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伤
坠落伤,又称“高坠伤”,是指人体从高处坠落到地面或其他物体上所遭受的伤害。这种损伤的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体重、坠落高度、坠落速度、撞击部位以及所撞物体的性质等。坠落伤可能导致轻微疼痛至严重的骨折、内脏破裂、肢体离断,甚至是立即死亡。
影响因素
体重与高度
坠落时的冲击力可以根据物理学冲力公式F=Mg(h/△h)来计算,其中F表示冲力,M代表人体重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坠落高度,△h是从碰撞开始至身体静止的过程中心脏移动的距离。根据此公式,人体重量越大,坠落高度越高,受到的冲击力也就越大,损伤也可能更严重。同理,儿童由于体重较轻,从同一高度坠落时,受伤程度相对较轻。
地面(物体)情况
坠落点地面(物体)的表面特性对损伤的形成及其后果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坠落点是柔软且富有弹性的表面,如草地或床垫,那么身体所受的损伤可以显著减轻,因为此时Δh值远大于硬质地面上的情况。
接触方式和着地部位
接触方式和着地部位与损伤密切相关。常见的坠落着地部位包括头部、足跟和臀部。头部最先着地时,容易导致头皮挫裂创、颅骨骨折,甚至脑浆迸裂而导致死亡。下肢垂直着地时,冲击力集中在较小的区域,易引发内脏破裂和广泛性骨折。若坠落时下肢关节屈曲,Δh值增大,损伤相对减轻。背部平面着地时,由于接触面积广,压力分散,损伤相对较轻。臀部着地时,由于有衣物和脂肪、肌肉组织的缓冲,损伤通常较轻,但也可能出现脊柱骨折。
中间物作用
在人体从坠落起点到达着地处的过程中,如果有突出物,尤其是柔软且有弹性的物体,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轻身体接触到地面时的力量,进而降低损伤程度。
基本特点
1. 损伤发生的部位常常较为广泛,但以内重外轻为特征。无论是哪个部位成为着地点,都可能在头、胸、腹、骨盆、脊柱及四肢等多个部位同时发生损伤。体表损伤主要表现为大面积擦伤和挫伤,较少出现挫裂创,且多分布在外露部位。相比之下,骨骼和内脏损伤更为严重,经常涉及生命的重要器官,因此死亡率较高。
2. 坠落形成的体表和内部损伤虽然广泛且严重,但它们都是由一次外力作用产生的,可以通过单一的外力作用机制进行解释。
3. 坠落伤符合减速运动损伤的特点。不仅出现在着地部位,还可能发生在远离着力点的其他部位。例如,头顶部着地时,除了接触部位的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外,颅底、枕骨大孔周围及颈椎也常有骨折;一侧躯干着地时,双侧的肋骨均可能发生骨折;枕部着地时,对侧额极和颞极常发生对冲性脑挫伤,枕叶挫伤较轻或无。此外,坠地时人体躯干突然停止运动,而内部器官由于惯性作用,仍可继续向前运动,这可能导致各器官的系带和血管,如脾蒂、肝蒂、肺门和肠系膜根部等处出现挫伤或撕裂伤。
现场勘验
坠落伤死亡方式的判断有时比较复杂,需要通过详细的现场勘查、仔细的尸体检验,结合案情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在现场勘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坠落起点
坠落起点可能是任何可供站立的位置,如阳台、楼顶平台、窗户、楼梯等。坠落起点可能会遗留坠落者的痕迹,如指纹、足印、物品等,这些痕迹有助于判断案件性质。
注意坠落空间
测量坠落起点至地面的高度,以评估撞击力度。注意是否有突出物,如电线、树枝、棚子等,这些物体可能与坠落者接触并形成附加损伤。
观察坠落着地点
着地点的表面性质对坠落伤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在尸体周围寻找坠落者的物品,如钢笔、手表、钥匙等。
了解尸体原始姿势
如果尸体已移动,了解其原始姿势,以推断首次着地的部位。
检查坠落者的衣着
衣着上可能留有地面的物质,如泥土、青草、油渍等。坠落时的衣服可能沿着接缝破裂,腰带断裂,手表停走,这些现象有助于确认坠落时间和坠落性质。
全面进行尸检
对损伤形成进行分析判断,识别致命伤与坠落的关系,区分生前伤和死后伤。确保损伤符合坠落伤的特点,并能用一次外力作用形成进行解释。对无法用坠落解释的损伤,应根据损伤形态特点,分析判断是坠落者自己所为还是他伤。
实验室检验
常规提取死者心血及胃内容物,检测是否存在乙醇、镇静剂等毒物或毒品。必要时提取现场、死者衣物及尸体上粘附的微量物证,进行物理化学常规检验及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检验,以辅助判定案件性质。
参考资料
这些都是高空坠落的急救常识.这些都是高空坠落的急救常识.2024-10-24
高空坠落伤是怎么回事.39健康网.2024-10-24
坠落伤.个人图书馆.2024-10-24
隆回:一大叔8米高空坠落致严重多发伤 连续3次大手术奇迹生还.百家号.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