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赤峰教区
天主教赤峰教区,位于东北地区西端,是连接东北,华北和内蒙古自治区腹地的咽喉要地,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行政管辖范围。天主教赤峰教区,1922年,从东蒙古代牧区分设赤峰监牧区。1932年1月21日升格为设赤峰代牧区,中国籍主教赵庆化。1949年4月21日,赤峰代牧区升格为赤峰教区。
历史沿革
天主教传入赤峰是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1835年),由北京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入。
1840年后由法国遣使会管理,当时赤峰天主教归辽东教区管辖。1840年12月,罗马教廷将内蒙古划为一个单独教区,委任孟振生为代牧主教,1840年4月,教廷调孟主教为天主教北京总教区主教,兼内蒙教区主教。
1857年9月19日,教延委任孔主教为内蒙牧区正权主教。
1865年教廷核准比利时圣母圣心会接管蒙古教区。同年12月6日,圣母圣心会会祖南怀仁率韩默理、司神父、朗神父及林修士一行5人抵达西湾子,由白代权司铎接管内蒙传教事务,南怀仁任教区副主教。
1883年巴耆贤主教请得教廷批准,将内蒙教区划分为三个教区。即东蒙古教区、中蒙古教区、西蒙古教区。
1922东蒙古教区改为热河教区。
1932年,罗马教廷由热河教区划出国籍赤峰教区(监管区),首任监牧赵庆化为中国人。同年3月26日教廷将赤峰北6县划归四平教区,赤峰教区辖赤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建平县、宁城县、经棚、乌丹6县;敖汉旗、喀喇沁旗划入,共8旗县。当时教区总面积7.5万平方公里,人口175.1万人。有教友19272人,教堂22座,公所8个。
1934年教区在赤峰市二东街路北建主教座堂,属哥特式建筑,可容纳800人左右。经过圣母圣心会近百年苦心孤诣的经营,赤峰教区的教务已完全形成规模。1934年前后教区先后成立男女修院、华峰学校、若瑟会、育婴堂等机构,教区及下辖堂区亦建有小学。基督的福音已在这里深深地扎下根,并枝繁叶茂地成长。
1937年罗马教廷谕令四平教区分立林东教区(监牧区)。委任加拿大魁北克外方传教会管理。首任监牧兰德为比利时人。教区辖林东、林西、天山、开鲁县、鲁北、绥东6县,总面积5.9万平方公里,人口35.96万人。有教友8326人,有教堂5处。教区亦开办有男女修院,并在下设堂区兴办小学11所。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形势恶化,中国国内形势紧张,抗日战争爆发,1945年,国共内战全面展开。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里,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传教事业举步维艰。随着解放战争打响,传教事业日趋暗淡,其间无数神职、教友以生命、鲜血为基督信仰作见证,他们以鲜血浇灌福音种子,奠定赤峰教会的根基!
1981年以乔占英为首的6位在农村改造的神父(朱问渔、冯允中、张明、张德胜、徐贵宗)得以回到教会。乔神父任教区长,面对几乎荡然无存的现状,让人潸然神伤,几位老神父知难而上白手起家,开始了在这片废墟上的重建工作。
1983年招收首批修生送往北京神学院学习。
1985年招收第二批修生送往内蒙神学院学习。同时尽力修复教堂,恢复教区及各堂区的教务。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赤峰教区的面貌虽仍不完善,但已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区辖赤峰市12个区、旗、县另外代管通辽市,和兴安盟,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有教友7万多人,共14大堂区。共计30多个小堂区,在教区主教带领及神职班的共同努力下,教区机构相继恢复和建立,教务不断展开。
历任主教
赵庆化(Luca Tchao),国籍,1932年 - 1949
朱问渔(-2006年9月24日)
参考资料
赤峰教区简介.www.cftzj.com.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