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河
大宁河风景区位于重庆市,是大宁河除巫山小三峡外中上段景区的总称,是奉节县—巫溪县—巫山“金三角”的三条主轴线之一,以景点密集、可游性强和自然、人文、民俗的和谐统一著称,堪称“百里画廊”,有“天下第一溪”的美称。
简介
以“秀水、幽峡、奇峰、怪石、巧洞”著称的大宁河古称巫溪,全长200余公里,由北向南经巫溪县,由巫山县注入长江。
大宁河文化生态长廊景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巫溪县境内号称“天下第一秀溪”的大宁河段,是奉节—巫溪—重庆巫山“金三角”的旅游轴线,是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远古文明巫文化的发祥地。该景区景点密集、可游性强,被游客誉为“百里画廊”。
大宁河风景区
巫溪大宁河风景区是指除“巫山小三峡”外中上段景区的总称,河岸沿线缀连庙峡、巫溪县城、剪刀峡、宁厂镇、灵巫洞、汉风神谷、月牙峡、金鸡岭等景区(点),堪称百里画廊,有“峡郡桃源”和“天下第一溪”之美誉称。
巫溪大宁河风景区既有瀑绝、峡幽、峰奇、石怪的自然美,又有岩棺、栈道、洞穴、巫教的神秘美,还有古寺、古观、古城、古镇的古朴美和古风浓郁的巫巴民俗风情美,是奉节县—巫溪—重庆巫山“金三角”旅游区的轴心景区,也是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构建点之一。
庙峡翡翠谷
庙峡即妙峡,庙峡妙景天下绝。庙峡有“三绝”,一是岩棺,二是古栈道,三是“白龙过江”。
庙峡历为“大宁河七峡之冠”。两岸峻峰耸峙,峭壁如削,植被浓郁如墨,峡内猿猴攀援,鸳鸯嬉戏,古栈道依稀可见,云台仙子缥缈可人。
巫溪庙峡翡翠谷景区,是大宁河景色最为奇绝的一段峡谷,南起庙溪河,北至马连溪,总长22华里,水碧、峡幽、峰奇、瀑绝,两座巍峨雄奇的凤凰大山,拔水擎天,夹江而立,
引人入胜的鲤鱼跳龙门,活灵活现,雄奇壮观。峡内植被苍翠,猿猴嬉戏,鸳鸯浮水,古栈道依稀可见,云台仙子缥缈神秘。
三峡大坝竣工后,随着库区水位回灌延伸到庙峡入口,庙峡不仅可原址原样、原汁原味留存三峡地区古栈道人文景观、峡谷景观,并将成为新三峡旅游格局中原态峡谷旅游的替代旅游吸引物和新卖点,而且将因150—300座游船可以直达位于庙峡入口的大宁河旅游专用码头,其可游性、可进入性都将大大提升。
荆竹坝古岩棺
岩棺也称悬棺,位于巫溪荆竹峡的荆竹坝岩棺群,现存岩棺24具,为距今2000多年的古代巴人、族岩棺葬群,是全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岩棺群。所有棺木皆为整木剜造,刀劈斧凿,工艺粗糙。棺盖棺身,系子母榫相扣。古人因何原因,用何手段把这些沉重的木棺搁,放到离河面300多米的岩缝中,至今尚是未解之谜。
大宁河古栈道
庙峡峡谷中,壁立千仞的两岸悬崖上,有一个个人工开凿的方形石孔,共6888个。各孔平行排列、相距约五尺,六寸见方,深约尺许,此为大宁河古栈道。大宁河古栈道网,沿大宁河盘山环绕,纵横交错,蜿蜒延伸达几千公里,贯通湖北、陕西省、重庆市三省(市)。其规模之大,工程之艰,比剑阁县栈道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宁河古栈道何人因何事而修,史迹记载与民间传说众说纷纭,至今悬而未解。
栈道历史作用
《巫山县志》记载:汉永丰7年(公元64年),“尝引此泉于巫山,以铁牢盆盛之”。《大宁县志》记载为“石孔乃秦汉新凿,以用竹引盐泉到大昌熬制”。有民间传说这是诸葛亮伐魏的通道——诸葛亮屯兵城口,伐魏时,沿栈道出巫峡,来时在石孔中铺上木桩和木板,便于军队通行;撤退时,一边走一边撤除木桩和木板,使敌人无法追击。
古栈道现状
古栈道经过一年的修复,于2011年重新开放。这次复建的栈道段,位于滴翠峡罗家
寨和马渡河之间,全长3公里左右,平均海拔都在175米水位线以上,沿途根据山势的起伏和风光的变化,设有亭、廊和玻璃栈道等。重新修复的栈道一共分为5大主要景观,分别是古寨迎宾、滴翠沐云、绝壁听涛、凌波漫步、廊桥追梦。所有景观建筑均采用现代施工方式,地方材料与地方技术实现传统建筑的形式,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汉风神谷景区
