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汶河,因流经汉柴县故城(新泰市柴城村),故名柴汶河,又名小汶河,《水经注》称“淄河”,黄河支流大汶河-大清河上游三大流源之南支,是大汶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沂源县西南部牛栏峪一带,东流至周科峪西折向西南流,穿山东省新泰市东周水库,经新泰、宁阳县岱岳区)境至大汶口遗址入与牟汶河牟汶河相汇为大汶河。主要支流有羊流河、渭水河、平阳河等。河长116公里,流域面积1944平方公里。

柴汶河为大汶河上源三大支流之一(也是全水系五汶之一),是大汶河的主要支流。流域大部分在新泰市境内,也是该市主要的水源。流域内水库众多,灌溉渠系发达。

形成演变

1731年(清雍正九年),修柴汶堤5处长6790丈。1918年大水后,省拨赈款堵复汶西、赤板等决口,修固旧堤。新中国建立后的1954年,建东都砌石护岸400米,赤坂、石门各50米。1957年,在北岸东梁文、鲁里、西梁文、杨庄等村筑堤长7.4公里,高3米。1960年汶口拦河坝建成后,增建南岸茶棚至高村和北岸滕村新堤。1964年后,多次整修加固石楼等4处险工和培修茶棚至石门大堤6公里。至1985年,两岸有断续堤防67公里,其中右岸36公里,险工7处,长1.2公里。防洪能力达20年一遇。

干流概况

柴汶河发源于沂源县西南部的北宅、牛栏峪一带山区(《岱岳区志》记作莱芜市黄庄镇台子村一带,不确),柴汶河由源地东北流,至周科峪又折向西南,流入新泰市境,又西流经东周水库,至三桥庄平阳河由右岸注入,又西流至大协庄西北,光明河由左岸注入,又西流至果都,羊流河由右岸注入,又西流经柴城北,至泰安大汶口遗址东与渐汶河(牟汶河下游别称)汇合。渐、柴二大汶河在大汶口汇合西流,始称大汶河。它主要汇集新泰市境内诸水,流经新泰全境及泰安市宁阳县2县交界处,向西至泰安大汶口镇南注入大汶河。该河流经新泰市全境及岱岳区和宁阳县交界处,全长116公里,河宽多在300~400米,落差153米(《泰安地区志》记作落差297米),流域面积1944平方公里(包括沂源县34平方公里)。

柴汶河下游流经新泰市(境内长53公里,流域面积1740平方公里),至岱岳区良庄镇石楼村,沿岱岳区、新泰市边界西流,过西良甫村转向西北,沿岱岳区、宁阳县边界至大汶口遗址,与主流牟汶汇流。泰山境内长29公里,流域面积19.44万公顷。河宽500米左右,淤沙较深,多为中砂。岱岳区一侧,近河多平原,少部分为土岭。经过多次综合治理,石楼至北滕村沿河大堤已连接成一体,顶宽3~5米,边坡1∶2.5。

水文特点

柴汶河季节性强,夏季河水暴涨,春季常干涸断流。1918年特大暴雨最大洪峰流量曾出现4900立方米每秒。年均流量6.82立方米每秒。该河全为沙河底,河水含泥沙量大,年输沙量36.8万吨。

岱岳区河口设计防洪能力20年一遇,保证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含沙量1.41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46万吨。

主要支流

石崮河,该河发源于宁阳珂王娄埠山北麓,北流经直界、南山阴、西山阴、大石崮,在东韩家庄北入柴汶河,流域面积41.8平方公里,长10.1公里,属季节性排洪河道。上游建有直界中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6座、塘坝45座。

故城河,该河发源于宁阳灵山乡上陡沟村南,流经梅家村、南故城、北故城、南良父、小河西入柴汶河。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长17公里,属季节性排洪河道。上游建有赵村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6座、塘坝15座。

北鄙河,发源于穆寨山北,流域面积36平方公里,河流长10.5公里,平均比降0.31%,在西韩北注入柴汶河。

治理开发

水库

光明水库,为新泰市境内一大(二)型水库,位于刘杜、小协镇境内,光明河中游,1958年动工,当年9月建成蓄水。1986年以来,进行了除险加固和多次维修。1990年9月,经省水利厅批复进行保安全工程建设,工程于1991年10月开工,1998年6月竣工,8月通过省厅验收。主要完成了大坝加固、溢洪道、管理单位建设、库区建设等工程。水库最高水位176.36米,相应库容5095万立平米(1991年7月);最低水位167.81米,相应库容565万立方米(1992年6月)。1995年10月,开始向新汶城区供水,年供水600万立方米。

东周水库,位于新泰市青云山西麓,东周河上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具有防洪、发电、养殖、城市供水综合利用功能的重点中型水库。1959年动工建设,1962年弃库还耕,1973年4月重建,1977年8月基本建成蓄水。1986年以来,水库最高水位228.10米,相应库容6152万立方米(1991年7月);最低水位215.87米,相应库容500万立方米(1988年7月)。

