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女,生于四川通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民建北京市委法制委员会委员,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理事。1984年-1988年间,在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学习,获俄罗斯语言文学学士;1988年-1991年,在四川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国际刑法方向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91年-1993年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2000年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获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2005年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曾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二级警督、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合著10余部学术著作,单独或联合发表论文、译文60余篇。

歌手黄芳折叠

黄芳人物档案

最喜欢的事:听音乐;看书;

最难忘的事:第一次主持节目

最喜欢的运动:打球

最喜欢的颜色;浅亮色

最喜欢的书籍;历史书

最爱做的事;收藏、养身

最喜欢吃的东西:橙

最喜欢的歌手: 王力宏

最喜欢的电影:江山美人歌手 黄芳

最喜欢的穿着方式:时尚最喜欢的城市: 澳门

最喜欢的花;陈麟瑞

最大的愿望;希望有一天有能力建一所音 乐希望学院;培养更多更好的音乐人才。

科研成果目录

专著

1、《走私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2、《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研究》,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译著

《国际刑事法院导论》(英文原著作者:威廉.A.夏巴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

(一)关于国际刑法问题的研究

1、《论国际刑法中的引渡问题》,载《刑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论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载《刑事法学要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论实现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途径和方式》,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6期。

4、《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研究导论》,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5、《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国际刑法的关系》,载《法学家》2002年第3期。

6、《香港与外国签订的移交逃犯协定概览》(合作),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7、《香港与外国签订的刑事司法协助协定研析》(合作),载《法学家》2003年第2期。另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8、《香港与外国签订的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合作),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9、《如何开展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合作),载《检察日报》2002年7月8日第3版。

10、《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律研讨会综述》(合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4期;另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11、2002年"刑法学年会"论文:《论打击恐怖犯罪国际合作的原则和方式》。

12、2002年"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论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的协调》,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

13、2003年"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论中国刑法典中的国际刑法规范》(合作),载《法学》2003年第9期。

14、2003年"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中国引渡法及引渡条约研究》。

15、《国际刑事法院相关问题探索》(合作),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8月11日,法制时代B1。

16、《在积极探索中走向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作),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7、《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的基础理论问题》,载《国际区际刑法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博士论文摘要:《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研究》,载《中国刑事法学》(第一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外国刑法中的国际犯罪立法模式探讨》,载《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载《酷刑遏制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中国现行引渡制度基本问题研究》,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欧盟成员国间引渡制度研究》(合作),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3、《简论酷刑罪的概念和特征》,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24、《惩治恐怖犯罪与人权保障问题》(合作),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5、《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合作),载(台湾)《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第6期。

26、《关于加强我国刑法与国际刑法协调与衔接的建议》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2004年8月9日;另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7、《论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中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审判萨达姆的几个法律问题》,载《法治日报》,2005年6月28日,第8版。

29、《关于破解期权腐败司法难题的对策》,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2007年4月9日第13期。

合著

1、《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专论》,副主编兼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新编国际刑法学》,副主编兼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刑法学》,副主编兼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版。

4、《香港特区的国际刑事司法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比较法学》“俄罗斯法”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硕士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6、《刑法学》“排除犯罪事由”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律硕士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3、《中组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大纲学习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年版。

7、《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金融诈骗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经济法习题》,高教社2000年版。

10、《经济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危害税收征管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03年版。

12、《危害税收征管罪的认定与处罚》,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13、《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新刑法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15、《刑法适用手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刑法新罪名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译文

《论希腊妇女的犯罪》(俄文),载《法学天地》1989年第6期。

专业审校

《引渡与国际法》(合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如何破解腐败期权的司法难题

爱尔兰访学见闻

评中国对《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投反对票的五点理由

赵燕案审理的法律启示

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审判萨达姆的几个法律问题

关于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的协调与衔接的建议

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

家乡印象

思 父 亲

外国刑法中的国际犯罪立法模式研究

惩治恐怖犯罪与依法保障人权

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导论

交通肇事罪中犯罪主体的认定

论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论实现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途径和方式

论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的协调

论中国刑法典中的国际刑法规范

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国际刑法的关系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外国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及引渡条约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