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孙汝忠

孙汝忠

孙汝忠明末道教南宗东派代表人物,著有《金丹真传》。

概述

孙汝忠大明孙教恋真人哲嗣孙汝忠仙师,是道教南宗东派代表人物,著有《金 丹 真 传》。

南宗东派

南宗 道教内丹学的重要派别。创始于北宋张伯端,流传于南方广大地区。该派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又称紫阳派、天台宗。

东派 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派别。开派于明嘉靖、隆庆年间。创始人陆西星,字长庚,号潜虚,又号方壶外史。扬州人。少习儒术,九次参加乡试未中,遂弃儒服,着装道衣,抗迹尘外。自称吕洞宾纯阳降临其所居“北海草堂”,亲授丹法要诀,即著说立说,开丹法新门派,因其活动于浙江省一带,故称东派。

明末孙汝忠、清人傅金铨等为此派之支流。此派虽称上绪吕纯阳,然而不立宗门,其修丹法门实承南宗一系,从《悟真篇》中开出新意,力主阴阳同类双修。

陆西星认为传统丹经中所说的“阴阳”,也就是指男女,他说:“金丹之道,必资同类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囗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囗取于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阴而内阳,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金丹就成篇》)在他看来,仙胎大药须有先天之精与先天之囗的交和合,这在《周易》中就已阐明:“精气为物,游魂为交”。然而作为阴中之阳的先天之囗产自女方,作为阳中之阴的先天之精产自男方,男女各自皆不足铅汞二物,因此需要取坎女之阳,补离男之阴。“阴阳之精互藏其宅,有不可以独修者”。(《玄肤论》)

但是,陆氏在此又强调说,这种取坎填离的主要作用在:取坎以“补其既破之离也,填其既虚之画也,复其纯阳之体也”。(《金丹就正篇》)因而这种阴阳双修法尤其适用于破体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修持,竹破竹补,人破人补;虚而补之实,弱而补之强,损而补之盈。至于“童初之子皆胎也”,不必依双修法行持。

此派虽主阴阳男女双修,但与御女采战之单补修法不同,此派主张用鼎而不采战,铸剑而不入炉,补铅而不伤彼,利已而不损人,其实际修持过程集中在“凝神聚气”一法上,促成神交气交,双修双补。明末朴真道人在所著《玄寥子》中对此派丹法评价尤高,认为“较印度瑜珈术与密宗双修法所用者,尤为上乘而简妙”。

此派的著作主要有:陆西星的《金丹就正篇》、《方壶外史丛编》、《悟真篇注》、《周易参同契测疏》、《紫阳金丹四百字测疏》、《玄肤论》、《七破论》;孙汝忠的《金丹真传》;傅金铨的《证道秘书十七种》等。

金丹真传

自序

金丹真传,余衍父师之续作也。余师父,故称父曰父师,父师世居齐登黄,生于弘治十七年甲子。年好道,历访名山,调息运气。弱冠得秦野鹤先生守中采药结胎出神之法,迄王云谷先生胎息玄关抱一无为之旨。因与李若海结为丹友,圜坐岁余,萦乇几先,道未来事,历历如烛照。若海以为道在矣,而父师以为非阳神冲举之道也。跋涉六年,遇石谷子真人是,授以金鼎火符,玉液炼已、金液炼形口诀,乃返若海庐,重整圜室,毕力修持,然未登卓尔。

每怅一纸千山之隔,一日有安老师者,扶杖而来,形枯神爽,谓父师曰:“可惜此公向上之志,以此修持,恐终弗克。”父师异而问曰:“何谓大道,超出生死”。师徐曰:“金液还丹,修仙作佛,更无别说,必先明真阴真阳真铅真汞,逆来顺去之理,方敢言九转金液还丹之道”。父师请竟其说,安师曰:“物无阴阳,安得自孕?牡鸡自卵,其雏不成,我本外阳而内阴,为离为汞,非得彼之真铅,逆来归汞,何以结圣胎而生佛生仙!彼本外阴而内阳,为坎为铅,非得我之真汞,顺去投铅,何以结凡胎而生男生女!故顺则人,逆则丹;有旨哉,丹经中每每言此丹房中得之,非御女采战之事,家家自有,非自身所有法财鼎器”。赤县神州,外护善地,侣伴黄道婆等语。而父师犹未豁然也。

