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驹
李驹,1944年出生,广东中山人,中式烹技师,中国烹饪大师,香港特别行政区十大名厨之一,餐饮业国家级一级评委,深圳市饮食行业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式烹调技师,2003年荣获中国烹饪大师;2003年获法国蓝带勋章。
名厨档案
现任中国菜(zgc)文化传播中心专家,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深圳市丹枫白露酒店驹鲍私房菜行政总厨兼出品总监。
名厨经历
他入厨40多年,曾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菲律宾等多家酒楼担任行政总厨。1980年至1989年期间,他把传统的菜肴和烹调方法不断创新,在海鲜烹调上独树一帜,被香港特别行政区饮食界誉为“鱼王驹”。他将多年入厨的精髓综合提炼,研制出自成一家的色、香、味俱全且口感奇佳的“南非鲜鲍”,被香港及海内外的许多美食家誉为“驹哥鲜鲍王”,在欧洲美食家协会美食比赛中,“驹哥鲜鲍”被评为金奖。在他任职于深圳市三九大自鲨海鲜鱼翅酒楼期间,“驹哥鲜鲍”在深圳首开鲜鲍制作先河,一时引起国内同行竞先品尝和仿效。此外,他曾获法国美食协会蓝带勋章、深圳万人品尝名莱金碟奖、中国饭店文化美食大使及创新菜成就奖。
被称为“饮食行业里的奥斯卡”的法国美食协会的“蓝带奖”可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除了厨师自己的技艺之外,还需要饮食界业内公认“有杰出贡献者”才能取得参选的资格。中国获得这项大奖的人只有三人而已,李驹先生就是获得法国蓝带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十大名厨之一。
在香港餐饮界,提起“鱼王驹”可以说无人不晓,他超绝的厨艺与深厚的功力,十多年来已被香港广大食家所深知和推崇,尤其是李驹炮制鲍鱼的一番手艺,更是令人称绝,在香港与号称“鲍鱼泰斗”的名厨杨贯一并称。正因为如此,李驹的绰号叫“鲜鲍王”。
通常新鲜的鲍鱼是无色无味的,还有一股难以祛除的腥气。但在崩牙驹的处理下,人们所尝到的鲍鱼不但入口滑腻,咬下去弹性十足,而且有着一种特殊鲜味,让人越嚼越感觉风味无穷。驹哥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使得“驹哥鲍鱼”的招牌响遍了整个深圳市,而“驹哥鲍鱼”的美妙风味,在深圳掀起了一阵小小的“鲍鱼热”。许多海鲜酒家纷纷仿效驹哥鲍鱼的做法,在自己的店里推出同类菜式。
他认为深圳的餐饮业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对于深圳的饮食习惯,驹哥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深圳由于人口结构复杂,深圳人的口味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比,也有着较大的不同。但正因为如此,作为中菜菜系中重要一员的粤菜更应该精益求精,发挥出自己的特色和长处来。无论是“噬人鲨”还是现在的驹鲍私房菜,在传统粤菜的基础上下了很大功夫,同时汇合其他菜系的风味,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与特色,赢得了众多有眼光食家的一致欢迎。更有不少港澳与内地的食家,听说“鱼王驹”,不惜千里迢迢赶来一饱口福。
采访名厨
雨才停了两天,深圳市的天气就热得炙人。烈日下,远远地,一位女士边走边冲在门口等人的崩牙驹招呼着,“驹哥,麻烦弄个三丝炒米粉,等会儿要带走。”“好嘞,马上弄。”如果你知道,这个答应为人炒米粉,随和得如同邻家阿伯的驹哥,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十大名厨、有“鲍王”、“名厨”之称的大佬级人物,还获得过饮食从业人员梦寐以求的法国美食协会的“蓝带奖”,就会觉得这样的随和亲切有些不同寻常。
驹哥姓李,今年64了。其实,按年纪和资历,大伙儿称他“驹伯”更合适。但自从李驹在餐饮这个行当里名声渐响,大伙儿就叫他“驹哥”。这一叫就是40多年,无论行内行外,年纪长幼,见面一声“崩牙驹”,透着亲近,含着信任。驹哥也乐得答应,从不摆架子。坐在大堂里,驹哥乐滋滋地说,这说明我还年轻。
驹哥的菜,写的人太多。无论是他神乎其技名动深港的鲜鲍烹制,还是让成龙大哥念念不忘的那道“仙鹤神针”,都被渲染得耳熟能详。然而,比那些珍馐名膳更让我们好奇的是,在一个行当里浮沉40多年,从寂寂无名的洗碗工,到一代名厨背后的故事。
洗师傅的内衣裤学艺
驹哥1944年出生在广东中山。“那个时候家里穷,有份工做,能糊口就谢天谢地。”回忆起怎么入了餐饮这一行,崩牙驹实话实说。
