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乡为一地名,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以及四川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简介

邮编:546134 区号:0772

大里乡是1984年新建的革命老区乡,位于来宾市兴宾区境西南部边缘地带,东北面连迁江历史重镇,西南面和上林县交界,东南面靠石陵镇,西北面与平阳镇接壤,总面积123.2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大里街。

全乡辖8个行政村(及:方庆、雷山县、河村、兴仁市、大里、乐英、阮云、阮回8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屯,2000年统计人口数为19565人,2003年末总人口23428人,其中农业人口23092人。

大里乡共有耕地面积1580公顷有林面积2221.74公顷。大里乡富藏煤矿、铁矿方解石、红土矿等,森林覆盖率达37%。建有方庆、赵村、大里三个连环水库,供生产、生活用水。香蕉树土特产素有“大里芭蕉大过腿”的美誉。主产水稻、玉米等作物,甘蔗是该乡的经济支柱,占农民总收入的4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0%。乡政府驻地大里圩距国道322线8公里,通中等级柏油路,1998年实现村村通公路后,形成全乡便利的公路交通网络,公路交通相当发达。

附注:2005年,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大里乡被撤销,全境并入迁江镇

经济建设

大里乡粮食总产量7677万公斤;粮蔗总产量14.7万吨;肉类总产量2700公斤。农业总产值6958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3642万元,实现利税682万元;财政总收入556.6l万元:农民纯收入2895元。

历史人物

该乡解放前知名人物主要有陈应行,字干卿。大里乡崇山村人。民国考入广州国立师范大学。毕业后,任广西军校中校教官。民国12年(1923年)后相继在桂林高中和广西附属高中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安徽,在李品仙属下三任秘书,并两任县长(霍邱县和县)。1943年回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广西大学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职务。1944年,日军入侵广西时被俘。抗战胜利后,应迁江县长梁桐之请,主编《迁江抗战实录》,揭露日军暴行。1947年下半年当选“国大”代表。1950年在柳州铁路一中任教,10月去香港特别行政区任教,1958年到台湾省台北市至病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