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凤增,男,1990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同年至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历任北京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2008年获得“王忠诚青年神经外科医学奖”。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90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

1995年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2年11月,毕业论文以“优秀”(Ottimo)并嘉奖(Lode)的成绩获得了7位评委的一致通过,获神经外科专家文凭(临床医学博士),为欧洲第一位获得该文凭的大陆学者。

在国外期间,曾两次获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回国讲学。

工作经历

1990年至1997年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2004年加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并担任脊柱神经外科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水平

1997-2004师从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副主席,罗马第一大学“La Sapienza”神经外科Cantore 教授,从事脊柱及颅底外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参与完成的“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治疗动脉瘤、颅底肿瘤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这一大型课题,手术数量及随访效果居欧洲第一位,全球第三。

论文专著

1.国际上首创“单纯后路复位矫形及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及环枢椎脱位”技术,发表在“Neurosurgery”杂志,前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主席在评论中指出:这一技术避免了经口腔手术,有重要价值,并推荐治疗这一疾病的外科医生掌握菅凤增报告的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国内逐渐推广:如西京医院唐都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重庆西南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和第四医院等。

2.国内较早报告了显微镜下“前外侧入路椎间孔扩大术治疗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为不需要内固定、保留颈椎运动功能的非融合技术;

3.国内率先报告了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病治疗腰椎管狭窄技术”,同样为不需腰椎内固定、并保留腰椎活动功能的非融合技术。

社会任职

意大利学习期间,曾分别担任罗马中国学联主席及全意大利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秘书长。

菅凤增教授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脊髓损伤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委员会委员;同时为亚太地区颈椎学会国际执委、亚洲神经脊柱外科学会国际执委。菅凤增博士还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以及《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等编委及审稿专家。

获得荣誉

1994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神经外科手术中电生理监测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获局级科研成果奖。

2008年获得“王忠诚青年神经外科医学奖”。

2012年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

2012年荣获“北京优秀中青年医师”称号。

2014年3月,鉴于菅凤增教授在神经外科脊柱脊髓领域所做的特殊贡献,首都医科大学晋升菅凤增教授为博士生导师,菅教授成为我国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2019年获第三届国之名医称号。

人物评价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副主席、罗马第一大学神经外科教授坎托莱先生,每每提起他的一名中国门生,总是赞不绝口,称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国际神经外科领域“一颗明亮的新星”。他就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脊柱神经外科专家菅凤增教授。

参考资料

菅凤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1-11-05

我院多名医师荣获“北京优秀中青年医师”称号 旧版站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2-01-11

菅凤增 教育培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2-01-11

医学界的“创新博士”-光明日报-光明网.光明网.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