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桃川(约1854—1945),南海区丹灶镇良登村村尾坊人,陈淡浦之第六子。自少随父在“联泰号”学艺,成年后其机械制造技术甚精。他与父亲陈澹浦、兄长陈濂川共同制造了中国第一台机器缫丝机,供给中国近代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使用。陈桃川是广东省近代机械制造业的先驱,被人称为“机器老人”。陈桃川为父亲修建澹浦陈公祠,如今聂氏宗祠的门额匾及门联仍在,门联云:“近水远山呈秀色;满门骄气显祥光。”
人物经历
陈桃川早年从师于广东机器局总办温子绍,学习轮机制造技术,是温氏的得力集团“首徒”,深受器重。温子绍则从师于陈桃川父亲陈澹浦,这温子绍是个机械名师,他曾于1874年奉两广总督叶赫那拉·瑞麟委派,成功地仿制了后膛七响连环快枪。但据笔者采访结合史籍所得,温子绍的连环快枪,是在“联泰号”试制成功的。“联泰号”是陈桃川父亲陈澹浦创建的,制造了中国第一台机器缫丝机,供给中国近代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使用。
光绪十二年(1886年),陈桃川与其兄陈濂川分家,并向温子绍借得一笔资金,在广州十三行晋源街创办均和安机器厂,以生产缫丝机修理蒸汽机为业,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河南省洲头嘴兴建厂房,泥坞,增添部分设备,工人学徒百余人,邀请陈联泰厂工程技术总管陈子卿主持生产工作。光绪二十三年,陈子卿参照航行于西江的英国尾明轮船“西南”号设计建造一艘平底尾明轮船,该轮船可航行浅水河流,颇受航商欢迎。此后,续造“均利”、“均兴”、“樵西”等号单行轮船,航行于陈村、佛山市等地。光绪二十七年制造8匹马力煤油机。
“陈联泰”停办后陈家只有陈桃川办的“均和安”机器厂幸存,仍在广州市机器业中称雄。
民国初,“均和安”迁址河南大基头附近。自晚清至1937年,陈桃川及“均和安”培养出来的技术工人据说有3000多人,故人称陈桃川为“机器老人”。“均和安”有一些员工后来自行创业,如陈拔廷于1911年与陈沛林等合股创办“协同和”机器厂,于1915年制造出国内第一台柴油机,后来成为广州最大的机器厂。
上世纪约20年代初,翻沙技工龚纪在“均和安”出师不久,技术已为陈桃川赏识。一次,铸造一个技术要求高的大型汽缸,两位老技工先后出了废品。陈桃川决定由龚纪主持造型,当时不少技工不看好,结果龚纪一次成功,由此名闻行内。后来龚纪离开“均和安”创办机器厂,不忘根本,以“和安”命名。
陈桃川还很关心下一代学文化,在工场后面的四层楼住宅内办私校,请前清秀才、康有为的学生陈迅宜任教,陈氏本家子侄免费上学。“均和安”停业于日军侵入广州市的1938年,广州战役前夕陈桃川回乡避居,日本投降前夕逝世,时已90余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