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癌(appendical cancer),是指发生在阑尾部位的恶性肿瘤。该病按病理分为三种类型:阑尾类癌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阑尾腺癌、阑尾杯状细胞腺癌。阑尾癌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术前确诊颇不容易,误诊误治的病例较多。

阑尾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与阑尾炎形似,如右下腹疼痛。随着病情的进展,也可能出现明显的肿块、阻塞、胃肠道出血或转移的症状,例如便秘、腹胀、肠痉挛、呕吐等。该病的相应检查有影像学(B超、CT及MRI)、血液检测、病理检查。对于诊断明确者,及时施行根治性手术仍是治疗该病和提高疗效的关键。对于既不能确诊又无冰冻切片检查条件的病人,一般实施右半放射性肠炎切除。

阑尾癌容易与阑尾炎混淆,当出现持续不明原因的右下腹痛、消化道出血、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进行检查。目前没有特定的预防措施可以完全避免罹患阑尾癌,可从以下几方面降低阑尾癌的风险:及时治疗阑尾炎、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戒烟限酒、及时处理息肉等。

病理类型

类癌(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

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阑尾上皮肿瘤,包括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NET)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NEC)。阑尾NET主要发生在阑尾盲端。阑尾NEC没有特定的好发部位。

大体

典型的阑尾NET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淡黄色结节(甲醛水溶液固定后)。大多数阑尾NET的直径小于2cm。

病理诊断标准

NET:均匀一致的细胞,圆形细胞核染色质细腻点状;排列结构包括小梁状、腺泡状、巢状和带状。免疫组化表达神经内分泌指标:Syn、CgA、INSM1、CD56等。

NEC:小细胞癌或者大细胞癌的模式;片状或梁状的低分化细胞;核分裂和Ki-67增殖指数高。

腺癌

阑尾腺癌是以浸润为特征的恶性腺上皮肿瘤,可发生在阑尾的任何部位,常见于50-70岁。

大体

阑尾可因管腔阻塞而扩张。肿瘤可能是息肉状,溃疡或浸润性,易见阑尾穿孔。

病理诊断标准

不规则的恶性腺体浸润间质(引起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反应)。不同的亚型具有特定的形态学特征:

1.非黏液腺癌NOS:不规则或锯齿状腺体浸润阑尾壁。

2.黏液腺癌:细胞外黏液占肿瘤的50%以上,黏液池内漂浮着条索状、腺样或簇状黏液上皮细胞。它会分泌大量的黏液,甚至可能扩散到腹腔。

3.印戒细胞癌:与其他部位的印戒细胞癌相似,肿瘤中的印戒细胞大于50%。

4.未分化癌:很少见,类似于结直肠未分化癌。

杯状细胞腺癌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是一种双相分化的肿瘤,是由黏液杯状细胞,以及数量不等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和潘氏细胞组成,通常排列成类似于小肠隐窝的小管。阑尾杯状细胞腺癌最常累及阑尾末端。患者为30-85岁的成年人,平均年龄为50-60岁。

大体

阑尾大致正常或增厚,大体检查很容易被忽略。高级别的大的肿瘤可表现为浸润和质硬结节。

病理诊断标准

诊断杯状细胞腺癌,肿瘤至少表现出经典的低级别杯状细胞腺癌的成分。肿瘤通常累及阑尾壁全周,而不引起促纤维间质反应。

低级别杯状细胞腺癌:呈小管状生长,小管由黏液杯状细胞、不同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和潘氏细胞组成。一些肿瘤细胞簇缺乏管腔,表现为具有黏附性的杯状细胞团。核轻度异型,核分裂很少见。通常存在细胞外黏液,有时黏液丰富。

高级别杯状细胞腺癌:浸润的肿瘤细胞为单个黏液细胞或非黏液细胞;复杂融合管状、筛状、片状结构以及大量聚集的杯状或印戒样细胞;具有高级别细胞学特征;常有大量非典型核分裂像和坏死;高级别区域可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反应。

流行病学

阑尾原发癌比较少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10万人中每年约有1~2例发病。发病年龄除类癌综合征多见于20~30岁,余均在40岁以上,性别无显著差异。阑尾癌不仅少见,也很难诊断,在临床上,由于阑尾癌临床表现酷似阑尾炎症或脓肿,无特异性症状,术前很难得到明确诊断,常常导致漏诊和误诊,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治疗阑尾炎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

