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漪,女,1956年出生于中国,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同时担任硕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彭漪在北京科技大学从事教育工作,承担了多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她所教授的本科课程包括基础英语和语言对比分析,而研究生课程则涵盖了阅读与翻译、学术论文写作以及科技文献阅读与学术论文写作、英汉语言对比分析等多个方面。她的科研方向聚焦于对比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具体的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学术成就
彭漪教授在其职业生涯中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她主持并完成了多个重要项目,其中包括北京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优质课程建设和第二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博士生外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此外,她还主持了一项教育部大学英语教改项目,并参与了其他四个北京科技大学的教学改革项目。彭漪教授因其卓越的教学表现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北京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宝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四篇论文,并主编了五部教材。彭漪教授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尤其是英语时态系统的功能与生成方面的研究。
研究课题
彭漪教授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课题,包括教育部外籍教师重点资助项目“实用新型机器翻译核心问题的语言学探索”,该项目已于2008年完成。她还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积极参与者,如“英语时态系统功能与生成研究”(项目编号为07BYY062)和“Studies in English”的翻译研究(总项目为评价理论在文体学上的应用及评价语料库的研制,07BYY063)。此外,她作为负责人完成了北京科技大学校基金重点课题“功能语言学丛书编撰:功能语篇分析”,并于2009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论文著作
彭漪教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海报的视觉分析、A Study of Evaluative Meanings in Disaster News Photos Using Appraisal Theory、文化因素对名词英译中异化归化策略的影响、多模态平面商业广告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等。她还合著了多篇文章,如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融合——分析《与狼共舞》中邓巴的文化融合、A Systemic Functional Study of Chinese Tense、商务英语中条件关系的表达及其翻译等。彭漪教授的学术作品不仅在国内有影响,在国际会议上也有展示,如第39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会议论文。
荣誉奖项
彭漪教授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均获得了广泛的认可。2011年,她被评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她的课程“基础英语”被授予2009年北京市精品课程的荣誉。此外,她还因“层次化全新立体交互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获得2008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并在2008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第23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彭漪教授还在2007至2009年间连续三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免检课堂的表彰。早在1995年,她就荣获了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
参考资料
彭漪.彭漪.2024-11-20
彭漪.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2024-11-20
北京科技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成立.北京科技大学新闻网.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