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文化”这一概念是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当时代表们讨论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念孙建议,借鉴中国传统乡贤文化,鼓励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退休后回归家乡,这对农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背景与发展
新乡贤文化的概念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被提出,其核心在于文明进步和社会凝聚力的提升。这种文化模式不仅依赖于少数成功人士的回归,更需要通过吸引新一代年轻人回流乡村,实现乡村文化和经济的振兴。新乡贤文化应当注重道德声望和法治声望,而非单纯比较个人财富或地位。同时,也需要关注乡村基础设施如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完善,以吸引更多人才返乡。
政策支持
2016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发挥离退休干部优势的重要性。这些政策举措旨在推动新乡贤文化的实践和发展。
实践案例
近年来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可以被视为新乡贤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尽管如此,现有的数量和影响力尚未达到形成新乡贤文化气候的程度。因此,如何激励更多的知识青年投身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参考资料
新乡贤文化:乡村治理的时代选择.人民网.2024-11-22
新乡贤文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求是.2024-11-22
“新乡贤”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光明网.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