为了生计,十几岁的李驹进到一家酒楼做洗碗工。“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楼上楼下地跑,客人离开后,将盘碟收到大盆里,再清洗干净备用。那时,洗碗工是进不了厨房的。”虽然累,但李驹的碗洗得干净认真。过了一年多,取得老板信任的李驹被调到厨房做帮工。
在厨房,帮工只能做些配菜、清洁等打下手的杂活,根本没有机会“揸锅”。但每天看着大厨们煎炒烹炸,渐渐也引发了他的兴趣。李驹开始向往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神气地站在灶边,让食物绽放美味。
私下偷偷练习,平时则注意观察师傅们的手势、用料、火候,崩牙驹说:“那时就是偷着学,师傅不会主动教,自己要有心。”但仅靠自己琢磨终无法融会贯通,碰到疑惑还是要请教。“其实,师傅教还是不教,主要是看你平时的为人。凡事只要你用心、踏实,别人就会给你机会。”除了平时手勤脚快,工作细致,李驹还多留了个心眼。那时,每天下班后,厨师们都会在旁边的水池旁冲完凉再离开。劳累了一天的大厨们经常会把换下的内衣内裤忘在水池边。每当这时,收拾完厨房出来的李驹就会拾起师傅们留下的内衣裤,清洗干净,晾干。第二天将干净的衣服交到师傅们手上。日子久了,厨师们对这个踏实诚恳的小伙子也刮目相看,但凡李驹有什么问题,他们总是倾囊相援。这为李驹日后进入餐饮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问一答成主厨
20世纪80年代初,李驹随家人迁居香港特别行政区,他走到灶台前“揸锅”的梦想也是在那时实现的。回忆起第一次“揸锅”的情形,崩牙驹至今还有些自得。
那时一家酒楼新张,招厨师。虽然还没有独当一面,但李驹做菜的手艺却也在私下被朋友认同。朋友怂他去试试。
招聘要先面试,然后试菜。那家酒楼的老板同时还做海鲜生意,面试李驹时,老板头也没抬,问:“在海鲜里,哪种鱼最难蒸?哪种鱼最易蒸?”
在当时,专门处理海鲜的人很少,这种问题可算是刁钻。但李驹平时就喜欢琢磨这些,从容答道:“三刀鱼最难蒸,而最容易蒸的就是斑类鱼。”听到回答,老板抬起了头,追问:“为什么?”“因为三刀鱼的表皮凹凸不平,且厚薄不等,同一条鱼,不同部位蒸熟的时间前后会差半分钟。如果时间控制不好的话,就会出现生熟不匀的状况。而且,一旦蒸过头,三刀鱼的肉就会如同甘蔗渣。而老虎斑、东星斑等斑类鱼,蒸的时间稍早稍晚一两分钟,对味道影响也不会太大。此外,海鲜最好原碟蒸,味道最好”。
显然,轻松答出的答案背后,是长期摸索的经验累积,是无数花费其中的心思。老板当即拍板,不用试菜,就是他了。就这样,李驹实现了自己当年的梦想,并且受到老板认同的他不是作为一名普通厨师录用,而是当上了整个厨房的主管。“我还是蛮幸运的,一起步就成了主厨。”
“鱼王驹”名动香江
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饮食行业,“鱼王驹”的名号几乎是无人不晓。从一家规模不大的海鲜酒楼起步,到被菲律宾南苑饮食集团同时聘为8家大型酒楼的行政总厨和出品总监,李驹用了近10年时间,李驹的名字也渐渐被“崩牙驹”以及“鱼王驹”取代,而这称谓更迭的背后,其实就是业界地位的认同。
谈起自己的成功,驹哥说:“我一直对手下的年轻人说,要想做出些事情,只有两条,踏实做人,用心做事。耍小聪明取得的成功是不会持久的。”
“用心”两字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做到,却不是纸上谈兵般容易。
驹哥说,蒸鱼的功夫不只在于蒸,蒸鱼的豉油也是关键。当年,为了寻找最好的蒸鱼豉油,他尝遍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小店铺里卖的豉油,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小店觅得最能发挥鱼之鲜味的豉油。“鞋都跑到穿帮,”崩牙驹笑着说,“名牌豉油未必就能对味,蒸鱼豉油的关键是豆味不要过于浓郁,才能让鱼的鲜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蒸鱼呢,不用蒸得全熟,用原碟蒸到差不多熟就可以上桌了,因为碟是滚烫的,蒸鱼的油也正是滚烫的,可以让鱼继续着‘熟’的进程。吃的时候从边上吃起,慢慢吃到中间,鱼就熟得刚刚好,那就是最鲜嫩的滋味了!”驹哥说。
年过50来深打拼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深圳市“噬人鲨”名噪一时。其中的一道招牌菜“驹哥鲜鲍”更引得无数食客趋之若鹜,而这道菜就是驹哥的佳作。
1995年北上深圳时,崩牙驹已过50岁知天命之年。那时的驹哥已身列香港特别行政区十大名厨,是荣誉等身的大佬级人物。
谈及当年来深圳,驹哥说:“在香港我几乎做到了能做的全部,人在这时容易有惰性。那时深圳的饮食业刚刚开始兴盛,施展的空间更大。加上朋友相邀,我也就过来了。”
熟悉驹哥的人都知道,驹哥为人最为重情守义,来深圳市十几年,他一直与最初邀请他到深圳的合作者不离不弃。“这些年,不下十几次有别人邀请我,有开出两倍的薪水挖我,我都拒绝了。”崩牙驹说,“不是我不喜欢高薪,我始终认为,无论哪一行,要做事,首先要做人!”
