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孜
许孜(211—299),字季义,东阳吴宁蓝硎(今蔡宅附近)人。年二十,拜豫章知府孔冲为师。一生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仁笃乡里。晋元康(291~299)中,郡守荐孝廉而不受,以平民终身。年八十余逝世。后人崇尚其品德,称所居为孝顺里。
人物经历
许孜,字是季义,籍贯是东阳市吴宁。孝顺友爱恭敬礼让,聪明又爱学习。二十岁时,拜豫章太守(官名)会稽郡人孔冲为师,向他学习《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等书籍。学成之后返回故乡。孔冲在郡内去世,许孜得知消息后极为悲伤,前往吊唁并奔丧至孔冲的家乡会稽,服丧三年,期间素食、守墓。不久后,父母相继离世,许孜因哀伤过度身体消瘦,仅能依靠拐杖站立。他选择在县东山上修建墓地,亲自背土筑坟,不愿接受他人帮助。有人怜悯他的虚弱,坚持提供援助,许孜白天无法拒绝,晚上则悄悄清除掉他人的工作成果。每次他因思念亲人而哭泣,都会吸引许多鸟类和野生动物聚集。由于正在服丧,许孜决定休妻,整日居住在墓旁,种植了方圆五六里的松柏林。有一次,一只鹿损坏了他的松树苗,他感叹道:“这只鹿怎么就不理解我的感受呢?”隔天,发现那只鹿已被其他食肉目猎杀,尸体放在受损的树苗旁。许孜感到惆怅,为鹿制作了坟墓并将它安葬在路旁。随后,杀害鹿的猛兽也在许孜面前自杀身亡,他又一次感到难过,再次将其掩埋。此后,树林茂盛,未再遭受破坏。大约二十年后,许孜重新迎娶妻子,定居在墓旁,每天早晚向逝去的父母致敬,如同他们在世一般。鹰和花母鸡栖息在家中的梁柱上,鹿和猛兽在庭院中和谐共处,互不伤害。元康年间,郡中推荐他担任孝廉,但他并未应召,而是继续以平民身份生活。八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当地居民因其高尚品德,将他居住的地方命名为“孝顺里”。
后世纪念
咸康年间,知府张虞上奏朝廷,称赞许孜的品行高洁,认为他的行为超越了蔡顺和董黯。张虞建议表彰许孜的事迹,以激励后人效仿。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下令表彰许孜一家,并免除其子孙的赋税和徭役。许孜的儿子同样表现出色,他绘制了父亲的肖像,悬挂在厅堂中,每日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