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睑虎属

睑虎属

睑虎属(拉丁学名:Goniurosaurus,英文名:Cave Gecko),俗名“洞穴铅山壁虎”,是一种原产于中国、日本越南的小型陆生壁虎。睑虎科因为具有壁虎科中较为特殊的可以活动的眼睑,即可以闭合双眼而得名。2016~2019年,由于占据相对狭窄的栖息地范围以及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许多睑虎属物种在野外面临种群数量下降的威胁,18种睑虎属物种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保护红色名录。2019年,13种睑虎属物种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

睑虎属动物最为明显的生态学特征,它的瞳孔在白天竖直呈一条直线,眼睛的虹膜较为吸引人,颜色丰富且鲜艳,有橄榄绿、黄色、橙色、血红色、乳白色。大部分睑虎属的物种主体呈棕黑色调,其四肢没有攀瓣,故而不能像真正的铅山壁虎一样快速攀爬陡峭岩壁,用于储存脂肪的尾部具有白色环纹,受到威胁时可自断再生,但只能再生1次,再生尾没有原本尾巴的白环纹,而有不规则白斑。

睑虎属喜欢潮湿和凉爽的栖息地,通常栖息于森林地面,常常靠近水源,在石灰岩花岗石岩层的缝隙中,以及洞穴入口附近,它们是纯食虫性动物。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睑虎科属通常在春季和夏季繁殖,雌睑虎一般每次会产下两枚蛋。根据物种的不同,一个繁殖季节雌睑虎最多可以产下四窝蛋,孵化时间可能会因物种而异。幼睑虎通常在大约60到70天后孵化。

历史起源

1897年,最先发现的凭祥睑虎属是在越南海防市志玲县发现一种新的睑虎,被命名为里氏睑虎。里氏睑虎在中国分布于海南省东方市三亚市和吊罗山区域,隆安县都安瑶族自治县以及贵州省荔波等地区亦有分布。

1908年,在海南尖峰岭区域发现新的睑虎科种——海南睑虎,但在1935年,被认为是同物异名而被注销,2000年,海南睑虎又被学界重新认为是独立物种。该品种现今分布于海南省陵水、三亚、东方、万宁市等市县,在黎母山、吊罗山、琼中湾岭等地的溶洞、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的潮湿地面也有出现,为中国特有种。

1999年,采自中越边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凭祥睑虎标本——凭祥睑虎作为新种被描述发表,该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海南省、广西西南部的崇左市龙州县隆安县以及越南北部较湿润的森林地区。

1999年的《中国动物志》上仅记载里氏睑虎一种,但是,近些年在中国境内分布的睑虎种类研究有所进展,2000年,证实海南睑虎不同于里氏睑虎,后来又相继发现了新种:霸王岭睑虎、英德睑虎、荔波睑虎、蜇龙睑虎、嘉道理睑虎广西睑虎等。

在海南热带雨林里,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片区的霸王岭以东6公里左右的东北岭也发现一种睑虎科,2002年正式发表,并命名为新种——霸王岭睑虎。

2010年,一种采自英德市石门台保护区的睑虎作为英德睑虎新种被描述发表,该种目前仅分布于广东省英德市。

分类命名

1908年,睑虎属食虫类“Goniurosaurus”最早由托马斯·巴伯(Thomas Barbour)在论文《若干新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Some new reptiles and amphibians)中提及,并发表在《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公报》(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Comparative 动物学 at Harvard College)51卷12期:313-325页。睑虎属因为具有壁虎科中较为特殊的可以活动的眼睑,即可以闭合双眼而得名。

睑虎属俗名“洞穴铅山壁虎”(Cave Gecko),是一种原产于中国、日本越南的小型陆生壁虎。洞穴壁虎的名称隐喻睑虎属是穴居物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该称呼来自西方。而在亚洲,这一属通常被称为虎纹壁虎(tiger geckos)。

睑虎科属已知亚种有17个洞穴睑虎亚种,并持续有新种发现。截至2017年,全球已知的睑虎属物种17个物种中,分布在中国的就占据了10个。2023年,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该属在日本的分布物种为琉球睑虎、东方睑虎、千石睑虎、亮纹睑虎、富山睑虎和久米睑虎6种。其中,中国分布增加至12种,种类最多的省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共6种,海南省有4种,分别是海南睑虎霸王岭睑虎周氏睑虎、中华睑虎,这四个种都为海南的特有种。

形态特征

体尺

睑虎属平均大小:0.15-0.22米(0.5-0.7英尺)(依物种而异)。

体色花纹

睑虎属动物最为明显的生态学特征,它的瞳孔在白天竖直呈一条直线,眼睛的虹膜较为吸引人,颜色丰富且鲜艳,有橄榄绿、黄色、橙色、血红色、乳白色。大部分睑虎属的物种主体呈棕黑色调,部分物种,如霸王岭睑虎(G. bawanglingensis)有红橙色色泽。身上具有明黄色或橙色横带斑纹,并缀有深色斑点。

