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松,男,湖南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主任、教授。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先后在湖南省旅游局广东省中山市担任外事翻译

湖南科技大学任教

工作经历

先后在湖南省旅游局和广东省中山市担任外事翻译

在湖南科技大学任教

2002年--2012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交学系工作

2012年--201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访学经历

2007-2008年,在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中美关系,公共外交,亚太地区安全,中加关系、网络外交

著述情况

近年,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以及各高校和党政机构讲座数十次。近年在Australian Journal ofForeign Affairs,《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美国研究》、《欧洲研究》、《世界历史》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研究成果被政府和学界广泛关注和引用。接受凤凰卫视“今日看世界”、“震海听风录”等专访和《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洛杉矶时报》(美)、《华闻周刊》(英)、《环球邮报》(加)、《时代周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采访和约写评论文100多次/篇。获广东省2012-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外交部委托课题4项,出版专著、编著8部(任副主编、主编)、译著5部。

出版专著、编著

(1)《遏制的困境——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的对华政策(1961-1968)》,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11月出版。

(2)《加拿大蓝皮书:加拿大发展报告(2014)》(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3)《加拿大蓝皮书:加拿大发展报告(2015)》(副主编)

(4)《加拿大蓝皮书:加拿大发展报告(2016)》(副主编)

(5)《加拿大蓝皮书:加拿大发展报告(2017)》(主编)

(6)《加拿大内政与外交研究》(副主编),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7月。

(7)《2011年美国对华经贸政策:决策基础与政策分析》(参编,撰写8万字),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8月。

(8)《小特鲁多执政与中加关系前景》(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

出版译著(1)《大国政治的悲剧》(美国约翰·米尔斯海默著)(与王义桅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东方编译所译丛”2003年4月出版,9月重印,2004年8月第3次印刷

(2)《布什的战争》(美国)(与王义桅等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4月版

(3)《美国和美国的敌人——美国的对手与美国政治学的形成》(美国:奥伦·伊多 著) (与王义桅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东方编译所译丛”

(4)《变化中的外交政策政治》(英国:克里斯托弗·希尔 著)(与陈寒溪合译),将于200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东方编译所译丛”出版。

(5)《加拿大国际政策与政治》(加拿大:金·诺萨尔 等著),40万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出版

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

1.“The Future Ro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Asia-PacificRegion: Dead End or

Crossroad?”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Affairs(SSCI来源期刊), No.5, 2012.

2.“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4期

3.“进攻现实主义及其‘修正主义国家’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3期

4.“论现实主义的发展及其命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7期

5.“英国学派的发展、贡献和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7期

6.“从单极稳定论到霸权稳定论——冷战后新现实主义的回归”(2),《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9期

7.“现实主义国际法观的转变:对共生现实主义的一种解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8期

8.“从‘进攻’到‘防御’——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角色变迁”,《美国研究》2003年的3期

9.“进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评米斯夏默《大国政治的悲剧》”(2),《美国研究》2002年第4期

10.“公共外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一种分析框架”,《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11.“加拿大美国在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上的争论(1964-1968)”,《世界历史》2003年第5期

12.“试论美国公共外交及其局限”,《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5期

13.“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2期

14.“经济共生关系下的中美战略互需及选择”,《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2期

15.“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8期

16.“三强共治:东亚地区一体化的必然选择”,《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2期

17. “论信息时代的网络外交”,《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6期

18. “陆克文‘中等强国外交’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10期

19.“澳大利亚国防政策新动向”,《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12期

20. “欧盟公共外交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7期

21. “美国对华网络外交的策略与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11期

22. “英国网络外交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9期

23.“中国‘危机公共外交’:形势、问题与对策”,《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第3期

24.“加拿大反恐战略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4期

25.“美国对华周边公共外交的特点、影响与对策分析”,《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12期

26.“中国对韩公共外交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16年第3期。(2)

27.“美国缅甸的公共外交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16年第10期

28.“国外对公共外交的探索”,《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第1期

29. “中国网络外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第4期

30.“中美经济共生关系趋向对称性”,《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2期

31. “奥巴马政府网络外交论析”,《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6期

32.“西方国家网络外交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第6期

33.“欧盟网络外交实践的动力和阻力”,《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1期。

34.“加拿大网络安全战略评析”,《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3期

35.“日本对东盟的公共外交”,《国际问题研究》2017年第4期(2)

36.“外交政策理论建构探索——‘新古典现实主义’流派评介”,《国际论坛》2000年第4期

37.“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选择与发展趋势”,《国际论坛》2000年第1期

38.“法国承认中国”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1964-1966)”,《国际论坛》2003年第1期

39. “加拿大新公共外交评析”,《国际论坛》2010年第6期

40.权力危机与安全悖论——美国“新帝国”论反思,《国际观察》2005年第5期

41.“英国学派安全思想探微”,《国际观察》2007年第2期

42. “公众成本理论与对外政策决策——以布什父子处理外交危机为例”,《国际观察》2007年第6期

43.“建构主义:解读外交政策决策一种的方法——以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为例”,《国际观察》2002年第1期

44. “澳大利亚能源战略评析”,《国际观察》,2010年第3期

45.“澳大利亚公共外交探析”,《国际观察》2012年第4期

46.“加拿大欧盟公共外交评析”,《国际观察》2013年第6期

47.“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研究现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4期

48.“60年代美国对中苏冲突事件的观念演变及其对华政策”,《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

49.“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反应”,《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期

50.“肯尼迪政府的‘限蒋出笼’政策”,《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51.“1961年美蒋关于博克多汗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争论”,《史学月刊》2003年第1期

52.“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观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解读”,《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33

