为客座研究员。
16、2011年8月14日——2011年8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简帛文献与思想史研究工作坊Ⅱ”。
17、2011年11月10日——2011年11月17日,访问悉尼大学文化语言学院、麦考瑞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墨尔本大学东亚系。
18、2011年11月25日——2011年11月28日,台湾大学中文系“出土文献方法论”国际学术研讨会。
19、2011年11月29日——2011年12月3日,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简帛·古典·古史研究国际论坛”。
20、2012年6月28日——2012年6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简帛文献对思想史研究方法论启示”工作坊;6月15日至30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21、2013年7月15日——2013年10月15日,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分校东亚系访问学者。
22、2014年7月10日——2014年10月10日,英国牛津大学皇后学院访问学者。
23、2015年8月20日——2015年9月15日,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教学成就
主讲课程有《中国思想史研究》《论语研读》《孟子研读》《老庄研读》《先秦诸子概论》等。长期面向社会举办各种国学讲座,包括《老子的永恒智慧》《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的管理智慧》《〈大学〉与人生修养》《论语的人生智慧》《儒学与管理》等,受到欢迎。
社会活动
《国学学刊》执行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教授,中国孔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文化部“孔子文化奖”推选委员会委员,孟子研究院秘书长,邯郸学院“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孟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荀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梁涛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