尾部

睑虎属的尾巴匀称而精瘦,不会显著增粗,这是其主要特征。其用于储存脂肪的尾部具有白色环纹,受到威胁时可自断再生,但只能再生1次,再生尾没有原本尾巴的白环纹,而有不规则白斑。

分布范围

睑虎属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它是亚洲的特有物种,在中国、越南和日本的部分地区发现了不同的种类,许多种类的分布范围十分有限。

栖息环境

睑虎属喜欢潮湿和凉爽的栖息地,通常栖息于森林地面,常常靠近水源,在石灰岩花岗石岩层的缝隙中,以及洞穴入口附近。例如,中国洞壁虎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石灰岩洞穴中,这些洞穴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环境,环境特点是具有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水平。它们仅限于这些洞穴栖息地,很少在洞穴之外被找到。

生活习性

睑虎属具有半树栖的特性,能够轻松攀爬岩壁和其他粗糙的表面。它们无法附着在玻璃、塑料和其他光滑的表面上。专家表示,睑虎科的四肢没有攀瓣,故而不能像真正的铅山壁虎一样快速攀爬陡峭岩壁。它们属纯食虫性动物,可接受多种活体饵料,常见的饲用昆虫通常都会被其积极捕食

繁育

生长繁殖

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睑虎属通常在春季和夏季繁殖,雌睑虎一般每次会产下两枚蛋。根据物种的不同,一个繁殖季节雌睑虎最多可以产下四窝蛋,孵化时间可能会因物种而异。室温下,使用带有通风口的容器和商业孵化介质来孵化睑虎蛋,介质应保持湿润但不能过湿,需要频繁监测介质的湿度,并根据需要添加蒸馏水以防止干燥。

睑虎科通常在大约60到70天后孵化,孵化后,幼睑虎可以单独或成对饲养在为小型爬行纲两栖纲和无脊椎动物设计的低矮、平坦的商业塑料饲养箱中,它们将在大约两年内长大成熟。如果同一个饲养箱中养了多只幼睑虎,需要在其成长过程中监测潜在的内讧,并且,雄性幼睑虎应分开饲养。成年睑虎属可以通过观察其腹部来辨别性别,雄睑虎在尾巴基部有一个明显的隆起,与雌睑虎相比更为明显。

饲养睑虎属物种的难度中级,人工饲养条件下,睑虎属物种的寿命≥10年。

饲养箱基质

睑虎属物种饲养箱的基质可以是简单的纸巾到专门为热带森林动物设计的众多商业饲养箱混合物。如果使用纸巾或其他干燥的非土壤基质,则必须设置一个足够大的湿度室。

照明

睑虎属物种天性夜行,且不会晒太阳,因此不需要额外的紫外线照明。可以在种植有植物的饲养箱中使用日光LED灯,这既有利于植物生长,也能为它们提供更自然的昼夜节律。对于饲养在塑料储物箱中的睑虎属,不使用任何额外的照明设备。

装饰物

饲养睑虎属物种需要在其居住环境中设置遮蔽物,以便它们感到安全。软木树皮平板是制作遮蔽物的绝佳选择,它们能够为睑虎属提供庇护,还能提升饲养箱的自然风格美感。如果不考虑美观因素,可以使用带有入口的塑料或陶土植物托盘来制作简单的遮蔽物。

在饲养睑虎属物种的生态造景缸中,有许多适合与睑虎属共存的植物品种。龟背竹属喜林芋属)和麒麟叶属(Epipremnum,如绿萝)是经典的饲养箱植物,这两种植物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能良好生长,通常只需偶尔修剪即可控制其蔓延。

环境温湿度

饲养睑虎属物种需模拟洞穴环境温湿度,它们需要潮湿的微环境,应将居住环境的湿度水平保持在55%到65%左右,环境太干燥,会引起它们的蜕皮障碍(如皮膜残留)。

睑虎属物种整体适应温带小环境气候,若饲养环境维持在常规室温条件下,则无需额外加热。更重要的是,必须避免环境温度过高,否则将危害它们的健康。

饲养箱需维持在标准室温(72华氏度,约22.2摄氏度),冬季会降低几度,夏季则升高数度。这种自然波动完全符合睑虎属的生理需求。当环境温度超过80华氏度(26.7摄氏度)时,必须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可通过关闭加热设备、加强通风或暂时转移至阴凉处来实现。实践证明,维持22-24摄氏度区间,配合夜间3-5摄氏度的自然降温,最能促进睑虎属的健康状态与繁殖意愿。