一日记游华山,时遇一神卜头陀,问曰:“何时得师闻道?”陀曰:“安为汝师。”三问而三如是答,且曰:“师寻徒易,徒寻师难”。今曰安师之访,适谐卜语,遂与若海殷勤恳作用诀。师曰:“善哉问,汝能为我了生死,吾不靳汝发挥。修仙之节次有九:一筑基,二得药,三结丹,四炼己,五还丹,六温养,七脱胎,八得玄珠,九赴瑶池。初三节可为人仙,中三节可为地仙,后三节可为天仙。大率三候三关,明三仙之口诀,九琴九剑,行九转之工夫,故称九转仙丹也。然筑基不完,不敢得药,炼己不熟,不敢还丹,功行不满,无得玄珠”。凡丹药火候爻铢斤两,老嫩浮沉之旨,一一备悉指示。父师乃恍然悟。与若海执弟子礼,愿卒业焉。退以所言,质诸丹经,无不吻合,因速置丹房器皿,虎龙琴剑。奉安师入室,若海虞丹财不足,复拉其友道轩陈子助不逮。五月而体貌异,九月而得药,二年余而炼己还丹温养事毕。

安师辞去,父师寥寥湖海同二十余年。未获同志,六十始至长治市以初节工夫却垂死病验,遂被绅绊留,不得生余弟,八十八生余妹,惟仅仅服后天菊以延其年耳。而外护未获,大药未得,安忍斯道之泯泯乎!乃进余而嘱之曰:“道禁父子相传,虑非其人也,然汝乃法器不可使斯道失绪。”命卜日焚香,盟神毕。授其所为术,每授一节,必痛哭流涕,明其不获己之故。复曰:“汝之为我,其必若我之为安师乎”。余受教毕,怀白周公过访,以语省庵白公,荐诸京师缙绅,会芝岳何公、苍衡汪公辈,助所不给,粗务鼎炉琴剑,行未几,而体貌顿异,惠灵渐启,飘飘有出尘风味。年百有六岁,遂厌纷嚣,思超凡境,而余兄弟恳恳留也。复留居数月;乃进余而示以细微,嘱以勇猛。叹曰:“吾今远辞汝去矣,我未了之愿,俱托之汝,道不可轻泄也。汝命岂重于古仙师乎!当鉴之平叔三遭天谴矣”。遂仙去,时危坐一榻,顶有白色,郁郁浮空,异香四彻,乡缙绅及士民,咸惊讶而罗拜焉。

余杜门慕演者三年矣,不欲以父师之传,为淮南旌阳室中物也,遂亲游京,广求同志,得以道全形者五六人,形全之后,翩然逐名利去,卒未有求延命术者。壬子抵汴,坊间见《玉洞藏书》,索其人则李楚遇笔也,因邂逅于藩史公署,为莫逆交,而楚遇退不敢当。拜而问曰:“修仙有次第乎?”。曰:“有!初为人仙,次为地仙,终为天仙。人仙者地仙之因,地仙者天仙之自也”。曰:“敢问何以修人仙?”曰:“补完气血,复成乾体,复得外药,结成内丹、此人仙也;采铅炼汞,凝一黍珠,饵之升仙,上朝金阙,此天仙也。然结丹与还丹有异,癸铅与壬铅不同,结丹之法,由我而不由人,还丹之功,在彼而不在己。药论癸壬,癸不采而壬可采,丹分二四,二得丹而四合丹,铅汞两家,半在彼兮半在克,雌雄二剑,一伏虎而一降龙,此丹药之辨也。”时衡麓张公留居邸署,余日与楚以公海内,余虑道未成,难以示人也。因述父师得道颠末,冠诸首,名曰《金丹真传》,就高明者正焉。父师讳教鸾,号烟霞散人。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清和月男汝忠、汝孝同顿首拜书

