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流苏,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她是白公馆六小姐,出身上海市封建没落望族。在张爱玲笔下,她不是典型的东方女性那种含蕴、空灵的美,而是结合了传统与西洋化的味道。
白流苏离婚后寄居娘家多年,被兄嫂榨干了钱财并遭到排挤奚落,无法继续在娘家立足。白流苏不甘于被嘲讽,于是在结识了多金的单身汉范柳原后,希望为自己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但是,范柳原只是想与白流苏作“上等的调情”,这使得白流苏非常伤心失望。后来战争爆发,两个人在生死交关时才真心相见,并登报结婚。
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曾受到过傅雷的严厉批评,评论界对于白流苏的评价,显然受到了傅雷观点的影响。因此,白流苏多被看作一个为了功利目的而费尽心思地追求一场无爱的婚姻,最终因战争而险胜的“幸运者”。
主要经历
白流苏是白家六小姐,祖上是前清翰林,但到她这一代,家道已然中落,一家二十几口,合住一栋房子里。早年,白流苏嫁给了唐家少爷唐一元,但嫁过去后,才发现所遇非良人,唐一元是个十足的花花公子,整天游手好闲流连欢场,还吸毒成瘾,白流苏劝阻无果后,选择离婚。
离婚后,白流苏迫不得已回到娘家,和七妹白宝络住在一起。在娘家熬了七八年后,28岁的白流苏名下的钱都被娘家算计光了,又常被哥嫂言语明讽暗刺,连自己的母亲也不为她说话,白公馆急于打发她出门。一天,前夫去世的消息传来,家人急于甩脱她这个累赘,便逼她回去守节,过继一个孩子分点财产。白流苏十分不乐意,深知这个家是不能待了。她迫切想要投入一段新的婚姻,安顿自己的下半生。
一次偶然机会,徐太太原本是为白家七妹白宝络找对象,顺道给老六白流苏做媒。因为七妹的对象范柳原是著名的华侨之子,家产丰厚,深得白家重视,而白流苏的再嫁不过是个笑话,所以先安排宝络的相亲大事,再张罗白流苏。可七妹偏偏因为四奶奶想要把这样的金龟婿争取到自己的女儿身上而在老太太面前说她坏话,所以她拒绝和四奶奶的女儿一同赴约,便拉上了白流苏作陪。白流苏陪七妹宝络去相亲,在舞会上,由于白宝络不会跳舞,范柳原竟和白流苏跳了舞,而且跳了三曲,这让白家炸了锅,四奶奶骂得尤为难听。虽然白流苏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范柳原对她很可能只不过是逢场作戏,但是白家人对她“刮目相看”的快感让她解气。
几日后,徐太太邀流苏去香港特别行政区,白流苏心里纳闷,怀疑这和范柳原有关。范柳原虽然花心,但他有地产、有钱、有华侨的身份,又没结过婚,年龄相当,白流苏十分中意。如果能成功嫁给他,她的后半生就牢牢靠靠了。虽然白流苏吃不准范柳原对自己的感情,但她愿意赌一把。白流苏乘坐一艘荷兰船的头等舱来到香港,住进浅水湾酒店,她在走廊遇到范柳原,客套地和他寒暄。范柳原一点儿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我来这里就是等你的。这是一次无比尴尬的谈话,范柳原开好房间请君入瓮,白流苏碍于情面,只能假装以为是徐太太请的。在白流苏到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当晚,范柳原对她倾吐真心的时候,流苏想的是他日间曾对她讲,她最吸引他的动作是低头。于是,她缓缓垂下头去。很显然,她希望范柳原能跳到她暗暗设下的陷阱里来,她的勾引能让范柳原做出些什么举动,然后一举擒获。可惜,范柳原并不肯轻易就范。在浅水湾饭店,二人关系进入了焦灼的试探阶段。二人独处的时候,范柳原一改在众人前的放肆,反而斯文稳重,君子模样。他称赞白流苏是“真正的中国女人”“永远不会过时”。
徐太太的朋友设宴接风,范柳原故意不去,白流苏却大大方方去了,不仅去了,还跟20岁的年轻男孩跳舞。她是冲着范柳原来到香港,可又不能让对方觉得非他不可。这招换来范柳原的主动,正跳着舞,范柳原忽然出现。而范柳原又与一个印度王室的落魄公主谈笑,故意让白流苏吃醋。两人一天天周旋着,谁也不肯先低头。范柳原带着白流苏出去游玩,逛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街小巷,他们偶尔调情,偶尔谈论风月,却从不肯表露真情。连酒店里的客人仆役都以为他们是一对夫妻,可他们的关系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一步。白流苏正为她的计划停滞不前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范柳原打来了电话,但这一次的交锋又以失败告终。
