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国际机场,也被称为空军南京机场,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的马鞍街道,因此而得名。这座机场被设计为军民合用,并定位为都市圈的第二国际机场。该机场在2015年7月30日正式投入运营,此前的南京大校场机场也于同日关闭,并整体搬迁至马鞍国际机场。机场在初期主要用于军事用途,但长远规划是转为民用。它与位于长江以南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呈南北分布。
马鞍国际机场位于长江以北,与长江以南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形成了一北一南的布局。这座机场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于滁州市和淮安市等周边地区,将具有显著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历史沿革
2003年,军地双方开始启动大校场机场迁建前期工作。
2006年1月,确定新机场场址。
2009年1月,中国国务院、中共中央军委正式批复同意迁建空军南京机场,短期内无民用规划。
2012年8月8日,空军南京新机场建设工程开工仪式在六合区举行。
2015年7月30日,南京马鞍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大校场机场正式关闭,整体搬迁至此。
建设规划
南京市一直在运作把大校场的红花机场,搬到六合去,由于红花机场这个地区大约有9到10平方公里,南京市政府计划在将该处机场搬迁之后,这个地方也将建成城市另外一个副中心。
马鞍机场主要辐射范围是苏北及皖东北地区,方便区域居民出行,南京也将由此成为国内又一个拥有两座大型机场的城市。
交通对接
在东部开工建设白果路开发段,南部实施时代大道延伸,与中心科技园无缝对接,西部积极配合方新路建设,完善与宁连、宁淮高速交通,北部配合建设雄州西路,西北部建设滁河大桥,与六程路建立,直达新机场,形成内外畅通的辐射集散道路体系。
为实现地方公路与高速公路对接,按照镇镇十五分钟上高速的要求,2015至2025年,六合将加快区内干线公路建设,主要建好四大干线公路:
一是西部干线公路及其连接线,对接宁淮公路、宁蚌高速公路,构筑西、北部三镇快速通道;二是东部干线,对接浦仪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绕越高速公路,完善东部东沟、新篁镇、八百桥、冶山四镇交通网络;三是北部干线公路,辐射安徽省来安县,带动北部丘陵地区经济的发展;四是中部干线公路,东起于仪征市月塘乡交界处,分别与金江公路、六马公路、西部干线相交会,分三段连接,贯穿八百桥、马鞍、程桥三镇腹地,终点为西与安徽省来安县独山乡相接。
未来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马鞍机场间还将修建南京地铁S11号线(机场快线)用来快速连接中转客流,沟通2个大型集散枢纽。同时南京地铁14号线也将沟通马鞍机场和南京市主城区。
建设意义
为呼应跨江通道建设,完善江北新区内部交通,建设“南延西扩”快速通道,构筑“东西便捷、南北畅通、内外衔接”的交通网络,六合区将全力对接国省干线和跨江通道,形成区内结构合理、与南京主城全面沟通、整体方便快速的交通格局。
参考资料
又一城谋划“第二机场”建设,南京推动马鞍机场军民合用 .人民网江苏频道.2024-03-13
南京规划的第二机场马鞍国际机场,原来不在安徽马鞍山?.上观新闻.2024-03-13
谋划“第二机场”,南京“一石二鸟”.澎湃新闻.2024-03-13
“ 南京第二机场” 呼之欲出?南京首个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布局“ 一主一辅” 航空新格局.杨子晚报网.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