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是一则出自清代钱彩著《精忠说岳全传》的典故。

“岳母刺字”始见元人所编《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著《武穆精忠传》中写到,岳飞请工匠在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个字。明末,李梅草创和冯梦龙改编的《精忠旗传奇》中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清钱彩《精忠说岳全传》二十二回“结义盟王佐假名 刺精忠岳母训子”,详细描述了岳母为岳飞刺字情节。

《岳母刺字》的典故广为传唱,被改编成戏剧、电视剧、漫画、绘本等多种形式作品。岳飞之母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以"岳母刺字"的故事被后世广为传颂。

典故出处

岳母刺字典故出自清朝钱彩所著《精忠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结义盟王佐假名 刺精忠岳母训子”。

“安人道:‘做娘的见你不受叛贼之聘,甘守清贫不贪浊富,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那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

“就将衣服脱下半边。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安人道:‘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安人流泪道:‘我儿!你恐怕做娘的手软,故说不痛。’就咬着牙根而刺。刺完,将醋墨涂上了,便永远不褪色的了。”

典故内容

反对朝廷占山为王的湖广洞庭湖通圣王杨幺,差手下王佐重金邀岳飞共赴洞庭湖辅佐他。王佐化名“于工”假意投奔岳飞学艺,并与岳飞结拜,岳飞比二十二岁的王佐大一年为兄。王佐又拿出十个马蹄金、几十粒大珠子、一件猩红战袍、一条羊脂玉玲珑带,劝说岳飞共赴杨幺处扶助。岳飞不为重金所动拒绝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即使有小人谗言,也难阻止我贯日凌云的志气。王佐见岳飞很坚决只能作罢。

岳母得知后,吩咐岳飞厅堂摆好香案,说道:我见你不接受叛贼的重金邀约,甘守清贫,不贪图富贵,非常的好。但我担心我死之后,有不法之徒又前来勾引你,假如你一时大意失了志气,做出不忠于朝廷之事,岂不毁了你这半世英明。所以今天我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好时时提醒你做个忠臣。这样即使我死后,别人也会说我教育好了儿子,让儿子尽忠报国,我也可以含笑九泉。

岳飞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母亲不必刺字,我也会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在心。

岳母说到,假使你日后做出不忠之事,官府问你罪给你施加刑罚,你也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吗。

岳飞觉得母亲说得有道理,当即脱下衣服。岳母先在岳飞背部的脊柱正中央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字,然后拿起绣花针,对准他的背部刺下去,只见岳飞的肌肉立刻紧绷起来。岳母问到:“儿子你痛么?”岳飞回答:“母亲还没开始刺,怎们就问儿子痛不痛呢?”岳母流泪道:“儿子,你害怕母亲不忍心,所以说不痛。”说着就咬着牙根刺下去。刺完之后,还把醋和墨混合的液体涂抹在刺字的地方,这样字迹永远不会褪色。

相关人物

参考资料:

典故发展

“岳母刺字”的故事民间流传很广。故事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中记载,岳飞荡阴的乡亲父老被生活所迫,他为了自勉和勉人,于是请工匠在自己的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明末,由李梅草创和冯梦龙改编的《精忠旗传奇》中又:“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文中说“精忠报国”四字是将领张宪刺的。

“精忠”二字出自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赵构赵构那里。宋高宗曾经因为岳飞抗金有功,特赐给岳飞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大旗,作为他的战旗,以示对他的鼓励和褒奖。人们便把岳飞称为“精忠元帅,“精忠”二字成为了岳飞的代名词,再加上他秉承母训,尽忠报国,所以人们就将“精忠岳飞”和“尽忠报国”合称为“精忠报国”了。

“岳母刺字”则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市钱彩的《精忠说岳》,该书叙述岳母刺字的情节具体详细,是作者按照元、明传记中有关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创作而成。

典故影响

后世纪念

岳飞毕生致力于恢复故土的大业,壮志未酬而遭陷害屈死。一个名叫隗顺的狱卒,冒杀头之险,把岳飞的遗体背出城外,葬于钱塘门外九曲从祠旁,以一玉环陪葬,上植双橘树为标记,题曰“贾宜人墓”,以遮人耳目。岳飞被害21年后,赵昚为平息民愤,昭雪岳飞冤狱。赵扩嘉定十四年(1221)改智果寺为祭祀岳飞的祠宇,就是现在的杭州岳庙汤阴岳飞庙包含岳王墓、忠烈祠和启忠祠三部分,忠烈祠大殿前壁有明代书法家洪珠所书“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后壁则用工笔重彩的写实手法描绘了“勤学苦练”“岳母刺字”“连结河朔”“郾城之战”“收复建康”“被迫班师”“风波冤狱”“还我河山”为内容的八幅壁画,介绍岳飞抗金的英勇业绩和震撼历史的千古奇冤。

社会影响

岳飞之母岳母是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以"岳母刺字"的故事被后世广为传颂。千百年来,“精忠报国”成了华族爱国主义的一面大旗。

衍生作品

岳母刺字的典故广为传唱,被改编成戏剧、电视剧、漫画、绘本等多种形式作品。

参考资料

精忠岳飞19级岳母刺字.优酷.2024-03-10

跟着典故看江西·家风家教篇之六: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网易手机网.202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