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斑鳢
橙斑鳢(拉丁名:Channa aurantimaculata),也称黄金眼镜蛇雷龙,是隶属于科鳢属一种大型肉食性鱼类。橙斑鳢体长为35-40厘米。身体细长,前部的横截面几乎圆形。橙斑鳢身体上半部分深褐色至黑色,有七八个相当大的、不规则的橙色大斑点,腹侧呈白色。雌鱼头部相对较宽,而雄鱼体形细长,头部较窄,鱼体的颜色与雌性相比更艳丽,头部鱼鳞的颜色较为醒目、黄色条纹较明显。
橙斑鳢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印度境内布拉马普特拉河毗邻的溪流、池塘和沼泽地,及印度阿萨姆邦北部亚热带雨林中。栖息在森林溪流、沼泽和与河相连的池塘中。能够呼吸空气,从而在水下忍受氧气不充足的环境。橙斑鳢是一种掠食性鱼类,以自然界中较小的鱼类和昆虫为食。具有领地行为,生性凶猛,攻击同类,打斗现象严重,会跳水逃生。
橙斑鳢作为淡水鱼类,具有抗病力强、成熟早等特点,而且没有肌间刺,营养丰富,能够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市场的欢迎,因而被大肆捕捞,进行贸易,其养殖产业在中国也日益广泛。橙斑鳢因其霸气的外形、华丽的体色和行为特征而闻名,头部形状类似蛇头,就像是生活在水中的黄金眼镜蛇一样,深受水族爱好者青睐。2010年3月23日,橙斑鳢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由于物种分布信息不足,评估等级为数据缺乏(DD)。
发现与命名
橙斑鳢于2000年被泰国生物学家穆斯卡辛索恩(Musikasinthorn)发现。学名“Channa aurantimaculata”中的“Channa”来源于拉丁语“channe”,指代一种海鲈;“auranti”来源于拉丁语“aurantium”,意思是“橙色”,“maculata”来源于拉丁语“maculatus”,意思是“染色的,有斑点的”,指的是这个物种的颜色和图案。
原产南亚和东南亚的多种鳢科鱼类因其体色艳丽,极具观赏性而被引入中国,称之为雷龙鱼,其中就包括橙斑鳢。鳢科动物通常被称为“蛇头”,因为大多数物种的头部有大鳞片,会让人联想到蛇头上的表皮鳞片,所以橙斑鳢也被称为“黄金眼镜蛇雷龙”。
形态特征
体型
橙斑鳢最大标准长度为35-40厘米。身体细长,前部的横截面几乎圆形,后部略微压缩。在背鳍伸展时,身体高度最大。胸鳍伸展时,体宽最大。
头部结构
头部细长,吻宽而圆。眶间区几乎平坦。在侧视图中,眼眶没有到头的背侧轮廓边缘。嘴巴较大,上颌骨明显超出眼后缘。头部感知孔均匀排列成一排。
前部上颌骨有很多小的圆锥形的牙齿,内侧有稍大的牙齿。腭骨两侧有7、8个大的犬齿状牙齿。齿颚两侧各有一排小到中等大小的圆锥形牙齿,5或6个大的犬齿状牙齿不规则地散布在颚内。
鳃腔上部的表面光滑。鳃呼吸皱和下颌突的表面结构除下部有许多细小突起外,构造较简单。鳃呼吸皱襞顶部呈锯齿状,中部呈收缩状态。舌颌突膨大,背腹延长,与鳃盖内表面几乎成直角。下颌骨突几乎完全由部分下颌骨支撑,下颌两侧各有一根或两片摆线鳞片,没有尖锐突出的棘状骨。所有鳢属鱼类都有位于鳃后上方成对的上支腔形式的辅助呼吸部位,这些腔室能够帮助鳢属鱼类浮出水面时呼吸空气,从而在水中缺氧条件下生存相当长一段时间。
鱼鳍
橙斑鳢有45-47条背鳍,28-30条肛鳍,51-54条侧线鳞,8-12片8腮鳞,50-52节椎骨,下颚表面两侧各有两片较大鱼鳞。背鳍基部长、肛鳍基部长,腹鳍短,长度小于胸鳍长度的50%,达不到尾鳍。胸鳍和尾鳍的外缘圆形。
体色
橙斑鳢身体上半部分深褐色至黑色,有七八个相当大的、不规则的橙色大斑点,腹侧呈白色。胸鳍上有五条黑色垂直条纹,条纹之间有鲜艳的橙色。胸鳍基部呈蓝色,带有一个黑色的中到大的斑点。骨盆鳍条呈灰色。背鳍和肛门鳍基部呈黑橙色渐变黑色。背鳍和肛鳍膜上有许多小的侧面离门的黑色斑点,形成3-4条带状的列。尾鳍一般呈黑橙色,前面有3或4个黑色条带。
