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群
星子群是一组由角闪岩相组成的中深变质岩系。通过对栖贤寺剖面及归宗剖面的研究,可以将星子群大致分为两套岩石组合。下部岩石组合主要由片岩组成,夹杂着变粒岩和少量斜长角闪岩,而上部则以变粒岩为主,同样含有片岩和少量斜长角闪岩。
岩石构成
星子群的下部岩石组合主要包括灰黑色中厚层状斜长黑云片岩、石榴子石二云片岩、石榴子石斜长二云片岩等,这些岩石通常夹有片麻状斜长变粒岩,以及石英岩、角闪岩、斜长角闪片岩等多种类型。此外,还有蓝晶石片岩、矽线石片岩、十字石石榴子石二云片岩等岩石种类。星子群上部的变质岩系可分为三层。下段主要由灰色中薄层状及条带状二云斜长变粒岩组成,其次是灰色二云二长变粒岩、钾长变粒岩,它们都夹有石榴子石云母石英片岩或石英云母片岩,有时还夹有斜长角闪片岩。中段的主要岩石包括灰色及灰白色的中厚层状含砾石英岩、石英岩、斜长石英二云二长变粒岩,这些岩石也夹有二云石英片岩、石榴子石黑云片岩及四氧化三铁石英岩。砾石成分主要是石英和硅质岩,砾径一般小于4毫米。原岩主要为海相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有粉砂岩及泥岩。上段的岩石以灰绿色条带状绿帘变粒岩、石榴子石绿帘变粒岩为主,夹有二云石英片岩、十字石石榴子石二云片岩、十字石片岩、大理岩条带。随着岩石向上延伸,逐渐变为十字石片岩夹条带状变粒岩。原岩为海相钙质泥岩、钙质砂岩夹薄层泥质石灰岩。
地质地貌
星子群的地层总厚度超过2500米,出露面积达42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的大排岭、海会寺、白鹿洞书院、栖贤寺、渭山岭、秀峰、红山洼、归宗、温泉、隘口、大华山等地。星子群的区域变质形成于约18亿年前的吕梁运动期间。在庐山东段,星子群是扬子地块东部地区唯一出露的一小块古元古界地层,这一地质现象非常罕见,也是庐山内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
研究价值
星子群对于了解地球早期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其岩石化学特性的系统分析,可以推断出星子群的原岩性质和古构造环境。例如,星子群中的变粒岩原岩为杂砂岩和岩屑砂岩,显示出大陆边缘杂砂岩的特征。而十字石榴子石黑云石英片岩的原岩为页岩,其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大陆边缘杂砂岩、泥岩相似。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海相基性火山熔岩,其岩石化学特性表明其可能形成于大洋玄武岩区,但也有一些个体位于大陆玄武岩、安山岩区。
参考资料
《星子群_百度百科》....新浪微博.2024-11-20
庐山地区星子群碎屑锆石SI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知网空间.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