喂食

在繁殖季节,成年睑虎属物种可以每周喂养三次,其他大部分时间每周喂养两次。当冬季气温骤降,室内环境温度降至70华氏度(21.1摄氏度)以下时,可以停止喂食。

给睑虎属物种喂食,成年杜比亚蟑螂(Blaptica dubia)体型过大,它们难以捕食,但蟑螂美国白灯蛾则会被它们接受。虽然成年家蟋蟀科(Acheta domestica)通常也能被吞食,但体长约0.5英寸(1.8厘米)的亚成年蟋蟀更为适宜喂食。成年睑虎属可以相对轻松地捕食大型超级麦虫(Zophobas morio),但每次投喂数条即可,以防过度肥胖。此外,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白蜡虫(Achroia grisella与Galleria mellonella)、小型番茄天蛾幼虫(Manduca quinquemaculata)以及其他市场上售卖的昆虫均可用做它们的食物。

保护

许多睑虎属物种在野外面临种群数量下降的威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占据相对狭窄的栖息地范围以及栖息地的丧失,宠物贸易的收集也是一个因素。

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保护红色名录中,以下为被列入的18种睑虎属物种的保护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各种睑虎属的物种偶尔会作为野外捕获的个体出现。2019年,在即将召开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政府将要提交的提案之一就是将中国和越南分布的凭祥睑虎属物种列入公约附录,希望由此管控和减少贸易对两国睑虎野外种群的威胁。同年,13种睑虎属物种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这限制了野外采集标本的贸易。2023年,除日本原生物种外睑虎属所有种均被收录进《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日本原生物种中琉球睑虎等6种被收录进附录III。

随着环境的变化,睑虎属的生态位遭到破坏,数量减少,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庆幸的是,已积累了一批睑虎属的鉴赏爱好者与追随者,专业的爬宠饲养者与繁育者已成功实现了多个最受追捧物种的人工繁殖。其中部分物种现已实现稳定繁育,其余物种只要保持耐心并细心搜寻,通常也能在市场上觅得踪迹。在睑虎属物种中,现今仅有海南睑虎的供应相对稳定。其他如霸王岭睑虎荔波睑虎、黑岩睑虎、东方睑虎和华丽睑虎等物种则出现频率较低。另有少数繁育者正致力于山阶氏睑虎科、英德睑虎等物种的人工培育工作。

生态作用

睑虎属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睑虎属中国洞铅山壁虎,它们是食虫动物,以各种穴居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为食。通过控制这些生物的数量,它们有助于维持洞穴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为整体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此外,它们的存在促进了营养循环,其排泄物以及猎物的残骸为洞穴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化合物的来源。

睑虎属中国洞壁虎的存在增加了它们栖息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它们的存在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爬行纲的整体丰富性和多样性。它们以各种方式为生态系统的运作做出贡献。作为捕食者,它们在控制昆虫和蜘蛛等小型生物的数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内的平衡并防止某些物种的数量过多。此外,它们还是大型捕食者和食腐动物的食物来源,进一步为食物链做出贡献并确保能源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它们作为猎物的角色有助于支持其他动物的种群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

睑虎属中国洞铅山壁虎捕食昆虫并帮助控制其数量,从而降低害虫爆发的风险;它们被大型捕食者和食腐动物依赖作为食物来源,为整个食物链做出贡献;它们摄入和排泄种子,有助于植物物种的传播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再生;它们可能会无意中将花粉从一种植物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从而促进异花授粉和遗传多样性。

物种价值

睑虎属动物一般都外表霸气,色彩鲜艳,又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所以深受宠物爱好者的青睐,并经常出现在各种线上线下的宠物市场中。在宠物贸易中最常见的是越南的蛛睑虎、荔波睑虎,以及来自中国的海南睑虎凭祥睑虎

在中国,睑虎属物种也被捕获用于传统医学。

代表物种

参考资料

Cave Gecko (Goniurosaurus).ReptileTalk.2025-03-27

Goniurosaurus.catalogue of life.2025-03-27

Three to Get Ready: Goniurosaurus.gecko time.2025-03-27

Goniurosaurus Barbour, 1908.gbif.2025-03-27

Goniurosaurus - Genus.www.iucnredlist.org.2025-03-27

雨林秘境 | 壁虎的亲戚——睑虎.海南林业.2025-04-01

Goniurosaurus.www.scientificlib.com.2025-04-01

Keeping And Breeding Goniurosaurus Cave Geckos.reptiles magazine.2025-03-27

因宠得祸 神秘的中国睑虎 悄然走向濒危.中国国家地理.2025-03-27

睑虎:夜林中的明星.海口网.2025-04-01

Chinese Cave Gecko: Characteristics, Habitat, and Conservation.vital frog.2025-03-27

海南睑虎 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4-12-13

海南睑虎.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2024-12-13

长臂猿、睑虎、小爪水獭……来看看生活在海南的“珍稀动物”们.南海网.2024-12-13

雨林秘境 | 壁虎的亲戚——睑虎.海南省林业局.2024-12-13

海南岛上的“虎字辈”本领高强.中国新闻网.2024-12-13

《海南睑虎温度决定性别的生理基础》.爱科学.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