临床表现

阑尾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与阑尾炎形似,如右下腹疼痛。随着病情的进展,也可能出现明显的肿块、阻塞、胃肠道出血或转移的症状,例如便秘、腹胀、肠痉挛、呕吐等。

检查

⒈腹部CT扫描

增强CT可以清晰显示阑尾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有助于发现阑尾肿块或者炎症性改变。

⒉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以初步探查阑尾区域有无异常占位病变。

⒊结肠镜检查

虽然结肠镜不能直接观察到阑尾全貌,但可以通过回盲瓣处寻找可能的肿瘤侵犯迹象,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学分析。

⒋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和肿瘤标志物检测。

⒌病理组织活检

在怀疑阑尾癌的情况下,如在影像学或内窥镜检查中发现可疑病灶,获取病理组织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典型急性阑尾炎大部分可不用X线诊断。但一般应进行常规胸腹部透视及拍片,因有一些胸部疾病可以产生酷似阑尾炎症状应加以排除。对非典型病例在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腹部X线及超声检查均属必要。腹部X线平片如有上述阳性所见可以协助诊断,如为阴性当然也不能完全除外阑尾炎。但某些阴性结果还可排除其他急腹症如肠梗阻或急性胃肠道穿孔等。所以X线检查是有意义的。

阑尾癌主要表现为阑尾区的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多数位于阑尾末端,少数位于基底部。发生于基底部的癌肿可阻塞阑尾腔,引起远端管腔明显扩大(通常直径\u003e1.5cm),瘤体较大时可在回肠末端和盲肠内侧产生压迹。肿瘤对周围肠壁有浸润时可形成肠壁不规则增厚或肠腔内占位性改变。

治疗

对于诊断明确者,及时施行根治性手术仍是治疗该病和提高疗效的关键。对于既不能确诊又无冰冻切片检查条件的病人,一般认为宁肯作右半结肠切除而不留下有可疑癌肿的病变,因阑尾癌尤其是阑尾切口部的腺癌具有大肠癌的特点,恶性程度高,而且绝大多数阑尾恶性肿瘤早期行右半结肠切除的疗效甚佳,并可避免因延误治疗及2次手术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单纯阑尾切除是达不到根治目的的。

阑尾类癌

治疗意见仍有分歧,一般认为阑尾类癌的瘤体直径在1cm之内,宜行阑尾切除术。瘤体直径在2.0cm以上,可行右半放射性肠炎切除术。

阑尾腺癌

早期阑尾腺癌,切除阑尾足够。腺癌达浆膜和系膜淋巴结时,宜行右半结肠切除及切除区域的转移癌。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的治疗方法通常是阑尾切除术或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根据中国阑尾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该病对比单纯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侵袭性更强,建议按照经典的阑尾腺癌来处理。

预防

由于阑尾癌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没有特定的预防措施可以完全避免罹患阑尾癌,可从以下几方面降低阑尾癌的风险:

1.及时治疗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如果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反复发作或慢性炎症状态可能会增加患阑尾癌的风险。因此,一旦出现阑尾炎症状,应及时就医。

2.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多食用蔬菜、水果及全谷类食品,减少红肉摄入),规律作息,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以维持整体健康状况并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3.定期体检

虽然阑尾癌筛查不是常规项目,但通过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尤其是对于有遗传性肠道疾病风险或其他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来说,可以尽早发现潜在问题。

4.管理相关风险因素

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等可能增加阑尾癌风险的患者,应积极控制病情,并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

5.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已被证实与多种癌症有关,包括某些消化系统癌症,戒烟限酒有益于整体健康。

6.及时处理息肉

部分恶性肿瘤可能是从良性息肉演变而来,若在内窥镜检查中发现阑尾区域或结直肠内有息肉,应当按医嘱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随访。

参考资料

伪装成“阑尾炎”的恶性肿瘤:阑尾癌.微信公众平台.2025-04-20

最常见的阑尾炎会转成阑尾癌吗?.微信公众平台.2025-04-22

出现这个症状千万不能拖!看似“没用”的器官,竟也会癌变?!.微信公众平台.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