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中华
《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歌曲。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不久,归国华人日渐增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拍摄了一部反映爱国华侨心系祖国的电影《海外赤子》。它是一部反映海外侨胞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女青年黄思华报考部队文工团,虽然她的歌喉清脆婉转,但因她是华侨女儿,录取工作受到了阻力。“四人帮”被粉碎后,思华终于登上舞台。
详细介绍
我爱你中国,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初该影片的热播,这首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马来西亚归侨叶佩英演唱的主题曲也在中国大地上唱响。在1980年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中《我爱你,中国》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1983年获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
《我爱你,中国》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我国传统词律“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一咏三叹,字句凝练。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春苗秋果、森林山川、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满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歌曲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引子性质的乐段,节奏较自由,气息宽广,音调明亮、高亢,旋律起伏跌宕,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大地而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第二部分是歌曲的主体部分,节奏较平缓,旋律逐层上升,委婉、深沉而又内在,铺展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使“我爱你,中国”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第三部分是结尾乐段,经过两个衬词“啊”的抒
发,引向歌曲的最高潮。末尾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在高音区结束,倾泻出海外儿女对祖国满腔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曲调起伏迂回,节奏自由悠长、与第一部分相呼应。
在新中国成立后,侨务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华侨华人的地位与作用并未得到人们的充分理解。在“十年动乱”中,“海外关系”甚至被视为“反动关系”。粉碎“四人帮”之后,经过拨乱反正,一大批如《我爱你,中国》正面反映华侨华人的文艺作品破土而出。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
尽管歌词质朴无华,却有动人心魄的激情。这曲《我爱你,中国》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体验到一派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
歌词
作词:瞿琮
作曲:郑秋枫
演唱:叶佩英歌词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我爱你青松气质,
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
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
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
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
爱你群山坞。
爱你淙淙的小河,
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爱你中国,
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
的母亲,的祖国。
创作背景
有一位歌唱家演唱了几十年观众却百听不厌,这首歌让人记住了她的名字——叶佩英。马来西亚归侨,我国着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用自己的经历诠释这首歌,她用自己百灵般的声音演唱这支歌,这发自心底的呼唤源自一个赤子之心我爱你中国。这首歌就是中国1979年拍摄的影片《海外赤子》的歌曲《我爱你中国》。
瞿琮介绍
词作家:瞿琮
性别:男
出生年份:1944年
籍贯:湖南长沙
著名词作家。1944年7月5日生于四川广安,1948年启蒙于广州培正小学。1962年7月参军至今,其间于武汉大学文学院学习。196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专职作家,并先后出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团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团长等职;获解放军文艺奖章一枚、军功章十一枚(其中战时军功章一枚)。
主要作品:出版《瞿琮文集》八卷及音像作品卷《我心如歌》;创作歌词《颂歌献给毛主席》、《颂歌一曲唱韶山》、《我爱你,中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月亮走,我也走》、《祖国万岁》、《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爱在香港》等千余首。
郑秋枫介绍
作曲家:郑秋枫
性别:男
出生年份:1931年
籍贯:辽宁省
著名作曲家。1949年至1952年在中南部队艺术学院学习。1957年开始从事音乐创作,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副团长、艺术指导,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五届主席、第六届名誉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成就
