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古称“饮凤池”,是陕西省十大名胜园林和西部特色旅游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东南,占地近20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8万多平方米,形成内外湖,与西湖雅称“姊妹湖”。
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赵祯嘉祐六年(1061),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倡导官民疏浚扩池,引城西北不死鸟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改名东湖。东湖历经宋以后历代修葺,亭台、阁楼相继增多,湖体随之扩大。1990年,东湖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0年5月1日起,东湖免费向游客开放。2015年,东湖南广场建设项目规划实施。2023年,东湖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东湖有景点三十余处,包括苏轼文化休闲广场、函陨石、断桥亭、君子亭、宛在亭、春风亭、鸳鸯亭、凌虚台、苏公祠等。特色景点有凌虚眺远、岸柳飞雪、石螭吐甘、沧浪瀑布、曲桥观鱼、断桥叙史、喜雨怀苏、洗砚直谏、君子吊古、苏祠仰象、墨海揽胜、牡丹争艳等。
名称由来
相传周文王元年,瑞鸟凤凰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被视为祥瑞之兆,故取名为“饮凤池”。后苏轼在任职签书凤翔府判官时,“饮凤池”池水渐少,池底厚积淤泥,便广栽垂柳,修桥建栏。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又改名为东湖。
位置境域
历史沿革
东湖在夏商称为橐泉,商文王丁十二年,也就是周文王元年,传说有凤凰在此饮水,周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便将橐泉更名为“饮凤池”。在宋嘉祜七年(1062年),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藉“饮凤池”,挖掘疏浚,扩池而成,引城西北角不死鸟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筑楼成阁,并因地处城东取名东湖。东湖历经宋以后历代修葺,亭台、阁楼相继增多,湖体随之扩大。
1990年,东湖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从2010年5月1日起,东湖景区免费向广大游客开放。2015年,东湖南广场建设项目规划实施,打造了东湖南大门入口苏轼文化形象的展示区等。2020年,东湖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制定《凤翔县东湖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18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东湖在列。
景观布局
东湖占地近20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8万多平方米,形成内外湖。湖形随城墙走向而呈曲折,湖的主轴线由东南向南转,为湖内建筑、景物的布局带来了自然变化。东湖的入口处有一对石狮安置在大门两侧,右侧石狮面向来客,左侧石狮立在原地。进入大门后,沿主道前行,道路两旁种有雪松、黄杨和红叶栎。继续向南走,会看到一个石山背景的牌坊。穿过牌坊后,进入湖心风景区,湖中有亭、桥、小路和洲岛,湖面因此分隔为多个区域。湖心建筑以“君子亭”为中心,四周有几处建筑。步行在小路上,两边可以看到各类石头和植物。“宛在亭”坐落在桥上,名字取自“伊人宛在水中央”。登亭后,可以四处观景。往东是“会景堂”,由苏轼建造,堂内有花窗,游客可以在此观景或品茶。堂和亭通过一座石桥相连,桥中央有一座六柱双顶的亭子,称为“鸳鸯亭”。东南有古城遗址,经过小拱门并登上台阶后,可以到达“一览亭”。从这里可以俯视内湖和外湖的桥梁、山庄、水乡等景色,远处的秦岭也可看到。
建筑特色
东湖内桥、亭、堂、轩、榭等建筑,采用钻尖、歇山、怨山、卷棚、抱夏、庑殿、单檐等形式。具有:“布局完整,精巧雅致;特有风光,宋代风貌;北方风格,先秦风物”的特色。
主要景观
特色景点有凌虚眺远、岸柳飞雪、石螭吐甘、沧浪瀑布、曲桥观鱼、断桥叙史、喜雨怀苏、洗砚直谏、君子吊古、苏祠仰象、墨海揽胜、牡丹争艳等。东湖有景点三十余处,以下收录部分具体景点:
苏轼文化休闲广场
位于东湖北门外,修建于2006年,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中央为大型雕塑苏轼的“酹江月”。雕塑取意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长10.1米,高3.2米,它的材质为玻璃钢,青铜喷饰,采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雕塑而成。雕塑背面,分别雕刻着苏轼在凤翔区任职期间修渠引水、秉公执法修建东湖等典故。
