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峪镇
后沙峪镇是北京市顺义区的下辖镇,位于顺义区西南部,南与朝阳区接壤、西与昌平区交界、东临首都国际机场和天竺综合保税区。后沙峪镇属北京市第三大河流温榆河流域,蓟运河水系,潮白河冲积平原地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日照市总时数2800小时。初霜期在10月下旬,终霜期在4月上旬,无霜期200天。后沙峪镇镇域总面积28.6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11个社区(24个小区)和4个商住小区,实有人口8.9万,其中户籍人口2.8万、流动人口6.1万。后沙峪镇镇政府驻后沙峪镇双裕街39号。
后沙峪镇历史悠久。古城为汉代安乐县旧址,枯柳树、铁匠营、西田各庄、董各庄于明代建村,其余各村均建于清代。自改革开放以来,后沙峪镇发展迅速。2000年经北京市政府第67 次会议批准,顺义后沙峪成为北京市的小城镇建设试点。2000年3月,后沙峪镇被市政府批准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2年初后沙峪镇被确定为京郊“数字化乡镇”建设试点,连续四年被评为京郊小城镇建设先进镇。
2022年1-2月,后沙峪镇完成属地财税收入9.21亿元,总量位于顺义区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亿元,总量位于顺义区第1。2023年1月至5月,后沙峪镇完成属地财税收入17.95亿元,同比增长56.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32.7%。
历史沿革
1950年4月,后沙峪地区为顺义区第一区。
1956年,后沙峪地区属后沙峪乡、回民营乡等。
1958年4月,撤销回民营乡。
1958年9月,后沙峪地区属张喜庄人民公社。
1960年6月,后沙峪与天竺划归朝阳区。
1962年6月,后沙峪地区复归顺义区,为后沙峪人民公社。
1966年4月,后沙峪地区并入天竺人民公社。
1976年,设后沙峪人民公社。
1983年8月,后沙峪公社改乡。
1994年5月,后沙峪乡改镇。
1998年4月,后沙峪镇改地区办事处。
2000年6月,在地区办事处设后沙峪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后沙峪镇下辖6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后沙峪镇双裕街3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后沙峪镇位于东经116°27'31″~116°34′57″,北纬40°04′44"~40°08′00"之间。地处顺义区西南部,东与南法信镇接壤,东南与天竺镇毗邻,南隔温榆河与朝阳区孙河乡相邻,西与昌平区北七家镇相连,北与高丽营镇为邻。镇域面积26.84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后沙峪地区(镇)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温榆河畔,属温榆河流域,北运河水系,平原地貌,常年空气质量保持一级水平,降雨较为充沛,气候宜人。温榆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镇域,全长9000米,水面面积1712.5亩,水源无污染,水质优越。镇域内自然环境优越,土地土质大部分属于轻壤,适宜进行建设开发。
作为北京市水系最为发达的城镇之一,镇域西侧有蜿蜒流经的温榆河,中央别墅区依温榆河而建,错落有致;
罗马湖则是镶嵌在后沙峪中部的一颗明珠,周边地区各国风情美食汇集,已经成为全市著名的特色美食聚集区。由市政府和后沙峪镇共同投资建设的罗马湖湿地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已经开始施工,建成后将极大的提升区域环境品味,改善生态环境。绿化美化水平逐年提升,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美化先进集体”、“首都环境优美镇”。
气候
后沙峪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冬干夏湿,春暖秋凉,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1.5℃,1月平均气温-4.9℃,极端最低气温-19.1℃(1966年2月22日);7月平均气温25.7℃,极端最高气温40.5℃(1999年7月240)。无霜期年平均19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4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
水文
后沙峪镇境内河道属北运河水系。主要河道有温榆河、龙道河2条。河流总长度16.9千米,河网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
经济
后沙峪镇共有耕地面积8200亩,人均0.3亩;林地面积14300亩。
2011年,后沙峪镇农业生产总值达到0.4亿元,比上年增长3.6%,农业增加值1296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5%。
后沙峪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2011年,后沙峪镇生产粮食559.2吨。蔬菜种植面积1800亩,年产量6820吨,主要品种有结球白菜、生菜、小叶菜,其中大白菜989吨,生菜597吨,小叶菜998吨,其他蔬菜4236吨。
2011年,后沙峪镇生猪饲养量1800头,年末存栏1200头;羊饲养量1500只,年末存栏1000只;牛饲养量800头,年末存栏600头。
2011年,后沙峪镇生产肉类175.8吨,其中猪肉95.5吨,牛肉60.8吨,羊肉19.5吨;鲜奶105吨;畜牧业总产值37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3%。
截至2011年末,后沙峪镇累计造林12500亩,其中防护林7700亩,经济林3525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0.3万株,林木覆盖率26.8%,活立木蓄积量为69674.8万立方米。
2011年,后沙峪镇水果种植面积3500亩,产量904.5吨,主要品种有葡萄、大桃,其中葡萄305吨,大桃369吨。
后沙峪镇渔业以草鱼、鲤鱼、鲫鱼为主。
2011年,后沙峪镇共有鱼塘养殖面积68.2公顷,产量730吨;渔业总产值123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8%。
2011年,后沙峪镇拥有大型农业机械150台(辆);名优特农产品有葡萄、大桃;绿色环保农产品有葡萄、大桃、蔬菜;农民人均纯收入16939.6元。
2011年,后沙峪镇工业总产值达到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工业增加值1.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7.9%。
2011年,后沙峪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职工2399人,实现工业增加值L1亿元,比上年增长7.6%。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商业网点3个,职工147人。
2011年,后沙峪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5亿元,比上年增长7.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
2011年,后沙峪镇出口总额800万美元,同比下降9.7%,主要产品有沙发、电子设备、配件、服装加工等4类产品,销往5个国家和地区。按照贸易方式划分,一般贸易出口700万美元,加工贸易出100万美元。
2011年,后沙峪镇财政总收入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比上年增长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6亿元,增值税0.7亿元,企业所得税0.8亿元,个人所得税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4%、-7%、133%。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02人,专任教师17人;小学1所,在校生1220人,专任教师9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00人,专任教师5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400人,专任教师130人;高职(专科)院校1所,在校生216人;普通高等院校4所,其中市属高校1所,民办高校3所,在校生2110人,专任教师359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6所。主要学校有北京国标舞研修学院、北京音乐舞蹈学校等。
2011年,后沙峪镇教育经费达1329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329万元,占财政总支出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数字电影放映厅7个,年放映40场次,观众达1.2万人次;文化站1个;村级图书馆7个,藏书5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0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西白辛庄村的高跷、小车会。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体育场地8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2人。100%的城市社区和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0%。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中央、北京等电视台的168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0.7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10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3张,固定资产总值0.4亿元。专业卫生人员201人,其中执业医师88人,执业助理医师15人,注册护士6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4.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2.9人。
