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晖,女,汉族,1949年生,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多年来,先后承担“园艺原理与技术”等9门课程的主讲任务,积极参加教材编写和教学基地建设。攻克了欧亚种葡萄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高产优质栽培的技术难题,手把手地教会了农民高效无公害生产葡萄的新技术,热心为“三农”服务,足迹遍及全省50多个县市,为农民科技致富作出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石雪晖,女,汉族,1949出生,党员,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2006年被评为首届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全省普通高校教师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共30位。2010年5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0年9月,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1973/09至1976/08 湖南农业大学 大学/果蔬
1984/02至1985/01 西南农学院 培训日语
1987/02至1987/07 大连外国语大学 培训日语
1987/10至1988/10 日本香川大学 访问学者
1976年8月至今在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任教,1987年7月晋升为讲师,1993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7月晋升为教授;
1994年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2008年,石雪晖去法国、英国等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
201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研究成果
科研课题
1.国家教育部留学生基金项目“葡萄新技术育种”(1994-1998)
2.湖南省科技厅 农业重大科技项目“水果新品种选育与引进”(1999-2002)
3.国家农业部“冰糖橙标准制定”(2000-2001)
4.湖南省农业厅“水果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2001-2005)
5.湖南省农业厅“刺葡萄选优及加工利用研究与开发”(2002-2006)
6.湖南省科技厅“主要经济作物优质品种选育与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葡萄子课题”(2002-2005)
7.长沙市科技局“优质葡萄新品种栽培及配套技术”(2003-2005)
8.长沙市科技局“葡萄产业化研究”(2004-2005)
9.湖南省教育厅“葡萄熟期调控技术与机理研究”(2005-2008)
10.湖南省农业厅“红地球葡萄栽培标准制定”(2006-2007)
11.湖南省教育厅“葡萄砧木研究”(2007-2009)
论文专著
1.葡萄叶片内几种生理生化物质含量与嫁接亲和力的关系,果树学报,2001年第一期
2.葡萄优质高效周年管理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5月
3.野生葡萄硬枝插技术研究,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2年1期
4.湖南刺葡萄植物学性状及抗病性研究初报,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2年2期
5.优葡萄干等20个葡萄品种引种初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6期
6.绿色果品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莓试管苗生根及移栽影响的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9(6),
8.不同温度对野生葡萄的生理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04.20(增刊),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首届学术年会发表(北京)
9.野生刺葡萄果实品质及愈伤组织诱导初报,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5,(5)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果树专业委员会第23届年会发表(2005.06广东省)
10.空气相对湿度对野生葡萄的生理影响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4)
社会职务
石雪晖担任湖南省葡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顾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葡萄分会理事、湖南省葡萄协会会长、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代表、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等。
获奖情况
1993年获原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
“丘岗山地果树良种基地建设与李速产丰产技术研究”,199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柑橘、葡萄、草莓的抗逆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1999.09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草莓引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 2000.11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葡萄引种及高效无公害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2003.11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3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先进工作者”、长沙市优秀“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2005年被评为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
葡萄新品种“美人指”.“高妻”.“晚红葡萄”.“红宝石葡萄干” 2005.02通过湖南省农作品种审定并进行品种登记。
人物事迹
她始终把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同热爱学生的真实感情融为一体,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积极帮助和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质,被广大学生和青年教师誉为“事业上的好伙伴,学业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好妈妈。”她先后承担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学生的9门专业课程的主讲任务,近三年来完成教学工作量3538标准学时;培养各类硕士生21人,博士生7人。她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主持或参加各级教改项目5项,获国家、省、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积极组织教师精心安排各个教学环节,负责开设园艺原理与技术重点课程,组织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方案、编写教材讲义、建设实训基地、实施实践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近年来,她在澧县建立了集教学、科研、推广于一体的基地300余亩,分别于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首批产学研合作综合示范基地”和“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
她坚持为“三农”服务,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多年来足迹遍及三湘四水,先后多次到桂阳县、长沙市、宁乡市、县等50余个县市进行果树生产技术指导,指导农民新建葡萄园30000余亩,指导葡萄果实套袋5000余亩,指导桃源县桃树生产10000余亩,为湖南省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解决了数以百计的生产技术难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她对弟子们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时常“敲打”他们。2008年她去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正值两名硕士毕业论文初稿提交的时间,当时她们以为石老师不在,论文就不用大做修改了,没想到过了两天石老师就发来短信:“将完成的论文初稿发到我的信箱里。”在国外,石老师硬是在考察之遐完成了两篇长达70余页论文的修改。从论文结构到语法、甚至连标点符号她也不曾放过,修改的精细程度可想而知。
