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京电号”小火轮

“京电号”小火轮

“京电号”小火轮是一艘钢质蒸汽机动船,整个船总长23.1米、宽4.25米、总吨位41.1吨。在1949年渡江战役中曾搭载邓小平、陈毅渡长江,立下赫赫战功。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在南京市博物总馆

2018年11月,国家文物局同意南京市博物总馆,保护修复“京电号”小火轮。

结构功能

“京电号”小火轮是一艘钢质蒸汽机动船,整个船总长23.1米、宽4.25米、总吨位41.1吨。这艘船的原配发动机是钢质蒸汽机,后来改装为120马力的上海6135。主要担负从南京北站往下关发电厂运送煤炭的工作。

船员配置

“京电号”小火轮船上共有16位船工,船老大黄兴发、轮机长藏仁芳、大副钮其郎、司炉吴诚聚、水手缪金泉、黄纪发、陆连云(时年24岁,惟一在世的一位船工)。

历史沿革

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中与长江岸边已无多少中国国民党守军,其情景正如向守志将军诗中所言:“荒唐隔江治,妄图固金汤。天兵令一下,夜破纸糊墙。”但之前在国民革命军的“封江”命令下,还是毁坏了南京几乎所有的渡江船只。

1949年4月23日下午,解放军第35军第104师有关人员费尽周折,终于在浦口三河乡北桥村的江滩芦苇丛中找到了一只小木船。听说解放军要过江,船主童达兴二话没说,亲自掌舵运送解放军。因此,103师的侦察员得以抵达南岸,并与下关电厂取得联系。厂长韩德举闻讯后,立即派出“封江”时巧妙保住的“京电”号小火轮。船工们听说是接运解放军,又激动又自豪,上船后便甩开膀子,开足鼓风机,投煤入膛,仅用一小时就将蒸汽烧足,做好了起航准备。随着3颗绿色信号弹升起,一声开船铃响,“京电”号开始了它最为光荣的一次航行。载着侦察员的“京电号”抵达浦口区时,部队首长马上决定,将“京电号”划拨给渡江先遣队。由于“京电号”运输量有限,每次仅能载100多人,于是他们在船后又拉了一条长58米、载重250吨的驳船,这样一趟就能运送1000多人。漆黑的夜空下,“京电号”不断往返于浦口和下关之间。

整个渡江战役中,“京电号”共运送了6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其中包括邓小平、陈毅等总前敌委员会领导,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渡江第一船”。

保护修复

作为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这两大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京电号”小火轮算起来已是93岁高龄了。“历经93年的风雨沧桑,虽然“京电号”依然气势雄伟,但如今急需要修复。

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京电号”小火轮是国家一级文物,对它的保护一定要按一级文物的标准来做,之前他们跟文物专家、文物部门多方面联系,已经认真做好了保护修复方案。此前,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向社会征集小火轮各时期的历史照片和档案资料,同时邀请文物修复专家研究论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为“京电号”制订修缮方案,力争让解放南京的“渡江第一船”重现昔日风采。

2018年11月,国家文物局同意南京市博物总馆,保护修复“京电号”小火轮。

参考资料

“京电号”小火轮保护修复获批,曾搭载邓小平、陈毅渡长江.www.thepaper.cn.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