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碑帖
曲阜市是中国碑帖的重要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碑帖资源,包括西汉以来的历代碑刻约5000余块。这些碑刻主要分布在孔府、孔子庙、孔林、颜氏宗祠、周公庙、少昊陵、孟母林等地。
种类
曲阜的碑刻大小各异,最大者重达数百吨,高达16米以上,而最小者仅有十厘米长。碑刻的类型多样,包括祀孔碑、谒庙碑、"旌忠"碑、"节孝"碑以及各类墓碑和题记等。书体涵盖真、草、隶、篆、行等多种字体,文字则包含汉字、蒙古文、满文三种。碑刻的形式多样,既有文字又有绘画,文体包括文言文和白话文。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同时也记录了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水灾、旱灾等的信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曲阜市保存着7块西汉的碑刻,这一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位居前列。
历史
曲阜的碑刻对于研究中国文字演变、书法艺术以及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曲阜的拓碑技艺源远流长,拓本以其精细精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其金石专著《集古录》中收录了许多来自曲阜的碑石。曲阜的碑帖制作技术以擦拓和扑拓见长,其中扑拓是最主要的技术。曲阜的碑帖种类超过1000种,以汉、魏、六朝时期的碑帖为主,其中"乙瑛碑”“孔庙碑”“礼器碑”“史晨碑”“张猛龙碑"和"贾使君碑"等碑拓尤其著名。此外,还有多位著名书法家如王羲之、张廷圭、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翁方纲、何绍基等人题写的原碑精拓本,也备受鉴赏家的喜爱。
精粹
《玉虹楼法帖》是由清代书法家、金石家孔继涑搜集并雕刻而成的碑拓集锦,共计584块。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孔德成先生的两位姐姐孔德齐、孔德懋在出嫁时,孔府将楷雕如意和《玉虹楼法帖》作为嫁妆赠送。
影响
曲阜市的碑帖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主要摹本,被视为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1980年,曲阜碑帖在日本展出时引起了广泛关注。
传承与发展
曲阜的碑帖制作工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官员和学者们收藏、馈赠的佳品,甚至是献给皇帝的贡品。碑帖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远销至日本、新加坡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为了保护珍贵的碑刻,文物部门禁止在某些碑刻上捶拓帖片,使得过去的著名碑帖原版成为了稀有的珍宝。北门城墙内的碑帖博物馆收藏了较为齐全的碑帖品种,成为游客参观的好去处。民间也有一些私人藏品,通常不会对外展示。
参考资料
碑帖的著录与鉴定——从曲阜碑刻说起.曲阜师范大学孔府档案研究中心.2024-11-01
一纸一墨拓摹岁月波纹,曲阜碑拓技艺的“破土新生”.网易.2024-11-01
曲阜碑刻整理的又一高峰.曲阜碑刻整理的又一高峰.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