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

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

《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是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涛。本书对儒学的当代价值、现实意义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构想。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5月1日)

丛书名: 国学研究文库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300093543

条形码: 9787300093543

尺寸: 22.8 x 15.8 x 3 cm

重量: 762 g

作者简介

梁涛,男,1965年6月出生,陕西西安人。1996年于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做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历史所思想史研究室工作,2006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现为国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儒学思想史、经学思想史、出土简帛等,出版《书评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先秦学术思想史编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皈社2005年,第一作者,撰写春秋战国部分)等,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台大历史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曾为香港中文大学郑裕隆访问学人(2005)、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6-2007)等。

内容简介

《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以新出土的郭店竹简、上海博物馆藏简与《大学》、《中庸》、《中庸》、《礼记·礼运》、《孟子》等传世文献相结合,对思孟学派的形成、演变、发展做了细致的考察,对思孟学派的特点、内容做了概括、总结。《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对竹简《五行》、《性自命出》、《内礼》等篇做了深入的解读,对《中庸》、《大学》、《礼运》、《大戴礼记》等传世文献的成书做了细致的考察,对先秦儒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人关系、心性论、仁内义外、仁与孝的关系等做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媒体评论

梁涛博士的《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一书,运用郭店竹简的出土文献资料,对一个古老而有争议的课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梁涛博士的见识是精深的,解读是公允的,分析是透彻的,结论是合理的。在同辈人士中,梁涛博士是一位佼佼者。

庞朴(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

此书的写作历时十年之久,围绕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与看法,有些发前人所未发,有些在前人基础上有所推进,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书中所举史料翔实可靠,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

姜广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聘教授)

研究所获结论,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在若干问题上,超迈前人,解决了学术研究上的难题,显示了作者在中国古代思想史领域成熟的研究能力。

陈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此书以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在思孟学派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新进展,也是郭店楚简儒家类著作思想研究的领先之作。

廖名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目录

第一章 竹简、文献与学派

第一节 郭店竹简的发现与研究

第二节 郭店竹简《子思》作品考

第三节 思孟学派考述

第二章 孔子的仁、礼思想与孔门后学的分化

第一节 郭店竹简“身心”字与孔子仁学

第二节 孔子的礼学思想

第三节 孔子之后儒学的分化

第三章 思孟学派的酝酿:曾子宋前废公学派研究

第一节 曾子与《大学》

第二节 《大学》的思想与影响

第三节 竹简《性自命出》与宋前废公心性论

第四节 《礼记·礼运》与子游后学的“大同”、“小康”说

第四章 思孟学派的形成:子思学派研究(上)

第一节 孔伋《五行》新探

第二节 简、帛《五行》“经文”比较

第三节 苟子对思孟“五行”说的批判

第五章 思孟学派的形成:子思学派研究(下)

第一节 子思《缁衣》、《表记》、《坊记》试探

第二节 郭店竹简与《中庸

第三节 郭店竹简与“君子慎独”

第六章 思孟学派的完成:孟子学派研究(上)

第一节 孟子“四心”说的形成及其意义

第二节 即生言性的传统与孟子性善论

第三节 孟子“道性善”的内在理路及其思想意义

第七章 思孟学派的完成:孟子学派研究(下)

第一节 竹简《性自命出》与《孟子》“天下之言性”章

第二节 孟子的“仁义内在”说

第三节 孟子后学对子思“五行”说的继承和发展

第八章 思孟学派与早期儒学

第一节 竹简《鲁穆公问子思》与早期儒学的政治理念

第二节 竹简《穷达以时》与早期儒家天人观

第三节“仁”与“孝”-思孟学派的一个诠释向度

结语:回到“孔伋”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与重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