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史伯璿

史伯璿

史伯璿(1299-1354),原名史伯璇,字文玑,号牖岩,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平阳县。他是元代著名的儒学学者,被誉为“东海大儒”。史伯璿自幼勤奋好学,擅长诗歌和文章,精通经史。他一生致力于讲学和著述,深入研究《四书》和朱熹的思想。对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史伯璿花费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比较,纠正了其他学者的错误理解。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四书管窥》和《管窥外篇》,这些作品均收录于《四库全书》。此外,他还撰写了诗文集《青华集》。史伯璿不仅在学术上有卓越成就,还对天文、地理、历学、算术等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

人物经历

史伯璿生于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三年,当时国家稳定,儒学受到重视。然而,他并非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是到了二十三岁时才开始发奋读书。起初,他广泛阅读各种经典,但未能有所收获。之后,他专注于研读《四书》《尚书》《周易》等核心著作,并以此为基础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史伯璿在青华山隐居,潜心研究理学,并在此期间创作了《牖岩遗稿》,后人将其整理并更名为《青华集》。他曾拒绝朋友的建议,不愿离开家乡寻求功名,而是选择留在家中照顾母亲,并将自己的见解传授给学生。他的学生中有许多人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史伯璿的言行和思想深受人们的尊敬,他的故居后来改建为聂氏宗祠,他的墓地也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学术贡献

史伯璿的主要学术成果体现在他对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研究上。他通过对比不同学者的观点,指出其中的差异和矛盾之处,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对朱熹思想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史伯璿还在《管窥外篇》中探讨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展现了他广泛的兴趣和深厚的学识。他对月食成因的解释,以及对梅溪水利建设的建议,显示了他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纪念

史伯璿的墓位于凤山县,周围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他的墓碑上的文字是由清代时期的官员何子祥所题写的。不幸的是,由于农业生产和采石活动的影响,史伯璿的墓地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参考资料

史伯璿-生平事迹.瓯越记忆 .2024-09-11

他的学生培养了明代首辅黄淮,他的著作被康有为收藏.网易.2024-09-11

元代这里缘何成为盐业产销中心.微信公众平台.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