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老城(印尼语为“Kota Tua Jakarta”),官方称为Kota Tua,也被称为Oud Batavia(荷兰语为“旧雅加达”)、Benedenstad(意为“下城”,与Weltevreden的de Bovenstad(“上城”)形成对比)或Kota Lama(印尼语为“老城”)。这是一个包含雅加达原始市中心区域的社区,面积1.3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雅加达老城最早是一个在吉利翁河口的小渔村,15世纪时被称为噶喇吧(Kelapa,意为“椰子”)。葡萄牙人是第一批到访的欧洲人,16世纪初,一位本地的印度教国王允许葡萄牙人在此建立一座要塞。1527年,这座城市被爪哇岛的印度教万丹王国的法塔西拉(Fatahillah)所征服,并在6月22日将其重新命名为查雅加达(Jayakarta,意为“胜利之城”),这个日子后来被定为雅加达正式建城的日子。161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征服了这座城市,并重命名为巴达维亚(Batavia),定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府驻地,成为雅加达老城的前身。

荷兰殖民时期,雅加达老城局限于巴达维亚共和国城墙以内,城外只有村庄、果园和稻田。Kota Tua是旧巴达维亚的遗迹,这是荷兰人在雅加达地区的第一个有城墙的定居点。它是一个有自己城堡的内城。在17至19世纪期间,该地区因被确立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事实上的首都而变得重要。这个内城与周围的村庄(kampung)、果园和稻田形成了鲜明对比。在16世纪,由于其在群岛香料贸易中的战略位置,被欧洲航海家称为“亚洲的明珠”,成为了商业中心。

161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在Jan Pieterszoon Coen的指挥下摧毁了Jayakarta,并在Ciliwung河东岸附近建立了一个名为“Batavia”的新城,以荷兰人假定的古代祖先Batavieren命名。这个城市的中心是现在的Fatahillah广场。Batavia的居民被称为“Batavianen”,后来被称为“Betawi”人。克里奥尔公民是居住在Batavia的各种族混血后裔。

大约在1630年,这座城市向Ciliwung的西岸扩张,在前Jayakarta的废墟上。这座城市按照荷兰城市规划设计,完备了堡垒(Kasteel Batavia)、城墙、公共广场、教堂、运河和绿树成荫的街道。城市被安排成几个由运河分隔的街区。没有土著爪哇猿人被允许居住在城墙内,因为当局担心他们可能会发动叛乱。计划中的Batavia城在1650年完成。它成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并从香料贸易中繁荣起来。

在1949年12月印度尼西亚独立获得承认后,Kota的商业和银行区被迁移到南部的Thamrin和Kebayoran Baru,这使得Kota在重新获得一些失去的辉煌后再次陷入衰败。Kota地区的银行区在1980年代完全消失。1972年,雅加达省长Ali Sadikin颁布了一项法令,正式将雅加达Kota Tua地区指定为遗产地。尽管有了省长的法令,Kota Tua仍然被忽视。一些建筑在Kali Besar被拆除以进行开发,尽管它们具有遗产地位,例如建在一个旧仓库上的Omni Batavia酒店。

Kota Tua复兴的第一个具体计划是在2004年12月由雅加达老城-Kotaku和雅加达政府签署的。复兴计划于2005年开始。Fatahillah广场的复兴工作在2006年开始。2014年,当时的市长Joko Widodo继续推进Kota Tua的修复计划。这个项目名为“Jakarta Old Town Reborn”(JOTR),是国有企业、市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2014年3月,在Fatahillah广场举行了Fiesta Fatahillah活动。荷兰政府在2014年7月支持了修复计划。到2014年8月,Kota Tua已有16座建筑得到修复,例如Kota邮局大楼(建于1929年),已被改造成当代艺术博物馆。尽管有这些令人鼓舞的发展,但直到今天,大部分城市破败的殖民建筑仍然是废墟。

街头小贩仍然是Kota Tua最大的问题。非法街头小贩和小贩在Kota Tua地区的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假期期间,导致垃圾增加。截至2015年5月,有415名街头小贩被允许在Kota Tua地区销售商品。

主要景区

如今,许多剩余的历史建筑和建筑正在逐渐恶化,但一些老建筑已经恢复到了昔日的辉煌。有一个老城广场,不时会有一些民间表演,周边是博物馆与咖啡店。曾经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府现已成为印尼历史纪念博物馆。自2007年以来,作为复兴的第一步,Fatahillah广场周围的几条街道,如Pintu Besar街和Pos Kota街,对车辆关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