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秋台风

秋台风

秋台风,指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从生成数量上虽然与夏台风基本持平,但登陆中国的秋台风比夏台风明显偏少。秋台风平均每年生成11.38个,其中2.26个登陆中国。秋台风有三大特点:路径偏南、势力强大、造成损失更严重。

秋台风的路径分三类:一类是偏西行进南海登陆中国或越南;第二类是西北行登陆中国福建、台湾、浙江省上海市;第三类是转向登陆日本朝鲜半岛。秋台风形成期间,经常会有冷空气参与其中,造成的风雨影响范围会更大。由于秋台风绝大多数生成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那里海温高,距离陆地远,给予了它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时间。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生命史普遍较长,有利于台风强度的发展。秋台风由于受南海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尽管台风的体积普遍不太大,但是台风结构的对称性更好,低纬度的海温更高,因此秋台风能够发展为超强台风的比例较高。

秋台风威力比夏台风要大,更容易造成严重灾害。秋台风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更严重,“秋分”到“小雪”节气是中国南方晚稻抽穗扬花的成熟期,此时冷空气也比较活跃,这时如果有台风来袭,冷暖空气交汇,更容易产生强降雨,狂风暴雨会使作物的叶片受损,谷粒脱落霉烂,甚至彻底损毁,造成严重的减产或者绝收。

形成原因

由于秋台风绝大多数生成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那里海温高,距离陆地远,给予了它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时间。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生命史普遍较长,有利于台风强度的发展。秋台风由于受南海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尽管台风的体积普遍不太大,但是台风结构的对称性更好,台风强度容易发展得更强。秋台风的路径相对偏南,低纬度的海温更高,因此秋台风能够发展为超强台风的比例较高。

主要特点

秋台风登陆位置偏南、强度大,易与冷空气结合激发强对流天气。

路径

秋台风的路径分三类:一类是偏西行进南海登陆中国或越南;第二类是西北行登陆中国福建、台湾、浙江省上海市;第三类是转向登陆日本朝鲜半岛

影响因素

形成因素

秋台风形成期间,经常会有冷空气参与其中,造成的风雨影响范围会更大。同时冷空气对台风强度影响也是“双刃剑”,太强的冷空气对台风强度发展是不利的。一般初秋冷空气强度不太强,对台风强度增强有利,特别是东路回流的冷空气可能会加大了台风北侧的风速,有利台风强度的短暂发展。同时由于有冷空气的不断卷入,在台风北上过程中会导致台风结构发生变化,逐渐从暖心系统转变为冷心系统,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但是变性不等于减弱。很多台风在变性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强的风雨天气,并且由于变性过程中大气的斜压性增强,变性气旋经常表现为平均风不大,但是阵风影响范围广、强度较强。同时由于台风活动期间水汽输送条件较好,在合适的天气系统配置和冷空气的参与下,可能在台风外围或较远的地方也产生较强的降水,导致秋台风的影响范围更广。

强度因素

易碰上冷空气

秋台风很容易“碰上”冷空气,它们碰到一起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更大的风和更大的雨在所难免。

水温度高、距离陆地远

秋台风绝大多数都生成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经过夏天暴晒海水温度高,距离陆地远,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时间生命史普遍较长。

结构更对称

秋台风由于受南海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尽管体积普遍不太大,但是台风结构的对称性更好,台风强度容易发展得更强。

危害

秋天生成的台风,威力也比夏台风要大,更容易造成严重灾害。秋台风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更严重,“秋分”到“小雪”节气是中国南方晚稻抽穗扬花的成熟期,此时冷空气也比较活跃,这时如果有台风来袭,冷暖空气交汇,更容易产生强降雨,狂风暴雨会使作物的叶片受损,谷粒脱落霉烂,甚至彻底损毁,造成严重的减产或者绝收。

统计情况

据1949年以来的气象统计数据,从常年同期看:秋台风(9月至11月)平均每年生成11.38个,其中会有2.26个登陆中国。夏台风(6月至8月)平均每年生成11.62个,其中有4.36个登陆中国。

台风实例

1973年9月,登陆中国最强的台风要数第14号台风“玛琪”,据国家气象中心资料显示,台风“玛琪”于9月14日凌晨登陆海南琼海,中心附近最大风速6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25百帕。该台风共造成海南省超900人死亡,超6万人受伤,12.6万间房屋倒塌,损失惨重。

2005年10月2日登陆福建省厦门市的台风“龙王”,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风速33米每秒),受其影响,一场超过三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猛烈袭击福州市市区,致使城区百分之50%地带居民区被淹。台风“龙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4.78亿元。

2013年是秋台风较活跃的年份,由于副热带高压十分强势,台风“台风天兔”“凤蝶总科”“菲特”“百合”相继袭来。2013年10月7日,台风“菲特”登陆福鼎市,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风速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菲特”与南下冷空气结合带来极强风雨影响,造成余姚市降水达到百年一遇级别,70%城区被淹,总降水量达到68个西湖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上海市紧急转移139.8万人,9500余间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623.3亿元。

2013年台风海燕生成于11月2日,并以巅峰状态登陆菲律宾,导致当地遭受重创。因为“菲特”“海燕”造成损失重大,因而也被最终“除名”。

2024年9月初,第11号台风“摩羯座”先后登陆菲律宾吕宋岛、中国海南省文昌市广东省徐闻县以及越南广宁省,成为1949年以来秋季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9月16日,第13号台风“热带风暴贝碧嘉”在中国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沿海登陆,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

避险指南

台风来临时,要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台风行动对策。收起屋内外的各种悬挂;关闭门窗,必要时加钉木板;检查线路,准备手电、蜡烛,储存饮水,以防断电停水;多备一二日食物蔬菜,尽量不要外出。

参考资料

秋台风,比夏台风更“狠”!它都有什么特点?.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2

9月秋台风“扎堆”?秋台风与夏台风有何不同?.百家号.2024-10-22

路径难预测、常致灾严重,为何秋台风比夏台风更“狠”.南方都市报.2024-10-22

秋台风有哪些特点?市气象台预报员来科普!.阳江日报.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