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溪豆腐干

南溪豆腐干

南溪豆腐干,四川南溪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南溪豆腐干始于清光绪年间。用优质大豆水磨提取豆浆后煮浆、点浆、加压成型、添加酱油、八角、山柰、胡椒、丁香、白蔻等三十余种配料卤制后排酸;主要有五香味、麻辣味、鸡汁味等。

菜品历史

据《南溪县志》记载,南溪豆腐干起源于民间,规模生产制作始于清末(1902年)郭显清在东街开店始制作豆腐干,并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郭显清迁中正街,专营豆腐干生产,自立大良心公司,日产豆腐干1000余块,因制作精细,营养丰富,色泽诱人,软硬适度,入口香醇,细韧绵扎而闻名川内外。附近的一些商号便相继学制。一时间,制作豆腐干的小作坊应运而生。到了民国初期,南溪豆腐干的生产初具规模并日新益盛。1950年,南溪豆腐干的生产商已发展到数十家,品种已由原单一五香型发展为金钩、火腿、鸡丝、墨鱼目、五香等五大类系列产品。

产品特点

南溪豆腐干是将产地优质大豆水磨提取豆浆后煮浆、过滤、点浆、蹲脑、破脑、上榨、加压成型、白胚冷却、白胚造型、过碱、清洗、烘烤、杀菌;根据不同风味,添加酱油、八角、山柰、胡椒、丁香、茴香、肉桂香果、红寇、白蔻等三十余种配料卤制后排酸。

南溪豆腐干具有色泽光亮、形状均匀,质地细腻,富有弹性,咸淡适口,营养丰富、细韧耐嚼、入口醇香、回味悠长等特点。

产地环境

南溪区位于川南,地处宜宾、泸州市自贡市三市“品”字形区域中心地带,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4.18%,土壤肥沃,以红壤为主,pH值为酸性。境内有长江、黄沙河、龙滩河、桂溪河等河流,年径流总量2164~3295亿立方米。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南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素有中国豆腐干文化之乡等美誉。南溪豆腐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温度等有利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具有较强的特定品质和独特的地方风味品质。

生产情况

2008年,南溪区先后出台了《南溪豆腐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地理标志产品南溪豆腐干专用标志考核细则》《地理标志产品 南溪白鹅加工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开启了现代品牌发展之路。

2011年,中法食品文化与地理标志高峰论坛上,“南溪豆腐干”名列中方与欧盟签订的地理标志合作备忘录,成为中欧10+10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互认试点工作项目之一。先后与清华大学等院校建立产学研联盟,建成四川省豆制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研发中心等项目,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南溪豆腐干》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南溪豆腐干生产工艺技术规程》。

2013年,南溪豆腐干产值30亿元。

截至2014年,南溪四川徽记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豆腐干企业已申报专利13个,拥有8个品牌,开发68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城市及美国加拿大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南溪豆腐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南溪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南溪豆腐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南府发〔2007〕3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南溪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生产原料

1.大豆:

⑴主要采用南溪当地及川南等气候条件相近地区的优质秋大豆。

⑵大豆品种为低油高蛋白的优良品种。

⑶大豆水溶性蛋白(干基)≥34.0%。

2.生产用水:采用长江起始段流域优质南溪地下水,水质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pH值为7.0至8.5。

3.其他原辅料: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定。

二、工艺控制

1.工艺流程:

选豆→浸泡、清洗→磨浆→煮浆→过滤→点浆、蹲脑→加压成型→开坯、切料→氽碱→卤制→摆条、烘烤→冷藏→拌料→装袋抽空→杀菌→检验→包装→入库。

2.特殊工艺要求:

⑴氽碱:采用“固体调节法”调节豆腐干的pH值。

⑵卤制:采用当地传统配方制作的卤料卤制。

三、质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

2.物理化学指标:水分≤60克/100克,蛋白质≥20克/100克。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南溪豆腐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南溪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产品荣誉

1994年和2009年,被四川省省人民政府授予“金奖”、“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2007年3月1日,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9月12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南溪豆腐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1年9月,获中国豆制品行业即食豆腐干风味奖。

参考资料

南溪豆腐干:从“小”到“大”的华丽转身.宜宾三农在线.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