头的背侧和侧边呈栗色渐变黑色,鳞片之间呈蓝绿色。鳃的下部横向部分呈橙黄色。头的腹侧为白色,有许多小到中等大小的不规则的黑色斑点。鳃膜微黑。
性别特征
可以相对容易地区分雄性和雌性橙斑鳢,因为两种性别的外形呈现出明显差异。雌鱼头部相对较宽,而雄鱼体形细长,头部较窄,鱼体的颜色与雌性相比更艳丽,头部鱼鳞的颜色较为醒目、黄色条纹较明显。雄性一旦达到150毫米左右的大小,就会发育出更大、形态更凸显的背鳍。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橙斑鳢于2000年首次被发现,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印度境内布拉马普特拉河毗邻的溪流、池塘和沼泽地,及印度阿萨姆邦北部亚热带雨林中。代表栖息地是印度阿萨姆邦最东北部城市迪布鲁格尔,位于阿萨姆邦的雅鲁藏布江流域。
栖息环境
橙斑鳢在印度生活的地区属于热带季风雨林气候,其特点是降雨量大、湿度高、夏季气温炎热。通常生活在森林溪流、沼泽和与河相连的池塘中。每年季风期间,森林地区被暂时淹没,橙斑鳢会在靠近树桩的地方挖洞穴。这些洞穴的深度可能高达200厘米,在干燥的冬季,它们会将这些洞穴用作避难所,当栖息地被洪水淹没时,会出来捕食和繁殖。
与在任何生态环境下都能生存的其他鳢科动物不同,橙斑鳢需要特定环境的小生境。它能够呼吸大气中的空气,从而在水下忍受氧气不充足的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橙斑鳢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具有凶猛掠食性,以自然界中较小的鱼类和昆虫为食。在被圈养时,它可以接受投喂的动物干等饲料。幼鱼可以吃血虫美国白灯蛾、小蚯蚓和切碎的虾等,而成鱼可以吃鱼肉条、整只虾、青口贝、活河虾、大蚯蚓等。
水下行为
橙斑鳢性情凶猛,会攻击同类,打斗现象严重。橙斑鳢需要呼吸。
橙斑鳢属亚热带鱼,最适生活水温大约10-28°C,pH值6-8,硬度36-357ppm。橙斑鳢是低耗氧鱼类,有跳水的习性。
生长繁殖
繁殖行为
橙斑鳢是一种父系口育鱼,这意味着雄性橙斑鳢要承担起保护鱼卵的责任,在口腔中孵卵,繁殖幼鱼,直到被放出。在被圈养时很少进行繁殖。
根据雌性橙斑鳢的形态结构、性腺在腹腔内占有的空间和未产的卵直径,以及雄性橙斑鳢睾丸发育进展,橙斑鳢的繁殖期分为五个阶段:
生长发育
在交配的第一个星期,雌性橙斑鳢生产大约200只鱼苗,由雌鱼和雄鱼共同保护幼鱼,雄鱼更为积极。15天后,幼鱼可吃美国白灯蛾。当幼鱼长度达到10-12厘米,重量达到15-20gms后,可以食用较小的蚯蚓。大约两个月后,幼鱼的腹侧出现黑色斑点,并伴有黄色竖直的条纹,尾鳍、背鳍、胸鳍和肛鳍均呈现黑黄相间的颜色。当橙斑鳢幼鱼的两侧胸鳍基部出现圆形红疹时,表明它们性腺成熟,已生长为成年橙斑鳢。
人工饲养与繁育
饲养
在饲养时,建议使用底座至少为长150厘米、宽60厘米的鱼缸。水深不太重要,但不应小于30厘米。建议找到一个水流量在鱼缸体积 4-5倍之间的过滤器。橙斑鳢喜欢较暗的光线,水底要有一层植被,如角蕨,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覆盖物。
鳢属动物的逃生能力极强,饲养时注意使用紧密贴合的盖子,但要在盖子和水面之间留出一个间隙,以便湿润的空气进入。
橙斑鳢对同种动物具有侵略性的领土意识,生性凶猛,打斗现象严重,甚至在长时间一起生存的成对或群体中也会打斗,所以在饲养橙斑鳢时,最好单独放在一个鱼缸内。橙斑鳢的饲养环境不能保持在恒定的温度下,而要以冬季和夏季这种界定分明的形式,提供自然的季节性变化。在较冷的时期,橙斑鳢不需要太多食物,也可以不用额外补充水。饲养时,水的情况要保持在:温度10–28°C、pH值6.0–8.0、硬度36–357ppm。
请勿给橙斑鳢喂食哺乳动物或鸟纲肉类,例如牛心或鸡肉,因为它们无法消化代谢其中所含的一些脂质,而且可能会导致过多的脂肪沉积甚至器官退化。最好也不要投喂专门的喂食用鱼(如活体或小金鱼),因为这些鱼类携带寄生昆虫,有传染疾病的风险,而且往往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繁育