她经常对研究生们说:“你们要有奉献精神,要急国家之所急。不能光在课堂上栽果树,要栽到农村去;成果不能只写在论文里,要装进农民的口袋里!”每年她都数次带她的学生下乡到澧县、岳阳市、常德市、宁乡市等地给农民朋友讲课, 帮助农民朋友们解决栽培难题。每到一处,她都会被农民团团围住询问栽培技术问题、栽培建议,她除了告诉农民朋友们怎么操作外还亲自带头下地给大家示范。“国际劳动节”、“十一”等节假日,她也从来没有休息过,因为这个时候是葡萄种植的关键时刻,“五一”葡萄开花、“十一”葡萄园要施基肥,而她总是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毫不保留、不计回报地传授给农民朋友。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授、一位深受农民朋友爱戴的专家。
1998~2001年园艺系承担了由山东农业大学主持的“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全国教改项目的研究,石雪晖教授是该课题的研究人员之一,在研究期间,她组织几位教师精心安排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为了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强化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课程的教学,采取了许多教学改革上的具体措施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教学实习基地划片分区,责任到人,根据园艺作物的生长规律,安排学生参加田间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并由教师采取经常性的现场示范、提问、技术要领的现场考核等措施,让学生掌握果树栽培与管理的技术。该项目于2001年12月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她主持的湖南农业大学“果树学科产、学、研结合的研究”项目,组织课题组成员与社会、产业生产部门密切合作,双向参与,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训、信息和人才交流、资源互用共享多方面、多形式的合作教育。近年来在湖南省澧县建设了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基地300余亩,为培养人才、农民快速步入“小康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组织2003、2004、2005级园艺专业学生到湖南省果茶良种示范场、澧县、吉首市等地进行生产实习,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该项研究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综合能力和操作技能,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南方真的不能种植欧亚种葡萄吗?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了艰苦的求索。首先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分析了欧亚种葡萄国内外主栽区的温度、光照、土壤等栽培条件,得出“南方高温高湿,导致葡萄多病是限制欧亚种葡萄种植的主要因素”的结论。她创新性地建立了欧亚种葡萄的避雨栽培模式。为了增加品种花色,她开展了大量的品种引进工作,三年里共引入240多个品种,选育出了20多个适宜南方栽培的品种,有早中晚熟的、有核无核的、不同香味的、不同果形与颜色的。欧亚种葡萄可以在南方栽培了,但在生产中出现了果实难着色、品质难保证、产量大小年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她先后研究出了葡萄套袋、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疏花疏果等10大无公害栽培配套技术措施。她艰苦奋斗、孜孜不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事迹历历在目。为了引进新品种,她不远千里,时常坐十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去找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求援请教;为了弄清每个新品种的特性,掌握第一手资料,她时常是天刚亮就到了葡萄园,天黑了才回家,从无间断的记载着每个品种的生长势、开花结果特性、抗病性等,直到对每个品种的特性都很熟悉为止。从建园、搭架、盖膜、修剪、施肥、打药到除草、翻土,从试验设计、实施到结果的分析,事无巨细,她事必躬亲,就连体力劳动也是如此,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
她主持的科研项目“丘岗山地果树良种基地建设与油奈速生丰产技术研究”于199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柑橘属、葡萄、草莓抗逆性生理机制研究”和“草莓引种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分别于1999年、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葡萄引种及高效无公害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于2003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观音桃新品种选育”于2003年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选育出桃新品种1个(观音桃),葡萄新品种8个(美国红提、美人指、红宝石葡萄干、高妻、维多利亚、夏黑、户太8号、比昂扣),柑桔新品种一个(泸红)。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攻克了欧亚种葡萄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高效无公害栽培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高产、优质、定植后的第二年亩产纯利过万元的高效无公害栽培,应用前景广阔,居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完成了“刺葡萄酒系列产品研发”和“葡萄熟期调控技术与机理研究”的省级成果鉴定,两项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她注重学术理论研究,2006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58篇,主编或参编专著7部,主编和副主编全国统编教材2部。
她曾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1990、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工委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1998年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0年被评为湖南农业大学师德标兵;2004年2月被国家农业部评为2003年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先进工作者,同年3月被长沙市妇联授予优秀“三八”红旗手称号;2005年11月被国家宣传部、人事部、教育部等14个部委评为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湖南农业大学教师之星,同年被评为首届湖南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2007年获湖南省人民政府徐特立教育奖、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2008年获湖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2009年获国家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人物评价
石雪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三农”,作出了突出贡献。(湖南党委红网评)
参考资料
扎根农苑苦耕耘记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石雪晖.腾讯网.2021-12-24
陈君文/丁荣军/徐涛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株洲新闻网.2021-12-24
石雪晖教授简介.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24-11-26
邓子牛、石雪晖受聘青岛农大客座教授.青岛农业大学新闻网.2024-11-26
石雪晖_湖南农业大学石雪晖.高等教育资讯网.2021-12-24
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湖南党委红网.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