在这段交往中,经过试探、挑逗、敷衍、拖延,白流苏决定回上海市,范柳原送白流苏回上海后独自返港。白流苏回到上海,白公馆的人自然对她更不待见。如今,她再无可以立足之处,范柳原成了她唯一的出路。白流苏在家中忍耐半年后,忍无可忍时接到了范柳原电报,决定再度赴港。
第二次到香港,范柳原到码头上接她,那晚他们第一次接吻,两个自私精明的人,终于握手言和,白流苏开始与范柳原同居。然而一周后,范柳原就要离港去英国,并且拒绝带白流苏一同前往。范柳原为白流苏租了房子并雇了女佣,白流苏心里空落落的,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抓住这个男人的心。1941年12月8日,在范柳原出发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沦陷,他乘坐的船无法开出码头,只能重回香港。白流苏在摇摇欲坠、空荡荡的房子里忍受着一波又一波的高射炮。在这生死徘徊的时刻,白流苏第一次真心想到了范柳原。范柳原归来,冒着生命危险找了一辆带帆布的军用卡车去接白流苏,两人再次去浅水湾饭店避难,他们躲在墙壁之下,在弹雨中相依为命。停战后,两人重新回到家里,开始居家生活并决定登报结婚。
人物形象
身份背景
白流苏出身于上海市破落望族,兄弟姊妹多,排行第六。她的祖上是前清翰林,她的父亲是有名的赌徒,因为赌博败光了家产,一家二十几口,合住一栋房子里。白流苏有着倾国倾城之貌,早年,她嫁给了唐家少爷唐一元,但嫁过去后,才发现所遇非良人。唐一元是个十足的花花公子,整天游手好闲流连欢场,还吸毒成瘾,白流苏劝阻无果后,选择离婚。曾经历了这次失败的婚姻,离婚后她一直住在娘家,并因此遭到了娘家人的嘲讽。这深深地伤害了白流苏,也使她认识到世态的冷漠与炎凉。不过,白流苏并不甘于如此被嘲讽,于是在结识了多金的单身汉范柳原后,希望通过种种方式为自己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外貌
白流苏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中式淑女形象。白流苏之美,美出了意境,书中描写她有一张“有思想的脸”,这张“月光中的脸,那娇脆的轮廓,眉与眼,美得不近情理,美得渺茫”。
范柳原称她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白流苏深具“真正的中国女性 美”,以擅长“低头”这种柔弱、退让、惹人爱怜的姿态,吸引了有着“中国情结”的范柳原。白流苏打动范柳原的就是这种古典美:她的脸,从前白得像瓷,现在由瓷变为玉,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永远是纤细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她那缓缓地垂下头去时所透露出的那种惹人怜惜的典雅脱俗的美,深深地打动了范柳原的心。
性格
勇敢
白流苏虽出身于式微的旧式大户人家,接受了封建包办婚姻,嫁到门当户对的婆家,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受尽丈夫欺凌,她没有像传统女性那样委曲求全,而是勇敢地选择了离婚。白流苏没有恪守传统社会夫为妻纲的准则,表现出了女性的现代意识。白流苏追求平静安稳的世俗生活,她为摆脱生存尴尬,以婚姻作为谋生之道,成为情场上的赌徒和高级调情者。她虽然受过西洋教育,为个性思想所启蒙,但在上海这个南方商业社会的成长背景下养成了她温顺而长于心计的性格,骨子里面仍有着浓厚的封建意识,逃脱不了旧式婚姻模式,把寻找经济靠山作为择爱的目的和标准,苦心求取婚姻以保全地位。
柔弱
当白流苏前夫去世时,家中兄嫂劝她回去为前夫守孝,流苏气的发抖,可改变不了什么东西,就这样接受着白家一家人的冷眼和侮辱。经历的这些挤兑和欺负,也迫使她的性格变得柔弱,低声下气。白流苏不过是白公馆里一个平常的女子,她离异后回到娘家已七八年了,如果不是家庭的逼迫,她还不会萌生离开家庭重新嫁人的念头。她是在别无选择的时候无奈地进行了选择,柔弱是她被逼无奈的一种性格表现。
矛盾