2011年,后沙峪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0.2万人次,住院手术328台次,院病人1787人次。重点医院有空港医院、顺义国医医院。
2011年,后沙峪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07%、0.03%、0.03%。
社会保障
2011年,后沙峪镇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户,人数14人,支出8.1万元,月人均612.9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户,人数15人,支出3.7万元,月人均311.7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人,支出3.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3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3人。社区服务设施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2个。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和慈善超市1个;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职工19人,福利企业年产值480万元。新增就业人员480人,有1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8万元,比上年增加1200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7万元,比上年增加1200元。年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6%。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80件,结案72件,其中通过调解方式结案63件,占78.8%。
2011年,后沙峪镇共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9196人,参保率100%。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0千米,投递点13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38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3.1万笔,国内异地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信件完成12万件,征订报纸1.7万份、杂志1.5万册,业务收入400万元。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自来水厂1座,生产能力3万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60%;污水治理工程1项,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工业废水处理率100%。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镇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1座,主变压器2台。售电量累计完成9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100%。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热水供热管道总长度13.5千米,供热面积42.5万平方米,居民用户3588户,供热普及率为35%。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天然气管线9千米,调压站2个,天然气用户7517户,其中居民用户7517户,燃气普及率为74%。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公园1个,公园面积18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公顷,绿化覆盖率82.1%,人均绿地33平方米。
获得荣誉
2000年经市政府第67次会议批准,顺义后沙峪成为北京市的小城镇建设试点。
2000年3月,后沙峪镇被市政府批准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2001年底晋升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
2002年初被确定为京郊“数字化乡镇”建设试点。连续四年被评为京郊小城镇建设先进镇;
2004年初又被国家建设部、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之一;
2005年底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为全国改革发展试点;
2006年,新国展的启动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扩工程的实施,确立了后沙峪镇在顺义空港组团的核心地位;
2007年,中国残疾人训练基地和国内规模大、培训项目最大、培训项目最全的航空训练基地——中国国航大学飞行模拟训练基地扎根后沙峪;
2008年,民航六大航空企业之一的中航集团信息企业集团总部项目正式签约后沙峪;
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后沙峪作为主场馆所在地盛情接待八方宾客、献礼新中国六十华诞;
2009年度顺义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度二三产业先进镇称号;
2009年度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度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先进镇;
2009年度绿色文明生态走廊建设先进单位;
2009年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2009年顺义区水务工作先进镇;
2009年整建制村庄拆迁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一助一”工作贡献突出单位。
2012年度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市级优秀单位;
2012年度顺义区第二届仁和杯舞蹈大赛金奖;
2012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
2012年度顺义区再就业工作先进街(镇)。
人口民族
后沙峪地区(镇)是全市高端外籍人口聚集区,近万名外国友人选择在后沙峪居住。整建制转非共计有吉祥庄、枯柳树、回民营3个村;
非整建制转非已完成后沙峪、前沙峪、西泗上、古城、董各庄5个村。截止到2009年底,全镇16个村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5.4%。
截至2018年末,后沙峪镇有户籍人口有20094人。
2021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后沙峪镇常住人口为74841人。
交通
后沙峪镇有北京—承德高速公路过境,通往北京市、承德市,有火沙路、白马路、董各庄3个出口。机场北线高速公路过境,通往市区、机场,有火寺路、回民营2个出口。国道G101(京密路)穿境而过,通往怀柔区、密云区、河北省。镇级公路12条,总长40千米。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道路总长度40千米;道路铺装面积80万平方米;桥梁10座,总长度2640米。
2011年末,后沙峪镇共有开通公交汽车线路20条。北京地铁15号线列车通过境内,设后沙峪站。
文化
因镇政府驻后沙峪村而得名。后沙峪村,元代成村,因地凹多沙,取名沙峪。称沙峪社。明朝析为二村,以前、后相别,南为前,北为后,始有前沙峪、后沙峪。
旅游
罗马湖湿地公园位于后沙峪镇罗各庄村东部,分为东、西湖,东湖水面面积约10万平方米,西湖水面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蓄水量约60万立方米。其园内景观建设主要是植物雕塑,仿木凉亭,亲水木栈台、脚踏船等。湿地生态护坡工程以种植湿生植物为主,同时开展以潜流湿地为主的水质恢复工程。
参考资料
辖区概况.顺义网城.2024-03-05
后沙峪镇.顺义网城.2024-03-06
奋进春天里、起步冲刺时,后沙峪镇一季度经济发展取得“开门红”.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5
顺义后沙峪镇金融商务区集聚效应显现 管理规模达到1.5万亿.新京报.2024-03-05
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11-23
北京市顺义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政府网.202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