东湖大门
东湖北门创修已久,建国初期只余牌坊一座。1985年凤翔县人民政府决议恢复修建东湖北大门。经陕西省内外多位专家考证研讨,以宋代建筑风格恢复。门上悬挂的匾额为苏轼手写“东湖”二字。门上楹联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题,上联是:百顷汇泉源偕周鼓秦碑共数八观雄右辅,千秋留宦绩比颖川杭郡还应两地配西湖。时任的陕西省省长李庆伟为东湖北大门题写了匾牌。
牌坊
牌坊又名牌楼,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东湖山门(牌坊)创修于明正德十四年(即公元1519年),当时中国园林建设已形成一定的格局,山门是当时的必备之景,当时的知府王江,为完备园林景色,就创修了这座牌坊,并亲笔题写了“东湖静影”。后倾圮,八十年代恢复,上有东湖八景:《东湖揽胜》《凌虚眺远》《风涧分流》《凤楼晓钟》《回龙烟雨》《展诰云霞》《文笔朝辉》《城鸦晚噪》。
函陨石
《资治通鉴》曾记载,刘彻征和元年(公元前89年),凤翔府城内曾有陨石坠落。苏轼修建东湖后,由于这块陨石形状类似不死鸟昂首,人们便将其移至东湖岸边,寓意“凤凰照影”,逐渐成为东湖的一处景观。
断桥亭
断桥亭的建设始于宋代之后。苏轼在四十六岁时主持修建杭州西湖,并在湖上建造了“断桥亭”。为了纪念苏轼,后人也在凤翔东湖内仿建了一个“断桥亭”。
君子亭
“君子亭”是由苏轼建造的。取名“君子”背后有几个典故。早在宋代之前,东湖就已经种有荷花。苏轼本身有“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竹”的习惯,亭子建成后,他在亭边种了数百杆竹子。与苏轼同时代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莲花是“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苏轼建成的“君子亭”周围,有荷花和竹子,与亭中的人相互呼应。荷花、竹子都象征着君子,而苏轼也以君子自许,因此他为亭取名“君子亭”。
宛在亭
“宛在亭”也是由苏轼创建的。清乾隆十九年,太守朱伟业在《宛在亭记》中提到:“伊人宛在”出自《诗经·秦风》。其中有一首诗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给亭子取名“宛在”,正是取自诗中“伊人宛在”的意境,表达了对苏轼的怀念之情。
春风亭
春风亭由清同治年间凤翔知府蔡北槐修建,取名意在赞扬苏轼在凤翔任职时的政绩。在明清时期,春风亭是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人们常在此设宴,或从亭中乘船游湖。因此,宛在亭赏月、春风亭荡舟成为明清时期游览东湖的重要活动。
鸳鸯亭
鸳鸯亭建于清代周海十年,由凤翔府西凤营参将常瑛受知府委托修建。亭子的寓意在于纪念苏轼及其夫人王弗。苏轼在凤翔任职时,曾与王弗一同来到此地。王弗知书达理,贤惠温婉,深受凤翔百姓的赞誉。因此,后人修建了鸳鸯亭,以纪念苏轼夫妇。
一览亭
一览亭位于东湖东岸,是东湖最高的建筑。站在亭上,可以远望秦岭的太白山,近看雍城遗址全景,俯视东湖全貌。夏天登亭,驱散暑气,是游客常去的观景点。该亭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由知府白维清主持修建。
望苏亭
凤翔是苏轼担任官职的第一个地方。他在此担任签书判官仅三年,却做了许多实事,兴利除弊,让凤翔人民受益,因此当地人对他的怀念长存。为了表达对苏轼的缅怀,1935年,凤翔区保安大队的贾宗谊在湖西岸修建了望苏亭。此后,政府于1954年和1989年对望苏亭进行了重修。
喜雨亭
喜雨亭是东湖著名的景点之一,由苏轼修建,最初位于凤翔府内,后来迁至东湖。亭名“喜雨”背后有一个故事。渭河平原的春季干旱问题由来已久。在宋嘉佑七年春季,凤翔再次遭遇严重干旱,作为府判官的苏轼需要代替太守四处求雨。因为他知道如果不下雨,农作物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就在他为干旱担忧的时候,冬季突然下起了甘霖,连续三天下雨,彻底解决了干旱问题。人们对此非常高兴,而苏轼的亭子也正好建成,所以将其命名为“喜雨”。他还为此写下了著名的散文《喜雨亭记》。迁入东湖后,喜雨亭成为游客游湖时的必到之处。
沧浪桥
沧浪桥位于内湖与外湖的连接处。旧时有一座石桥,1991年进行了重修。由于内湖与外湖之间有五六米的高度差,每次接连几天下雨时,内湖水位上涨,水流涌向外湖,桥下发出水声,形成类似瀑布的景象。因此,这座桥被称为“沧浪桥”。
会景堂
会景堂的原址在凤翔南溪,创建较早,最初称为会景亭,创建人和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苏轼在凤翔任职期间,曾将此亭向西迁移。清光绪二十四年,知府得其炜将会景亭迁至东湖,并改名为“会景堂”。会景堂成为东湖的一个重要景点,因其堂式建筑形式,许多文人雅士在此聚会、宴请宾客。
凌虚台
凌虚台的原址位于凤翔府府内,是北宋时期凤翔太守陈希亮所修建的。他在任职期间,经常在府内散步,虽然知道廓外有太白山、鸡峰山等美景,却总是无法看到。因此,他在府内修建了一座高台,命名为凌虚台。后来,凌虚台被迁入东湖。
