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白皮松,蓝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蓝田白皮松,一年生枝灰绿色,无毛,冬芽红褐色,无没药树球果常单生,卵圆形,长5—7厘米,成熟后淡黄褐色,种子倒卵圆形,长约1厘米。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材质较脆,易于折断,心材黄褐色,边材淡黄色,可供建筑、家俱等用;种子可食或榨油;球果入药。

2015年02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蓝田白皮松”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白皮松与长白松樟子松赤松欧洲赤松一起并称为五大“美人松”,国外林学家认为它是世界上最美的树种之一,称它为“花边树皮松”,又称“神松”,在中国被誉为松树中的“皇后”。国外许多城市都将其作为高档的绿化树种,在韩国、日本、美国等都有引种。在韩国被推荐为“十大”风景地貌与道行树种之一,在伦敦有150多年的白皮松。

2001年,北京市林业种子苗木管理总站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对来自全国的白皮松种源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蓝田县白皮松在北京地区具备生长快速、抗旱性强的优良特质。

产地环境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地处秦岭北麓渭河平原东南部。东南以秦岭为界,与华州区洛南县商州区柞水县相接;西以库峪河为界,与长安区灞桥区毗邻;北以骊山为界,与临潼区渭南市接壤。介于北纬33°50′—34°19′,东经109°07′—109°49′之间,东西长64千米,南北宽55千米,总面积2006平方千米。

蓝田县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各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部为秦岭北麓延伸地带,东部为骊山南麓沟壑区,中、西部川原相间,灞河浐河等重要河流贯穿全境。地貌类型分河谷冲积阶地、黄土台、黄土丘陵、秦岭山地。山、岭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0.4%。

蓝田县的气候在全国气候分区中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带。四季冷暖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3.1℃,日照市2148.8小时,无霜期212天,平均降水量720.4毫米,主要集中于7—9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5%。具有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等特点。境内由于半封闭的盆地地形和山地的影响,气候的地域类型丰富多样。

(1)光照:蓝田县多年平均太阳辐射值为114.5—118.5千卡/平方厘米。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77.1—1845.1小时。丰富的光照资源及其与作物生长期匹配一致的特点,对形成较高的作物产量和良好的品质是极为有利的。

(2)热量:蓝田县多年平均气温13℃,≥0℃积温4826.7℃,持续期长达299天;≥10℃积温4224.6℃,持续期长达204天;≥20℃积温2488.0℃,持续期长达98天,无霜期212天。宜于喜凉和喜温作物生长,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要求。

(3)降水:蓝田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33.3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为537.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2.6%;雨热同季为其主要特点。此外,降水日数分布较为均匀,多年平均降水日数107.4天,平均3.4天有一次降水。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为白皮松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

历史渊源

白皮松是1831年,德裔俄国人、植物学家亚历山大·冯·邦奇博士在北京发现并命名的。中国古代关于白皮松的称呼很多,如栝子松、栝松等,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古典园林中,北方皇家园林更将白皮松视为“银龙”、“白龙”,以体现统治者“亘古长青”的理想;而南方园林因其“松骨苍”,树皮斑斓,具有沧桑成熟之美,与文人墨客的情怀相契合而多植。

蓝田白皮松栽培历史久远。现存西安市古温国寺内的白皮松相传于隋唐时期由蓝田县移植至此,该树龄约1300年,树高26.5米,胸径1.06米,树冠16米,仍郁郁苍苍,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古树名木。

蓝田县志》亦记载:蓝田玉川镇褚家河现存一棵高19米,胸围0.75米,树冠11米,树龄400年的白皮松,类似该树树高、树龄和树冠的白皮松在蓝田境内不下数十棵。

自隋至清代有多位文人骚客留下近40余首,直接吟咏或间接吟咏蓝田白皮松的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唐朝大诗人王维宋之问所作《新秦郡松树歌》、《山居秋暝》、《题张老松树歌》等诗,诗中从不同侧面赞誉了蓝田白皮松。

据陕西省委研究室、陕西省统计局1986年编撰的《陕西县情》记载:“蓝田县川镇的白皮松是我国名贵树种之一,这种优质树种已被移栽北京颐和园、中南海、并东渡日本”。

另据当地村民介绍,蓝田白皮松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走出蓝田,最先从中央党校、毛主席纪念堂周边起,逐步迈向全国各地。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周边所栽植白皮松多为蓝田白皮松。

2014年,陕西省林业厅种苗站组织专家现场查验和鉴定,确认蓝田县为白皮松优良种源区,为蓝田白皮松苗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产情况

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2004年6月到2007年1月对蓝田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白皮松天然林总面积2177.9公顷,蓄积量92157.9立方米,分别占天然林总面积的2.8%和蓄积量的2.7%,是中国白皮松天然林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这些白皮松大多枝条浓密、树形优美,成为蓝田白皮松大规模、人工培育和商业化生产的种源基地。

2018年,蓝田县白皮松天然林规模已达3万余亩,人工育苗种植面积12.49万亩。蓝田白皮松销往18个省、市、自治区,年销售收入达6—8亿元,是蓝田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产品荣誉

2015年02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蓝田白皮松”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蓝田白皮松产地范围为陕西省蓝田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子来源

培育蓝田白皮松的种子必须来自产自本地的密枝型白皮松采种母树林,种子千粒重≥182克。

二、立地条件

土层厚度≥100厘米,土壤类型为山地棕壤土或褐土,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土壤pH为6.0至7.5,有机质含量≥1.1%。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采用有性繁殖,播种期为3月上旬至3月中旬。

2.第一次移植:移植时间为春季3月上旬至4月上旬或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栽植密度为每亩≤7400株。

3.第二次移植:苗木生长3年至4年后,冠幅接近30厘米,高度40厘米至5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移植,栽植密度为每亩≤850株。

4.定植:苗高长至130厘米至150厘米左右,进行定植,时间为春季3月上旬至4月上旬或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定植密度为每亩≤120株。

5.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至少每两年施一次腐熟有机肥,每次施用量≥2000千克/亩。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树冠大而圆满,宽塔型树冠,枝条密集,叶色浓绿。

2.物理化学指标:株高≥250厘米,冠幅≥180厘米,分枝点高度≤40厘米,地径≥8厘米,一级分枝数≥40个,树冠透光度≤1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蓝田白皮松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陕西省蓝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蓝田白皮松的检测机构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参考资料

蓝田白皮松.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09-01

政区位置.蓝田县人民政府.2018-09-01

地貌.蓝田县人民政府.2018-09-01

气候条件.蓝田县人民政府.2018-09-01

发展蓝田白皮松 助力脱贫攻坚战 2018中国(蓝田)白皮松产业发展论坛成功召开.华商网.20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