53.“论亚太地区对中国崛起的认识与反应”(2),《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2期(2)

54.“中国公共外交的国内统筹能力:问题与对策思考”,《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0期(2)

55.“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公共外交话语权的构建”(2),《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6期

56.“中国对周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共外交”,《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6期

57.“中国对俄罗斯公共外交评析”,《社会科学》2017第7期

58.“巴里布赞的国际社会思想评述”,《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2期

59.“论60年代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几个基本观念”,《史学集刊》2001年第2期

60.“危机公共外交初探”,《外交评论》,2013年第6期。(2)

61.“公共外交:新的国家战略工具”,《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6期

62.“理性主义的双重角色”,《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5期

63.“中国对东盟的公共外交:现状、动因与方向”,《东南亚研究》2017年第4期

64.“论东盟对中美的对冲外交困境及其原因”,《南洋问题研究》2008年第3期

65.“美国的东南亚民主战略与《东盟宪章》背后的困境”,《南洋问题研究》2009年第4期

66.“论南斯拉夫种族冲突的深层原因”,《俄罗斯研究》)2000年第1期

67. “日本软实力外交探析”(2),《日本研究》2011年第1期;

68.“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2)

69.“肯尼政府对中国的‘微开门’政策”,《学术探索》2002年第5期

70.“大国政治的悲剧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悲剧——约翰·米尔斯海默美国)《大国政治的悲剧》解析”,《学术界》2003年第6期

71.“单极稳定论”,《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7期

72.“转型期国际体系的变移与规范标准的选择”,《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73.“陷入困境的俄罗斯能源业”,《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74. “论当代雇佣军的发展原因及其功能引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6期

75.“美国公共外交与反恐战争悖论”,载《美国问题研究》第三辑,时事出版社2004年1月版

76.附和还是制衡——“反恐”时期的美国国会与总统关系,在《反恐背景下美国全球战略》,时事出3社2004年4月版

77.“现实主义与美国对外政策——以进攻现实主义与布什外交政策为例”,载《现实主义与美国对外政策》2004年8月版

78.“世界体系理论霸权观的批评与启示”,载《亚太评论》,香港东方文化交流出版中心,2006第2期

79. “外交形式的新发展:论公共外交与网络外交”,载《新中国外交辉煌60年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80. “China’s Web Diplomacy: Current State and the WayForward”,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Number 18, September/October 2009.

81.“网络外交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人民日报》2009年7月9日(第14版)

82.“如何向世界说清‘我是谁’”,《同舟共进》2010年第9期,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办

83. “奥巴马政府的公共外交战略评析”,《战略决策研究》2011年第1期;

84. “Analyzing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InternetDiplomacy”,ChinaInternational Studies, March/April, 2011.

85. “卡梅伦政府对欧盟经济治理合作的反对态度评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86.“加拿大北极外交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87.“9.11”事件以来美国意识形态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2)

88.“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公共外交季刊》(CN10-1134/D, ISSN2095-6010)2017年第2期。

89.“从世博会看中国防御性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季刊》,2010年第2期

90.“欧盟在国际体系中整体形象的树立及启示”,《公共外交季刊》,2010年第3期。

91. “加拿大公共外交的启示”,《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第1期。

三、论文被转载情况(28篇)

1.“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研究现状述评”(原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

2. “加、美在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分歧(1964-1966)”(原载《世界历史》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3.“公共外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一种分析框架”(原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

4.“进攻现实主义及其“修正主义国家论”(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5.“1961年美蒋关于蒙古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争论”(原载《史学月刊》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6. “陷入困境的俄罗斯能源业”(原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7. “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3年第7期全文转载

8. “权力危机与安全悖论——美国‘新帝国’论反思”(原载《国际观察》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9.“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原载《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

10.“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观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解读”(原载《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

11.“公众成本理论与对外政策决策——以布什父子处理外交危机为例”(原载《国际观察》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

12. “中国网络外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原载《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3.“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反应”(原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4.“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反应”(原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5. “论60年代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几个基本观念”(原载《史学集刊》200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

16. “大国政治的悲剧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悲剧——评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

17.“肯尼迪政府的‘限蒋出笼’政策”(原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18. “60年代美国对中苏冲突事件的观念演变及其对华政策”(原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

19. “60年代美国对中苏冲突事件的观念演变及其对华政策”(原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反应”(原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

21. “论现实主义的发展及其命运”(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7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

22.“中美经济共生关系趋向对称性”(原载《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23.“中美经济共生关系下的战略互需及选择”(原载《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7年转载

24.“英国学派安全思想探微”(原载《国际观察》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7年转载

25.“英国学派的发展、贡献和启示”(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7期),《新华文摘》收录

26.“理性主义的双重角色”(原载《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5期),《新华文摘》摘录

27.大国政治的悲剧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悲剧——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解析(原载《学术界》2003年第6期),《新华文摘》摘录

28. “公众成本理论与对外政策决策——以布什父子处理外交危机为例”,《新华文摘》摘录

研究项目

(1)主持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研究”,经费35万。在研。

(2)主持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西方网络外交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GJW014,经费9万元。2013年12月结项。

(3)主持2016年度教育部指向性课题“我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现状及对策”,批准号:17GBQY046,经费10万元,在研。

(4)主持2016年教育部指向性课题“西方软实力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批准号:17GBQY048,经费10万,在研。

(5)主持2000年9月获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压力与演化——60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研究”,经费1万元。2002年2月结项。

(6)2006年获国家留学基金项目“中美公共外交比较研究”,经费1.2万美元。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中心领导介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官网.2019-01-14

师资介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官网.2019-01-14

中心领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官网.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