苏公祠
根据清代凤翔知府熙年所重修的东湖碑记载,苏轼离开凤翔后,后人在湖岸建立了聂氏宗祠。现存的“苏公祠”是依据清人熙年所建的规模恢复而成,包括正殿、同笑山房和鸣琴精舍等附属建筑,整体规模宏大。正殿内供奉着汉白玉苏轼像,前院的影壁上刻有苏轼的名篇《思治论》超过两千字。此外,台湾故宫的国画精品曾在苏公祠展出,共有七十三幅作品,均来自宋、明、清代的著名画家。
聚贤厅
聚贤厅于1989年修建,是凤翔东湖园林管理处的办公场所以及进行苏轼研究的会议中心。因苏轼被凤翔人称为“苏贤良”,因此该厅得名,此外也寓意“贤者聚集”。1990年和2002年,中国苏轼研讨会在此召开。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15年,凤翔县委、县政府规划实施了东湖南广场建设项目,投资8800万元,占地114.36亩。历时三年,打造了南大门入口广场、文化长廊、生态停车场、南大门中心广场、休闲公园等五大功能区,东湖颂、凤仪门、读书长廊、画屏墙、东坡雕像等展示项目落成,成功打造了凤翔东湖景区南大门入口苏轼文化形象的展示区。
2020年,相关部门召开东湖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制定《凤翔县东湖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实施方案》。创建工作历时两年,累计投资1230万元,实施邮政纪念服务、公厕改造扩建及无障碍设施、雾森景观工程、智慧景区信息化、景区亮化提升、标识系统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六大项目,设置全景导览图、导视牌、景观介绍牌、线路导览图、安全警示牌256张,实现景区内外无障碍引导的全覆盖。新建的一键报警求助、导游导览、虚拟旅游、扫码讲解、自然灾害报警等信息化服务,新开发的一部手机游东湖小程序,让游客可以体验移动服务。围绕内外两大湖区增设投光灯、洗墙灯、草坪灯、高杆灯、庭院灯,打造东湖夜游新亮点;位于南大门的游客服务中心内设一体查询机、休息厅、咨询和投诉接待处、导游联络处、医务处和母婴室等服务接待点,景区服务功能升级。
保护
凤翔区县委、县政府对东湖尤为重视,多次拨付专款进行修葺,并且恢复了东湖已经倾圮的景点多处。
相关文化
东湖与西湖南北遥望,皆因苏轼而名,人们称之为“姊妹湖”,有诗曰:“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苏公祠、喜雨亭、凌虚台、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有苏轼“三记一论”即:《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思治论》和历代文人墨客咏颂苏公和东湖的诗词石刻。苏轼在东湖和为东湖而写的诗文共有一百八十多篇,藏有苏轼、梅、兰、竹、菊手迹石刻,有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石刻一百五十余通,诗文书画、亭廊阁壁。
价值意义
东湖具有重要的历史、风景、文物、建筑、艺术、科学、旅游价值,堪称中国北方古典园林的优秀代表。
获得荣誉
东湖被命名为陕西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景区和陕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事件
2024年10月9日,《与辉同行阅山河》栏目来到陕西宝鸡,董宇辉参观了东湖。他在游览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认为苏轼是个很可爱的人。对苏轼的喜爱,源自他将儒家、佛教和道家的思想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超脱、释然、智慧的境界,同时保留了童心和热情,又兼具理性。
参考资料
凤翔东湖.凤翔区人民政府.2024-10-10
凤翔东湖.凤翔区人民政府.2024-10-10
【春天里的陕西】宝鸡凤翔:东湖美景三月天.搜狐旅游.2024-10-10
宝鸡市凤翔县十大旅游景区,你去过几家?.百家号.2024-10-10
【分享】静谧之美 盘点陕西十大魅力湖泊.微信公众平台.2024-10-10
东湖内湖景色.凤翔区人民政府.2024-10-10
凤翔东湖景区获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凤翔区人民政府.2024-10-10
凤翔东湖成功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凤翔区人民政府.2024-01-18
宝鸡最值得打卡的8个景区,一半没去过都算白来.微信公众平台.2024-10-10
宝鸡市凤翔东湖景区成功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部决策网.2024-10-10
董宇辉游览宝鸡,长安启源一路相伴.上游新闻.2024-10-10
展开“与辉同行”参观完宝鸡东湖后,董宇辉这样总结…….今日头条.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