入行40余年,生性随和的驹哥坚持着“要做事,先做人”的人生信条,无论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还是深圳都为自己获得了成功和精彩,也获得了同行和客人的尊重。这一点从他与“阿一鲍鱼”杨贯一的交往中也可见一斑。人说同行是冤家,但驹哥颇为豁达,“以前,我的客人要吃鲍鱼,我都介绍到阿一那里去。后来我和阿一聊天时,我突发奇想说,你做干鲍是一绝,我试着做做鲜鲍。这样客人想吃干鲍找你,吃鲜鲍找我,这样岂不两全其美。”
同干鲍不同,鲜鲍无色无味,还有股腥气。但经过反复摸索,崩牙驹再次显现了“用心”两字的威力。
俗话说“唱戏的腔,医生的方,厨师的汤”,而驹哥加工鲜鲍的秘诀就在汤上。烹制一只鲍鱼,需先用家养老母鸡和正宗金华火腿,配以几十种进口名贵佐料小火熬炖之后加以煨制。然后,用熬了三天的火腿浓鸡汤煮8个小时,让鸡汁完全入味到鲍鱼里,从而形成著名的“溏心”,这样加工出的鲍鱼软糯富有弹性、味鲜且汁浓。咬下去弹性十足,让人越嚼越美。
很快,“驹哥鲍鱼”的招牌响遍了整个深圳市,而驹哥的绰号也从原来的“鱼王驹”变成“鲜鲍王”。而他获得的荣誉也越来越多:中国烹饪大师金奖、法国饮食最高荣誉奖蓝带勋章、日本富士电视台中华料理竞赛节目裁判、中国饭店协会特邀顾问……其中,被称为“饮食行业里的奥斯卡”的法国“蓝带勋章”最为瞩目。除厨师技艺外,还需要饮食界业内公认“有杰出贡献者”才能取得参选的资格。中国获得这项大奖的人只有三人而已。
把手艺传给年轻人
如今,崩牙驹是位于丹枫白露酒店“驹鲍私房菜”的行政总厨和出品总监。经历了深圳市餐饮行业十几年的风雨沉浮,驹哥说,深圳的餐饮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要把握好健康、绿色、精益求精以及各菜系特色兼收并蓄的行业趋势,仍然大有可为。
长年在外奔忙,驹哥对家的牵挂却从未懈怠。同事们都知道,每个周六,驹哥铁打不动要回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家人团聚。“老伴支持我,也理解我。但长年在外,欠老婆孩子的太多。每个周末回去,全家一起吃吃饭,喝喝茶,同老伴聊聊天,逗逗外孙女,真是开心得不得了。”
崩牙驹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当了外公的他把一岁多外孙女的照片设成了手机屏保。但凡说起外孙女,他就会掏出手机,说:“你看这是我外孙女,好漂亮的,可会逗我开心了。”而每当看到外孙女的照片,名厨脸上幸福的笑意就抑制不住地蔓延。
谈起以后的打算,驹哥说:“在外打拼了几十年,给别人做了一辈子饭,也要考虑再干几年后,就该回家给老婆孩子做做饭了。我一直在找机会,在退休前把手艺传给年轻人。说心里话,我很珍惜现在的一切,现在的餐厅是用我的名字命名的,我有责任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