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1965年9月生),无为市人,中国数学家,专长常微分方程及奇异摄动理论。他曾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张祥曾在南京师范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后来在上海交通大学担任副教授、二级教授和特聘教授。他还曾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数学研究中心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任访问教授。张祥的研究领域包括常微分方程的定性、分支和可积理论,以及奇异摄动理论及其应用等。他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和上海市科委黄浦江学者,并且获得了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的资助。2018年,张祥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4.09-1988.06,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生,获学士 (导师莫嘉琪教授)。
1988.09-1991.06,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导师莫嘉琪教授、石炳国教授);
1994.09-1997.06,南京大学,数学系,获博士学位 (导师叶彦谦教授、罗定军教授);
工作经历
1991.07--1994.08, 安徽师范大学,助教;
1997.07--2000.06, 南京师范大学,讲师 ;
1999.03--2001.03, 西班牙巴塞罗那数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合作研究);
2000.07--2001.09,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2001.10--2002.07,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2003.08--2004.08,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教授 (合作研究与教学);
2007.10--2008.09, 西班牙巴塞罗那数学研究中心访问教授(合作研究);
2002.08--至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二级教授);
2015.07--至今,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社会职务
参考资料
主要成果
张祥教授主要从事常微分方程的定性、分支和可积理论,以及奇异摄动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他在动力系统的可积、定性和分支理论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在多项式导数系统Liouville可积的Daboux刻画,Lorenz系统的代数可积性和解析微分系统的局部可积性等研究方面,这些研究解决了几个保持长达10-20年没有解决的困难的公开问题与猜想;在四元数多项式微分方程动力学的研究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多项式微分系统代数极限环的最大个数的结果仍是目前国际上该方向研究的最优结果。
他还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才基金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比如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动力系统的对称、可积与动力学;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常微分方程的定性和分支理论,动力系统可积的代数、几何与拓扑,以及微分同胚嵌入流的存在性等方面的研究。
发表成果在《American J. Mathematics》、《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J. Differential Equations》、《Pacific J. Mathematics》和《Ergodic Theory and Dynamical Systems》等国际一流数学期刊上,其中部分结果解决了保持近20年的公开问题等。近五年多次应邀在德国、西班牙和加拿大召开的动力系统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
荣誉
2006年由教育部提名授予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与韩茂安教授等合作)。
人物评价
张祥在动力系统的可积、定性和分支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数学会评)
张祥解决了多个长期遗留的困难的公开问题与猜想,在动力系统的可积与定性理论等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上海交通大学新闻评)
参考资料
张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1-12-17
中国数学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张祥教授入选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中国数学会.2024-06-24
中国数学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张祥教授入选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中国数学会.2024-07-08
张祥教授入选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