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兰(拉丁学名:Haemanthus albiflos jacq.),又名虎耳,是原产于非洲南部的石蒜科网球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15~20厘米,根茎缩短成扁球形,具节。叶从基部抽出,对生,开展,宽大,通常4~6片排列整齐。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鳞茎球形,直径4-7厘米。叶3-4枚;叶柄短,鞘状;叶片长圆形,长15-30厘米,主脉两侧各有纵脉6-8条,横行细脉排列较密而偏斜。花茎直立,实心,稍扁平,高30-90厘米,先叶抽出,淡绿色或有红斑;伞形花序具多花,排列稠密,直径7-15厘米,下有佛焰苞状总苞1轮,总苞片3-多枚;花白色。
生态习性
虎耳兰喜阳光、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它较耐旱,不耐寒,生长适温15-25℃,要求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土。
栽培虎耳兰的基质可用泥炭、腐叶土和河沙混合调匀而成。生长季节,每月施一次腐熟的饼肥,再适当补充磷肥。冬季休眠以后可重新换盆及分株。在寒冷地区要移入温室养护,保证最低温度为5℃,否则易受冻害。
分布范围
虎耳兰原产非洲热带,中国引种栽培。
生长繁殖
播种繁殖:虎耳兰的种子于花后2个多月成熟,可直接盆播,播后15天发芽,实生苗需4年至5年才能开花。
分株繁殖:虎耳兰的小鳞茎发育缓慢,一般2年至3年分株一次,在春季换盆时托出母株,掰开分栽即可。
组培繁殖:虎耳兰的幼嫩叶片细胞具有旺盛的分生能力,不需形成较大的愈伤组织块,在较小的愈伤组织块上就可形成不定芽,而后生的不定芽可从不定芽的基部不断发生,形成不定芽丛。这与很多其它球根花卉的组培情况相似。
栽培技术
土壤:虎耳兰适宜于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中,可选择用泥炭、腐叶土和河沙混合调匀而成,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
浇水:虎耳兰要见表土干燥后再浇水,切忌雨淋、积水,会引起鳞茎腐烂。夏秋季盆土过干,则影响叶片生长。冬季有短期半休眠状态,应减少浇水。
光照:虎耳兰需要较好的光照环境,夏季要遮荫,其他季节要加强光照,过于荫蔽不仅叶片变薄,还会影响开花及整株姿态。
温度:虎耳兰的生长适温夜间为10-12℃,白天为16-21℃。夏季宜半阴,花期需凉爽,秋末鳞茎休眠越冬,不得低于5℃,并保持土壤干燥。
防治方法
生长期常见叶斑病危害,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防治。
注意事项
在雨季,其不能被雨淋,不可盆土积水,宜放在避雨处,平时每隔半月施一次15%的饼肥水,开花前,增施两次复合肥,除盛夏需遮荫外,其它季节都应给予较充足的光照,若光照不足,或盆土湿度过大,会引起枝叶徒长,并导致叶片软垂而大大降低观赏价值。由于此草不太耐寒,初冬即应移入室内,放在向阳处,温度只要不低于0℃就能越冬。入室后应控制浇水,停止施肥。
主要价值
观赏
虎耳兰又名白花虎耳兰,白花网球花,白花画刷花,虎耳兰既可观花又可观叶,上海市地区初冬开花,花期可长达2个月,植株周年常绿,非常适于室内盆栽观赏。
药用
虎耳兰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在中医当中是一种很好的药材。
健康
虎尾兰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可以净化室内的空气,适合放在客厅、书房、阳台等地方,晚上需放置室外。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虎耳兰Haemanthusalbiflos.植物智.2023-11-18
虎耳兰.护花网.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