橙斑鳢属于肉食掠夺性鱼类,性情普遍比较凶猛,所以一般不建议混养。传统技术中,在配对时发生打斗甚至死亡的概率非常高。因此橙斑鳢在配对时,只能采用分缸或同缸加隔板的方式进行配对前的预处理,随后使得雌、雄橙斑鳢开始接触并配对,一旦发生打斗现象需要通过人工干预,将两方分离并等待很长一段时间,使得受到惊吓或伤害的弱势方充分休息,然后再次进行配对,如此往复。
针对现有技术中橙斑鳢配对困难且成功率低的问题,浙江海洋大学发明提供了一种橙斑鳢配对装置,以及使用装置对橙斑鳢进行配对的方法,能够减少橙斑鳢配对时的人工干预,避免雌、雄橙斑鳢因打斗发生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并有效提高橙斑鳢的配对成功率,实现了橙斑鳢配对的高效和便捷。
橙斑鳢配对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活动隔板,装置本体包括休憩区和配对区,休憩区和配对区通过活动隔板分隔,配对区内设置有迷宫式伪巢,迷宫式伪巢内部设置有若干柱型挡块。此发明还涉及使用这种装置对橙斑鳢进行配对的方法:通过活动隔板为雌、雄橙斑鳢建立休憩区使得亲鱼对环境逐步适应并且彼此熟悉,通过迷宫式伪巢对配对过程中的弱势方提供有效保护,使得雌、雄橙斑鳢能够多次尝试并自然配对,通过温控装置的变温处理使得雌、雄橙斑鳢在最容易发生打斗的时间段活动机能和精力被暂时削弱,以降低雌、雄橙斑鳢初见时的打斗几率或是打斗激烈程度。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橙斑鳢不像许多鳢科动物那样在任何生态环境下都能生存,它们需要特定环境的小生境,因此分布范围有限并且从未大量出现,所以存在种群信息缺乏的问题。它们还被大肆捕捞,进行贸易,监测贸易市场,或许可以提供更多橙斑鳢分布的信息。此外,橙斑鳢被用作观赏鱼,也被当地渔民少量捕获用于生计、食用。
保护级别
2010年3月23日,橙斑鳢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橙斑鳢种群的分布具有局部性,已知的主要栖息地为印度,物种分布信息不足,因此评估等级为数据缺乏(DD)。
物种价值
橙斑鳢作为淡水鱼类,具抗病力强、成熟早等特点,其养殖产业也在中国日益广泛。它们还被大肆捕捞,进行贸易。2021年以来,橙斑鳢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市场上甚为畅销。
包括橙斑鳢在内的鳢科鱼类没有肌间刺,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具有去生新、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市场的欢迎。
橙斑鳢是一种凶猛掠食性名贵鱼类,以其迷人的外表和行为特征而闻名,外形霸气且体色华丽,头部形状类似蛇头,就像是生活在水中的黄金眼镜蛇一样,让人感觉到威武霸气,深受水族爱好者青睐。
参考资料
aurantimaculata.fishbase.2024-05-14
Channa aurantimaculata.iucnredlist.2024-05-14
Channa aurantimaculate.catalogueoflife.2024-05-17
Channa aurantimaculata MUSIKASINTHORN, 2000.seriouslyfish.2024-05-14
mouthbreeder.britannica.2024-05-17
Musikasinthorn.ResearchGate.2024-05-19
小生境.geomodeling.njnu.2024-05-17
中国水产科学.基于DNA条码基因的鳢科鱼类系统进化与物种鉴定.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