白流苏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性,她鄙视拜金而又依赖金钱,她曾历婚姻而又芳心未泯。生存的残酷迫使白流苏以功利的态度来对待这段感情,她想通过谋取婚姻来获得经济保障,对范柳原半是挑逗半是考察,但内心深处更在呼唤和寻求一种真诚。在范柳原面前,她含蓄、害羞,善解人意。但同时白流苏也是有主见的,她讲究身价、名分和名誉的贵族生活原则。
关系设定
角色分析
白流苏这一人物形象,是一个不受男人支配、摆布,具有强悍的自救精神的特殊女性,她以自己的老练与智慧主宰着自己的命运,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旧时代的女性是如何在困境中"抗争"命运,改变命运的。她的出现既是一种希望,也是那个时代女性改变自己弱势地位的一个典范。
白流苏想找个依靠,好摆脱嫌贫爱富的势力的家人。她的内心是痛苦的,寂寞的,脆弱而又坚强的。她的所学,除了人际交往手段,没有别的技能,所以,她无法赚钱养活自己。她强烈想脱离家庭的愿望,逼着她必须找一个依靠,一个可以养活她的人。白流苏在去香港特别行政区之前已经认识到,范柳原并不是真正地爱她,只是觉得她新鲜,文中白流苏对范柳原的心里读白,道破了男人心里自私的想法:你最高的理想是一个冰清玉洁而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白流苏的特长不是范柳原所说的低头,而是她对于自己,对于范柳原,对于当时的那个时代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她不会被范柳原的花言巧语殷勤讨好迷惑,她始终坚持她的原则,做一个清醒的不下流的,不甘于平庸的女人。
范柳原娶白流苏既不是因为爱情,也不是由于她的魅力,只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陷落成全了她,构成的反讽意味耐人寻。在小说《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只是想与白流苏作“上等的调情”,这使得白流苏非常伤心失望。白流苏的遭遇,既体现了旧中国女性在家庭角色上的柔弱,也表明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将自己与未来都寄托于男性的无奈,而这也深刻体现了那一时代女性的悲哀。
相关作品
影视作品
舞台剧作品
同人续作
当代作家于青于2004年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香港的白流苏》,是《倾城之恋》的续作。该书中范柳原移情别恋,爱上了上海国际饭店的一个女侍应,同白流苏离婚。该书主体部分是白流苏在晚年对自己过往情史的清点与回忆,其中较多意识流成分。
人物评价
女人,整日担忧着最后一些资本,三十岁左右的青春,再吃一次倒账;物质生活的迫切需求,使她无暇顾到心灵。——现代文艺评论家傅雷评
白流苏使人们看到女性于男权社会下谋求爱情的艰辛及其悲剧的命运。以白流苏为代表的旧时代女性经济上不独立,依附男权而生存,因此饱受封建大家庭的摧残。这种依附使得自己做不了自己主,女性失去对自己生命的主宰权利,她不能自由生活,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亦不能自由地追求愉悦的情感体验,却又无法摆脱依附关系,于是只能苦苦地挣扎,博得一席生存之地。——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副教授闫铁红评
白流苏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有决断,有口才,柔弱的部分只是她的教养与阅历。——《倾城之恋》作者张爱玲评
参考资料
倾城之恋.豆瓣读书.2023-12-23
倾城之恋 (2009).豆瓣电影.2023-12-23
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 (1984).豆瓣电影.2023-12-23
三个人的《倾城之恋》.新浪网.2023-12-23
舞台剧《倾城之恋》主要创作人员.搜狐娱乐.2023-12-23
倾城之恋.豆瓣.2023-12-23
于青 的作品(30).豆瓣读书.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