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惠(1160年-1227年),西夏大臣,出生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他是李仁孝时期的枢密直学士高岳之孙。高良惠为人忠恳,具有经世之才。在李遵顼遵时期,他多次上书论事,但未被采纳。李德旺即位后,高良惠于干定元年(1223年)被任命为丞相,干定二年(1224年),蒙古帝国大军围攻敦煌市(今甘肃敦煌),攻破银州(今陕西米脂西北),俘虏了数万生口和牛羊,夏兵数万人战死。为抵抗蒙古势力的强大,夏国日益衰弱,高良惠提出了和金三策,被采纳。夏、金两国结成兄弟之国,互相支援。然而,当时金朝已衰败,无力援助夏国。于是,夏献宗于干定三年(1225年)降蒙,答应以质子为信。干定四年(1226年),蒙古使臣孛秃抵达夏国,责令李德旺遣子为质。夏献宗犹豫未决,高良惠力劝献宗如约,但夏献宗不听。次年,成吉思汗率领大军来攻,蒙古军包围中兴府。夏主李失措,决定内镇百官,外厉将士,日夜拒守。从冬季到夏季,历时半年,高良惠因国势日危,积劳成疾,忧愤而死,享年67岁。

正文

神宗时论中,多不被采纳。献宗末,蒙古军围敦煌市(今甘肃敦煌),破银州(今榆林市南),他上言与金修好,为献宗采用。夏末帝时蒙古军围中兴府(今宁夏银川),日夜拒守,病卒。

宝义二年(1227)春,成吉思汗留兵围攻中兴府,自率一军渡河,攻击石州,进入金境。李睍被围困在中兴府,眼看蒙古国武装部队兵临城下,国势频危,一筹莫展。他委托丞相高良惠指挥抵抗。高良惠重任在肩,“内镇百官,外励将士”,严密部署,派兵据守。他昼夜巡逻,终于积劳成疾。部下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他感叹地说:“我身为国臣,世受皇恩,不能消除祸乱,以致使敌人深入到如此地步,我活着有什么用呢?”他带病指挥,终因劳累过度而死。西夏在危难之际,又失贤相,局面更难维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