作品屡获全国、全省大奖。歌曲《我爱你中国》获“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主要作品有:舞剧音乐《五朵红云》、管弦乐《乡音》、《珠海渔女》、《女兵》;交响合唱《峡谷风雪》;声乐作品《我爱你中国》、《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蓝精灵之歌》、《我爱梅园梅》、《中华之光》等。
出版有《郑秋枫歌曲选》、《春天来了》、《祖国四季》等著作;音像、唱片、卡带专辑有:《你好,美丽的花城》、《海外赤子》、《珍珠河》、《祖国四季》、《郑秋枫音乐作品选》等。
叶佩英介绍
叶佩英女士(1935--)15岁从马来西亚回到了自己的祖国。15岁时父母就告诉她,我们的国家叫中国,叫唐山。在国外深深感觉到弱国被人欺,看到新中国成立,自己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父母就把她送回来,过来的时候不到16岁。叶佩英长期从事演唱和音乐教学,现兼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她还是中国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七十年代末,随着电影《海外赤子》的播映,叶佩英演唱的插曲《我爱你,中国》迅速传遍神州大地。这位从马来西亚归来的海外赤子,将她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和热爱倾注在深情的歌声中,打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海外赤子》简介
海外赤子(1979)故事梗概
女青年黄思华有一副清脆婉转的歌喉,部队文工团的音乐家们都非常赏识她。但因为她是华侨的女儿,有“海外关系”,故被阻于艺术殿堂之外。文工团团长司马威派政审人员韩山去华侨农场了解黄思华的家庭情况。思华的父亲黄德深在南洋,自幼失去双亲。日本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他返回祖国的愿望落空,于是他把仅有的钱全部捐献出来,希望能为救国尽一份力。码头上,黄德深救出被洋水手欺侮的女学生林碧云,自己也被打伤,碧云将他接至家中养伤。共同的信念使这对患难与共的年轻人结成眷属。当他们的长子思国4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德深毅然将儿子留给岳父,自己带着妻子回国参加建设,受到周总理的接见。20几年过后,他们在海南省建设的农场富庶壮阔,生在祖国的女儿思华也已19岁了。林彪、“四人帮”的黑手伸进了农场,德深被汤庆余等人打成“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被诬蔑为有特务嫌疑而被强迫劳动改造,思华也因此不能参加部队文工团。留学英国的思国回国探亲,汤庆余强迫德深一家搬进一套宽敞的套房以掩人耳目,这一阴谋被思华揭穿,思华因此被调到打石场接受超强的体力折磨。思国想带妹妹出国,思华却坚定地回答:“我不能离开妈妈——我的祖国!”汤庆余见韩山来调查,唯恐泄露真相,设宴拉拢韩山,被韩山当众揭穿。“四人帮”被粉碎,思华获得了艺术生命。在北京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思华唱出了华侨儿女的心声——《飞向无限向往的明天》!
这是一部富有南国情调的影片,它描绘了归国华侨热爱祖国、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动人故事,塑造了黄德深这一历尽沧桑、饱经忧患、光明磊落、矢志不移的爱国华侨形象。
该片将故事情节的开展和描写人物的性格、命运紧紧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让人物性格的冲突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让人物性格得到有声有色的展现。
该片还利用音乐以及主题歌,表现海外侨胞的感情波澜和赤子衷肠,将华侨儿女的心声尽情地呈示出来。
该片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相关新闻
2006年7月16日至20日,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在北京共同主办“2006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这是继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中外华裔青少年联欢活动。来自美国、英国、巴西、印度尼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等45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近5000名华裔青少年欢聚集团北京市。
2006年17日上午9点,夏令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营式。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刘泽彭主持开营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务院侨办主任陈玉杰及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开营式。
当营员们来到北京后,许多所见所闻令他们感到新奇、惊喜、愉快,其间最忙的就是照相。他们要把眼前所见变成永远的美好记忆。
来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的学生通讯员说,参加开营式,当他们拿出红色请柬走进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时,觉得是那样郑重、神圣,好像自己是国家的一位贵宾。
在天安门城楼,看到中国人民经历艰苦卓绝斗争建立新中国的记录片,听到解说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营员们感受到了做一个中国人的深刻含义。
来自匈牙利的营员,对中国产生了浓浓的情结,他们强烈要求学唱《我爱你,中国》,并在联欢会上表演。领队宋老师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自己花了2000多元买了一套光碟,每天活动结束带孩子们学唱,有时到深夜一两点。后来虽经多次努力,因晚会时间有限,没能争取表演,但那深爱中国的情结却更加浓烈,更加深厚!
夏令营活动结束了,《我爱你,中国》这支歌成了全体营员共同的心声。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1、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hsgw/2008/725/08725114426ID5AA0978CK22E8080I6.HTML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