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前(1573-1613) ,字裕伯,号匪,新泰市西周村(今新泰市西周)人。明代著名循吏。万历庚子进士,初任交河镇县令。

人物介绍

徐光前(1573-1613) ,字裕伯,号匪莪,新泰县西周村(今新泰市西周)人。明代著名循吏。万历庚子进士,初任交河县令。交河为“古燕赵之地,民俗竞悍难取”。他一到任,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条文,社会秩序好转,人民负担减轻,兴除利弊,发展生产。万历三十七、三十八年(1609-1610年) ,河北省一带严重旱灾,民众饥寒交迫,背乡逃亡。他多方赈恤,交河境内民众安居,道无饿,交河人民视为救命恩人。县民两建徐光前生祠,寄托感激和怀念之情。

万历庚戌(1610),徐光前调任密云区县令。密云(今北京市密云县)称“三辅重镇,省会要区”,战略地位重要。守边部队将帅多次上疏要求徐光前担此重任。徐光前在密云认真筹划,调度井然,恩威并重,守边戌卒不敢恣意横行,军民咸称“边校得人”。密云三面临边,敌军常常突然而至,大掠之后随即撤离。徐光前尤其注重城防建设,修筑加固城池,治械贮粮。辛亥(1611年)秋,敌兵围困密云,久攻不下,引兵自退,实赖徐光前之力。按以往惯例,边地各县都要为朝廷寄养马匹五百,百姓为此负累,困苦不堪,徐光前上疏恳请免,后减去一半。

徐光前治密云区三年,政绩卓异,当地军民先后五次向上级推荐,癸丑(1613年)进京叙,徐光前以莅密云不久,要求留任。朝廷一时又找不到合适人选接替,便令徐光前暂还密云。就在他重返密云两个月后,癸丑(1613年)五月病卒于檀香官舍。徐光前卒后,密云县民无比悲痛,“父老巷哭相闻,荷锄拾穗,樵夫牧儿,皆为陨涕”。翰林院编修公鼐撰写碑文,御史宋焘(泰安市人)撰墓志,墓碑和墓志均由礼部主事秦士文书丹。墓志今存新泰市博物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