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临港开发区

临港开发区

临港开发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沧州港,北依京津,西接华北平原腹地,南望齐鲁,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临港开发区区域总面积268平方公里,人口4.2万。

临港开发区作为国家政策引导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是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河北省“一线两厢”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沿地带暨沧州市市经济的增长极,是实施“海上沧州”战略的龙头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

概况

中国环渤海地区是国家三大经济发展区域之一,是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如果说环渤海地区宛如一串金项链,那地处渤海湾畔的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这串项链中最闪亮的明珠。

历史沿袭

开发区的前身“中捷友谊农场”,是一个国际合作性的大型中国农垦集团企业。一九五六年初朱德副主席率团出访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政府赠送给中国一套可耕种10万亩土地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随后国家和省政府用这套机械设备在沧州市筹建了一个国营农场。为永久纪念中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两国人民的友谊,经国务院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并亲笔书写了“中捷友谊农场”场名。五十年的建设发展,农场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位居全国农垦前列,已成为全国工厂化农业示范农场,并在2003年7月改制为省级开发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展现状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历经十余载开发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特别是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后,园区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国内外大项目纷纷向园区伸来“橄榄枝”。加快东区开发建设,扩展园区发展空间,不仅是区内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更是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谋求新跨越的必然选择。

产业格局

目前,东区已有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聚海分公司、金牛化工、河北正元化工、华润2×300万千瓦热电联产等一大批已投产或在建项目,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优势

地理环境优势

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东临黄海,与新兴港城日照接壤,南接江苏省连云港市,西依临沂商城,处于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核心位置,是鲁南苏北沿海港口的重要腹地,临沂市发展临港经济的最前沿。

生态环境优势

临港区山海相依、田园秀美、风光旖旎,有彩沟、云蒙山、甲子山、芦山等自然景点以及茶叶、蓝莓、大樱桃等观光农业园。境内龙王河、绣针河四季长流,碧波清涟,直入黄海。“城中有山,山中有水”的近海自然环境,是生态宜居的理想之地。

交通环境优势

临港区交通十分便利,“海铁公高飞”立体交通网四通八达。区内及周边有七个港口(距汪港7公里、岚山港20公里、岚桥港20公里、日照港50公里、连云港市80公里、董家口港90公里,青岛港200公里);三条铁路(兖州区—石臼、坪上—岚山、晋中南铁路线);三个机场(距临沂70公里、连云港70公里、青岛市200公里);六条高速(枣岚、沈阳—海口高速公路、京沪、长深、日东、济青);一级公路岚济路。

人文环境优势

临港区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现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庙、孙膑著书修身之处孙膑洞。明代,坪上镇大铁牛庙村抗倭民族英雄孙镗爱新觉罗·颙琰御批。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罗荣桓、肖华、谷牧等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现仍保存有山东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省政府前身)旧址。1957年10月,毛泽东主席作出光辉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1992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坪上玻璃厂,并欣然题词。

政策环境优势

省委、省政府将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纳入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作为打造山东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增长极;市委、市政府把临港区列入全市“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先试区,授予56项市级经济管理审批权限,在项目审批、建设、服务等各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政策优势。

物流环境优势

临沂被誉为“中国市场名城”,物流配送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300个县级区域,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中国临沂,物流天下”的格局。临港区依托临沂商贸物流优势,形成了快捷高效、成本低廉的货运物流体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