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殿民(1954年11月27日—2016年11月11日),男,河北省深泽县人,资深体育记者,曾任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主任,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委员等职。高殿民和妻子王亚育有一子一女。

人物简介

高殿民,1954年出生,河北深泽人,高级记者。现任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委员,曾任国际田联新闻委员会委员、国际排联新闻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副主席、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体育记者协会颁发的荣誉奖、成就奖和金奖三项奖励。

人物经历

1978年开始从事体育报道,连续参加了洛杉矶(1984年)、汉城(1988年)、巴塞罗那(1992年)、亚特兰大(1996年)、悉尼(2000年)、雅典(2004年)、北京(2008年)、伦敦(2012年)八届奥运会报道。 从1982年开始参加了历届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报道。作为火炬手参加了雅典、北京、伦敦、里约热内卢四届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接力活动。

奥运人生

奥运史上,有的人用身体创造历史,有的人用智慧记录历史,高殿民属于后者。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高殿民30岁,是他第一个把许海峰射落中国奥运首金的消息传向世界。

除了是新华社伦敦分社社长外,高殿民迄今还是中国唯一的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委员、国际田联新闻委员会委员、国际排联新闻委员会委员。虽然头衔众多,但高殿民最喜欢同行们称呼自己“老高”,他说这样的称呼听起来很亲切。

首金报道

连续采访八届奥运会,在高殿民心里最难忘的还是第一次。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新华社派出30人的报道团,高殿民是其中之一,他负责报道射击和田径两项。

“上午9点射击比赛开始,我早上5点多就起来了,坐一个多小时的车赶到现场。”高殿民回忆,当时王义夫许海峰争金的可能性大,在1972年奥运会上夺冠的瑞典老将拉格纳・斯卡纳切尔也是热门。

许海峰后程保持领先,子弹一发一发打完,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裁判验靶。此时,领队张福兴奋地对高殿民说,“即使验靶可能有偏差,拉下一两环,许海峰也比第二名超出好几环,肯定第一!”听了张福的话,高殿民果断地冲出射击馆,跑到三四十米外的新闻中心,拿起固定电话向在洛杉矶的编辑部报告了许海峰夺冠的消息,发稿时的成绩还不是经过裁判长签字的最后成绩,“所以我们在报道中就注明是第一枚金牌,成绩有待核对。新华社用英文向全世界第一个播发了许海峰夺冠的消息。”

发完第一条快讯后,高殿民回到赛场继续采访许海峰,然后再跑到外面给编辑部打电话,之后又跑回去听国家体委副主任陈先说啥,再跑回去打电话。“跑了多少趟我都不记得了,只知道打电话先抢发英文稿件。中文稿件当天先后发了快讯、人物、特写、述评等。”第二年,高殿民凭借许海峰夺金的奥运会报道,获得了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的前身)特等奖

逝世

新华社韩国平昌2016年11月12日体育专电 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12日在这里为一天前猝然离世的新华社前体育部主任、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委员高殿民举行了追思仪式,追忆他对奥林匹克运动新闻事业和国际体育报道的贡献,并缅怀他和各位委员之间的长期友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