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窑位于今广东省潮州市,因唐宋时期属于潮州而得名。该窑始创于唐朝,历经宋朝直至元代。主要生产青瓷、青白瓷、黑釉瓷和赫黄釉瓷等多种瓷器品种,包括碗、盘、碟、杯、瓶、壶、炉、盂、罐等日常用品。潮州窑的产品特点是胎质细腻,颜色多样,釉面薄且带有细微裂纹。
瓷器工艺
潮州窑的瓷器制作工艺丰富多样,包括刻花、划花、雕刻、镂空和褐色点彩等装饰手法。常见的纹饰有弦纹、卷草纹、平行线和斜线纹,偶尔也会出现莲花纹和云龙纹。装烧方法通常使用垫饼或垫环,底部无釉。对于碗、盆类物品,则会采用支钉叠烧法,留下明显的支钉痕迹。潮州笔架山窑的青白釉器物装饰主要有刻花、划花和篦划三种形式,其中划花线条流畅,篦划纹则多为直线。此外,还有将黑褐彩应用于青白釉上的做法,这种技术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其他瓷窑中,如江西景德镇窑和白舍窑遗址。这些装饰手法都是对唐朝青釉褐彩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发展。
文物考古
20世纪20年代,潮州市地区出土了一批重要的文物,其中包括4件释迦牟尼塑像和一件浮雕莲瓣炉。这些塑像底座上刻有铭文,显示它们来自潮州水东中窑甲,由匠人周明制作。这些文物不仅提供了研究潮州窑的重要线索,也为确定水东窑的位置和莲瓣炉的产地提供了实证。
参考资料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人民政府.2024-11-27
潮州瓷:唐宋外销瓷典范 北宋潮州已是瓷都.微信公众平台.2024-11-27
宋城通讯 | 斯文举千年 桥市济海丝——广东潮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纪实之一.中国建设报.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