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于争鸣的印度人》是由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印度学者阿马蒂亚·森。这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印度文化的论文集,旨在揭示印度丰富多元的文化传统如何塑造了这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面貌。
内容介绍
印度作为一个多元化国家,有着多种不同的追求、信仰、习俗和观点。这种争鸣传统不仅影响了印度文学、文化、政治、科学与数学的发展历程,而且构成了其宗教多样性基础的知识多元主义。森指出,为了应对当代印度面临的种种挑战,如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方面的难题,有必要深入了解并充分利用印度的多元主义、相互作用和不断演进的传统。
作品影响
森认为,通过互动过程,尤其是在后殖民时期,外来观点也能影响民族自我认知。尽管西方常把印度看作充满精神性和神秘色彩的地方,但他强调印度自古以来就有怀疑主义和理性追求的传统。此外,他还讨论了印度在数学、天文学、语言学、医学和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重要成就,以及印度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森的研究涵盖了从古代至现代的多个方面,包括政治哲学、外交史、历法、电影艺术以及两位杰出人物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和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之间的对话。
作者简介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33年出生于印度,是首位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亚洲人。他在1953年完成印度的大学学业后前往剑桥大学深造,并于1959年获得博士学位。森曾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知名学府任教,并担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他的学术研究深受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影响,被誉为“经济学的良心”。森的理论对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已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另一部作品《身份认同与暴力》也在同一家出版社发行。
书籍评价
森被认为是对政治有深远影响的知识分子,他的声望在学术界无人能及。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赞扬森的作品改变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理解,即不应仅以财富衡量,而应以自由衡量,从而引发了发展理论的重大变革。
目录
中译本序
序
梵文语词变音标志方法
第一编直言与异议
一、惯于争鸣的印度人
二、不平等、不稳定与不平之鸣
三、印度:大与小
四、移民社群与世界
第二编文化与交流
五、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与他的印度
六、我们的文化,他们的文化
七、印度的传统与西方的想象
八、中国与印度
第三编政治与抗争
九、与命运之神的幽会
十、印度的阶级
十一、女人与男人
十二、印度与原子弹
第四编理性与身份
十三、理性的范畴
十四、世俗主义与不满因素
十五、透过历法看印度
十六、印度人的身份
注释
总索引
译后记
参考资料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印度人的历史、文化与身份.微信读书.2024-08-30
惯于争鸣的印度人.豆瓣读书.2024-08-30
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印度人的历史、文化与身份.读书.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