内容选辑

金丹真传

筑基第一

若问筑基下手,须明橐玄关。追他气血过丹田,正是填离取坎。血辨爻铢老嫩,气明子午抽添,功完百日体成乾,到此人仙不远。

得药第二

若问如何得药,采铅制伏阴精。黄道婆侣伴要同心,才去安炉立鼎。虎坐山头有庆,龙眠海底无声,铅珠滚滚过昆仑,到此名为丹本。

结丹第三

若问如何得结,六门紧闭存神。却教真主坐黄庭,梦寐元阳谨慎。木性金情配合,水升火降休停。翩然住世何真形,必持阴符退尽。

炼己第四

若问如何炼己,鼎炉琴剑无差。弦前弦后采金花,火用既未两卦。九六周天度数,龙头虎尾擒拿,以铅烹汞结成砂,方许还丹造化。

还丹第五

若问还丹作用,须明阳里先天。晦朔前后正无偏,夺得金精一点。二候功夫在彼,四候我用机关,婴犯姹女正团圆,门外丁公呐喊。

温养第六

若问如何温养,屯蒙水火抽添。寅申子午用心看,卯酉临门勿炼。念动悉归紫府,魔来慧俞常悬,丹成十月圣胎完,自有真人出现。

脱胎第七

若问脱胎造化,这般景象谁知。宫已住几多时,又到泥丸三日。顶门忽然雷响,怀中抱着婴儿,神兵百万来护持,上帝已知名字。

茅盾第八

若问玄珠妙用,神仙复做神仙。广施阴德满人间,敕赐金书玉筒。玄座宝珠一颗,吞来羽人翩跹。潇然脱迹武夷山,飞入蓬莱阆苑。

赴瑶池第九

若问瑶池快乐,其间受用无边。上朝金阙玉京山,出入鸾车凤。食有天厨仙脯,六铢羽服飘然,众仙齐至贺新仙,到此平生志满。

葫芦歌

安师祖为师父所作,并葫芦歌是一具,付于父师。一名雄剑,为人室下工修丹得药之器,器非其人下敢传,为传其歌,与学道者共识之。汝忠志。

葫芦巧,葫芦巧,两个葫芦来回跑,葫芦里面有金丹,服者长生永不老。

又下大,又下小,寸口乾坤都装了,坎离颠倒凭葫芦,长男夺取小女宝。

明老嫩,知昏晓,火候爻铢休错了,龙虎交媾在黄庭,妄作三峰命不保。

铅中癸,隐先天,采得铅癸不成丹,火文火武明六六,弦前弦后识三三。

竹要敲,琴要鼓,三百七五从头数,铅来投汞结仙胎,我返为宾他作主。

拜明师,求口诀,不动法财不肯说,安炉言鼎用法财,备办法财买金液。

修行人,人识化,赤县神州选九个,离山老线母整坛,无生老母登宝座。

赐灵丹,珠一颗,吞入腹中命在我,混沌七日死复生,全凭侣伴调水火。

阴渐退,阳渐长,返老还童如翻掌,会闻丹药可驻颜,如信神仙不说谎。

行着妙,说着丑,惹的愚人笑破口,直指单传这葫芦,不得葫芦难下手。

这葫芦,价千金,自古仙佛不敢轻,有缘若遇真传授,共作龙沙会上人。

明道

道道,要人若好,早求师,速备药,器皿丹房,虎龙炉灶,同心侣伴难,服伺黄婆妙,三关三候分明,九琴九剑细造,方敢入室采真铅,说与时人真可笑。

道道,玄玄妙妙,先筑基,后得药,炼已纯熟,还丹应兆,铅汞合三家,性情归一窍,六候仙胎结面,十月婴儿怀抱,天门进破显神通,龙沙会上书名号。

道道,龙吟虎啸,竹地敲,龟要叫,水火阴阳,睢雄白皂,凿开混沌门,劈破鸿蒙窍,认得老嫩爻铢,参透浮沉颠倒,顺成人去逆修仙,不遇知音莫与告。

道道,一理三教,不二门,虚无窍,涅盘妙心,玄关橐,有为作功夫,色相无名号,识得凡圣同居,打破仙佛共乐,玄玄玄更更玄玄,道道道成成道道。

修真入门