汉风神谷位于大宁河上游荆竹峡荆竹坝,占地28亩,古朴宁静,曲水流殇,环境清奇素雅。园区利用壁画、雕塑、脸谱、声像展播等多种手段着力彰显远古巫文化形态和内涵,并再现蔡伦式造纸术。
灵巫洞景区
灵巫洞距巫溪县城12公里,置身洞府前,有“前行一步入仙境,后退几阶临崖”之感。东岸主洞琳宫,全长1500m,其定海神针、钟乳石天桥、九龙壁为中国溶洞“三绝”,被誉为“三峡库区第一洞”。灵巫洞景区具有“乘电梯上山观光,入洞府地下寻幽,坐索道空中路虎揽胜,驭滑车旱撬取乐,驾皮艇宁河区逐浪”的最佳旅游组合效果。
大宁河小三峡
大宁河小三峡即为著名的重庆巫山小三峡。大宁河发源于平利县的中南山,流经崇山峻岭和大小峡谷,一路容纳百川清流,穿过巫溪县、巫山之间的云崖险峰,注入巫峡西口的浩浩长江。大宁河千姿百态,神秘莫测,过去长期隐匿无声,近年由于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鸣惊人。有人赞颂它“不是三峡,胜似三峡”,“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大宁河小三峡是龙门峡、铁棺峡和滴翠峡的统称,它是大宁河风景的精华所在。小三峡南起巫山县,北至大昌古城,全长约60公里。
从巫山县逆水而上,第一个峡谷就是龙门峡,峡长约3公里,峡口犹如瞿塘峡中的“门”,峡口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峰峰相对,形若一扇扇铁门,雄奇壮观,故有“小夔门”之称。进峡后,两岸峰峦耸立,绝壁摩天,悬崖上翠竹垂萝,摇曳多姿。河东岩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称“龙门泉”;河西绝壁上可见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余公里直到黑水河,这些石孔即为古栈道的遗迹。
出了龙门峡,就是著名险滩“银窝滩”了。这里山回水转,滩险流急,实为航程上的险途。过了险滩即进入铁棺峡。铁棺峡长约10公里,这里两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组组天然雕塑,个个妙趣横生。东岸崖壁上有一金鳞闪闪的长岩,很像从宇宙遨游归来的巨龙,且龙首已经进洞;对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块黄色圆石,犹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悬崖下有串串倒悬的钟乳石,其模样像是两匹骏马,其头已进山,但马尾和后腿还在山外。于是人们就给它们分别取名为龙进、虎出、马归山。此外在河东岸离水面四五米高的绝壁石缝中还有一具黑色的悬棺,俗称“铁棺材”,铁棺峡一名即由此而来。据考这“铁棺”乃是战国时期巴人的悬棺,其并非铁铸,仅因其色相似而言。目前悬棺群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县东北25公里的荆州坝,那里有24具黑棺。
继续前往就是小三峡中最长、最迷人的滴翠峡。滴翠峡长约20公里,峡中钟乳石遍布,石石滴水,处处苍翠,故名滴翠峡。峡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市山陡立河岸,其通体赤黄生辉,小木船从其脚下经过,犹如巨人足旁的蚂蚁,这就是宁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红色崖壁上挂满莲花般钟乳石的就是“红屏翠莲”;那直立江心的“关门岩”恰似巨扉锁关,使船无路可行,紧逼岩前却见大门开启一缝,然刚挤过门缝,回头一看大门又合了起来,真令人惊奇。
大宁河小三峡以峰秀、景幽、滩险、石美为其特色。久居大都市的旅游者定会感到稀奇古怪,宛如旅行在神话世界中。
参考资料
上游纪录丨穿越大宁河.上游新闻.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