金斗水库,位于新泰市金斗山东麓,平阳河公园上游,为中型水库。1959年10月动工建设,1960年6月建成蓄水。1987年10月开始向新泰市城区供水,平均年供水1300万立方米,水库由农业灌溉为主变为以城市供水为主。1986年以来,最高水位231.22米,相应库容2436万立方米(1994年9月);最低水位220.48米,相应库容173万立方米(1990年6月)。

苇池水库,位于新泰市旧关乡苇池村北,羊流河上游,为中型水库。1971年10月动工建设,1978年5月建成蓄水。1986年以来,最高水位203.50米,相应库容900万立方米(1999年7月);最低水位193.20米,相应库容122万立方米(1989年10月)。1991年和1999年汛前进行了两次维修。至2000年,水库累计投资275.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83.8万元。

直界水库,原名红旗泡水库。位于宁阳县东庄镇西直界村东的石崮河上游。由泰安市水利建设指挥部设计,宁阳县组织施工。1966年11月开工,次年6月竣工。共完成土石方23.91万立方米,投工日50.76万个。共投资14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4.71万元。水库汇水面积26平方公里,总库容1017万立方米,相应水位138米。兴利库容663万立方米,相应水位136.4米。死库容32万立方米,相应水位129米。直界水库工程质量差,渗漏较重。1969年大坝出现沉陷,最大陷深1.8米,同时出现纵向裂缝和背水坡滑坡等事故。虽经截渗处理,直至1985年仍有渗漏。

灌渠

光明水库灌渠,主干渠经过大协村南向西经宫里至楼德镇西营村,全长35公里。由于干渠渗水、漏水严重及管理不善,库水只能到达宫里,效益较低。1995年经过维修,消除了严重漏水现象,但仍达不到设计灌溉能力。

东周水库灌渠,有主干渠两条,分列东西,总长49公里。支渠14条,斗渠29条,总长74.5公里。其中,西干渠胡家沟渡槽横跨平阳河上,58孔,石砌重力墩,长13.13米。1996年西段部分因修路,改为斜拉式钢制U型渡槽。

金斗水库灌渠,干渠由放水洞向西至西杏山坡南,分为两支渠。南支渠至新汶办事处大河庄,西支渠至西周河西汇入东周西干渠。干支渠总长83.2公里。由于金斗水库主要供城市用水,该干渠已多年不用。

苇池水库灌渠,主干渠长5公里。支渠两条,一条向南至羊流,一条向西至刘家庄。干支渠总长75.5公里。至2000年,仍能正常使用。

另外,杨庄灌渠、龙池庙灌渠、黄花岭灌渠、田村灌渠、石河庄灌渠等也是较大的灌渠,现仍使用,但部分达不到设计灌溉能力。

引水工程

1964年上半年,宁阳县完成宁汶河拦河坝4孔进水闸和渠首6孔冲沙闸各1座。设计引水流量6.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8立方米每秒。

茶棚坝,为东引汶灌区引水干渠渠首工程。位于磁窑镇茶棚村东的小汶河上。1962年4月,由引汶南灌区工程施工指挥部组织施工,1964年竣工。大坝为水泥浆砌石坝,全长310米。北端与大汶口坝连成一体,大小汶河在坝前汇合。茶棚坝分为三段。北段长175米,南段长50米,均为挡水坝。坝顶宽2.5米,坝顶高程102.6米;中段为溢流坝,长85米,迎水面边坡为1∶0.1,坝顶连接下游边坡成抛物线型。坝高3米,坝顶高程98.4米,底宽8.6米。大坝南端建引汶干渠进水闸、冲沙闸各1座。共完成土石方173.96万立方米,投工日124.9万个,投资87.18万元。

扬水站

1986年,新泰市境内灌溉面积500亩以上的扬水站有481处,其中设计灌溉千亩以上的有36处,总装机508台,动力3万千瓦。至1992年,由于许多扬水站年久失修、设备老化,特别是千亩以上的扬水站耗能高、效益低,大多停用以至报废。1992年以来,全市实行扬水站挖潜改造,从机、泵、管、传、池入手,彻底改造运行中不合理的环节。至2000年底,共挖潜改造扬水站512处,新建扬水站412处。全市实有扬水站924处,总装机1070台,总动力16586千瓦,其中设计灌溉千亩以上的扬水站59处,总设计灌溉面积25.31万亩。扬水站水源以库、渠、河、井水为主,少数采用煤井废水。灌溉千亩以上的扬水站中,尧沟、南师店、沈汶、鞍子桥等已停用,城东、寺岭、东周、韩庄、长岭山等扬水站仍能正常运行。

长岭山扬水站,位于新泰市沈家庄镇,以东周水库东干渠为水源,设计灌溉面积10000亩,实际灌溉2000亩。该站兴建于1989年9月,安装12SH-9A水泵一台,电机155千瓦,采用4400毫米压力管,管道长度600米,修建有3700米的砌石主干渠,一级提水,扬程49.76米。

参考资料

柴汶河.山东地方志.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