夫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纯阳而为仙,纯阴而为鬼,半阴半阳则为之人。阳气盛则百病不生,阳气衰帅诸患侵体,盖阳衰者,皆因精气不足必须补之。契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补之以气,精从内守,气向处生,补阴必用阳,补阳必用阴,皆言补气之法,理出丙端,有清净而补者,有阴阳而补者,夫清净而补者,必定心端坐,调息归根,候一阳之初生,采先天之正气,聚天丹田。久则丹田气满,充于五脏,五脏气足,散于百骸,百凡气全,自然撞透三关,由前降入黄庭,以身中之坎填身中之离,结胎脱体,功用固神。但既有漏之身,难以速补,已放之心、不能收,不若阴阳相补,有所凭藉,不大劳神,入门为易也。必用鼎器,先开关窍、然后补气补血。鼎器者何?即《悟真》云:“灵父母也,其用之进,神交休不交、气交形不,男不宽衣,女不解带,敬如神明,爱如父母,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外阴而内阳,其卦属坎,在内者所血而已。将彼气血,以法追来,收入黄庭宫内,配我精神,炼作一家,名为四象和合。故云:气散不乱精不泄,神不外游血入穴,攒来四象进中宫,何愁金丹不自结。此为筑基之功,复成乾健之体,功夫到此,图子者必生聪明端正之男、长命富贵之子,保守无漏,可作人仙。再得炼已还丹,调婴面壁,现出阳神者为天仙。此道至简而不繁,至近而非遥,其效如立竿见影之速。经云:倘非慈悲利物济人阴德之士,万难遇也。

二十四问

台湾马炳文先生道号合阳子,曾任台北指南宫中国道教学院教授,为著名丹道大家。他编组了《敬答孙汝忠仙师金丹二十四问》,辑录前言。

太上老子着道德经五千言,教导后世学者,返本还元,到达清净无为之境,永享先天无极之乐,大慈大悲,福荫后昆:奈因道德经之文,朴实深奥,只能教导上根利器,难以接引下品众生,是以后之先师,藉阴阳五行铅汞龙虎之说,指示金丹,阐扬道义,其目的不过祖述太上学说,广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而已。然而金丹事理,说法纷纭,有真师在急急访缘而互度互济者,亦有言师鸡鸣而起孜孜为利者,鱼目混珠,非巨眼莫能辨之。大明孙教恋真人哲嗣孙汝忠仙师,感叹后学道眼未明,真伪莫辨,爰着金丹二十四问,使学习仙道之后进,以之乍为求师访友之试金石,凡受太上道统之真传者,必能洞晓阴阳,深明造化,对于金丹二十四问,亦必了然指掌。仆也不德,在千魔万炼中,幸得闻道绪、熟思生死事大,不忍坐视金丹之旨不明,古仙云:‘访烈士,觅贤才,同安区鼎炉化凡胎,良有以也。’盖吾人在此人生过程中,即使寿命百岁,也不过三万六千日;即使富有四海,贵甲天下,亦不昙花一现,试观往古之公侯将相,富商巨贾,如今究在何处?! 肉体系有形之牢笼,妄念是无形之枷锁,如不明白真正“保命”“凝真”“化凡成圣”之金丹大道,未有不生死浮沉于茫茫苦海之中而难以自拔也!哀哉众生,堪云苦矣!仆亦苦海中一众生耳,深知我中华民族之国产仙学,远于数千年前业已发展成熟。是学也,有理论、方法、目的、有开始、有步骤、有结果,滔滔人海之中,存有遗世独立之珠;苍苍天际之上,代有升仙证圣之客,如获真传而加实修,不特可由健康而登无尽之寿域,兼可超七玄以拔九族,功之伟,德之大,自在不言之中。仆也不才,敬祷于上天,仅就系仙师之金丹二十四问,一作答如后,敬希人人访道修真,人人得道成真,将世界化为乐土,人间变成天堂,以至永远无尽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