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聚瘤姬蜂,体长10-12毫米。头、胸部黑色;触角大体黑褐色。中国及朝鲜、日本、印度有分布。
特征描述
喜马拉雅聚瘤姬蜂,体长10-12毫米。头、胸部黑色;唇基黄褐色;触角大体黑褐色,鞭节基部数节下面带黄色;前胸后缘角及翅基片黄色。翅透明略带黄色,翅脉褐色,前缘脉及翅痣深褐色。各足基节、转节、腿节赤黄色和胫节、跗节淡黄色;后足腔节近基部和端部约1/3及各跗节末端和爪黑褐色。腹部黑色,第2-4节略带暗褐色。产卵管赤褐色,鞘黑色。复眼内缘近触角窝处稍凹陷;颜面刻点较大,中央稍纵隆起;触角短于体长,雌31-32节,雄29节。盾纵沟短,不明显;小盾片隆起;并胸腹节中央有2条纵隆起,但不呈脊状,仅伸到中央,其间稍凹平滑,外侧刻点稀而大。前翅小翅室四边形,底边在第2回脉着生处曲折角度甚小。腹部稍扁,长约为头胸之和的2倍;第1背板前半部有自前角斜伸向中部的脊,再向后延伸则渐消失。但其间甚高,后缘宽度与长度相等;第l-6背板密布刻点,各节后缘及第2节前缘光滑;第2一6背板上各有二对不甚明显的瘤状突起;第2一3背板后缘仅比该节长度稍长;产卵器约与腹部等长。
基本信息
【源自】:农业数字博物馆
【收藏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博物馆
【馆藏状态】:在库
【完残程度】:完好
【学科类别】:生命科学
【地域类型】:分布地
【来源】:采集
【命名人英文名称】:Cameron
寄生范围
天幕毛虫、古毒蛾、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舞毒蛾、柞蚕、蚕、柳大蚕蛾、茶蓑蛾、李枯叶蛾、梨小食心虫、分月扇舟蛾、大豆食心虫、桑绢野、梨云翅斑螟、印巴桦栎大蚕蛾。
地理分布
朝鲜、日本、印度;黑龙江、吉林省、辽宁、河北省、陕西省、安徽、浙江、江西省、湖南省、广西、贵州省、云南省;酒泉市、武威市(天祝)。
参考资料
农业数字博物馆,喜马拉雅聚瘤姬蜂.digitalmuseum.zju.edu.cn.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