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恩爵
赖恩爵(1795年-1848年),字简廷,清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出生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大鹏所城(今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村),汉族客家人,祖籍广东紫金县义容镇甘棠村,是赖氏“三代五将”之一。
赖恩爵,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1839年)任大鹏营参将,并移师驻守九龙寨城公园炮台,主理九龙防务。同年七月奉林则徐之命,率北洋水师船3艘驻守九龙寨,严断英夷接济,在九龙湾与入侵之英夷激战5小时,赢得第一次鸦片战争首捷。赖恩爵获道光皇帝恩赏“呼尔察图巴图鲁”(满语 ,勇士之意)的称号,赏戴花翎,晋级副将。二十四年(1844年),他升任广东水师提督,接任在虎门镇为国捐躯的关天培空缺。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赖恩爵卒于任。死后,谥封从一品振威将军。
赖恩爵在中国代史过渡的转折时期奋起抵抗英殖民入侵, 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是深圳市重要的历史名人。
人物生平
赖恩爵出生于行武世家,赖氏家族是深圳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其家族“三代五将”在中国历史上也属罕见,有“宋朝杨家将、清代赖家帮”的美誉。赖恩爵少时随父出任阳江市,后在阳江入伍。历任兵士、把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等职。道光八年(1828年),赖恩爵任阳江游击,十八年(1838年)补海门营参将。十九年(1839年)任大鹏营参将,同年七月奉林则徐之命,率水师船3艘驻守九龙寨,严断英夷接济,在九龙湾与入侵之英夷激战5小时,击沉英舰2艘,敌船主“得忌剌士”手腕被炮火打断,夷人捞尸首就地掩埋者计17具,受伤者30余人。九龙之役,赢得鸦片战争首捷。赖恩爵获道光皇帝恩赏“呼尔察图巴图鲁”(满语 ,勇士之意)的称号,赏戴花翎,晋级副将。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赖恩爵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下,又取得穿鼻洋之役的胜利。十月初,官涌之役,长达10日,大小接仗6次,均获胜仗。赖恩爵获升南澳街道总兵。二十四年(1844年),升任广东水师提督,接任在虎门镇为国捐躯的关天培空缺。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八年(1848年),赖恩爵卒于任。死后,谥封从一品振威将军。赖恩爵葬于大鹏大坑山爬鸡地,光绪3年(公元1877年)再迁葬于大鹏王母村黄岐塘,原墓地则留石人、石马各一对。
主要事迹
胜利第一仗
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 1839年) 五月二十七日, 英船水手酗酒 滋事, 棍殴尖沙咀村民林维喜案致死,且抗不交凶,两广总督林则徐遂令赖恩爵领师船三只,驻地九龙寨城公园,控制九龙湾洋面,以绝英人供应。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春夏之交,赖恩爵奉钦差大臣林则徐之命,率领三只北洋水师船,巡查阻止英军贩运罂粟进来,中午时分,与五艘英国军舰相遇,正在双方派士兵传话时,英舰突然不宣而战,向我方开炮,赖恩爵立即指挥三船和九龙炮台还击,双方持续战斗了将近五个小时,大鹏营牺牲了两名兵丁,两名重伤,四名轻伤,而却击毙英军十多人,并击沉其双桅舰一艘。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这就是史称中英九龙海战。此战赢得第一次鸦片战争首捷,为中国反击英军侵略的第一仗。赖恩爵因此其得到爱新觉罗·旻宁的赏识,御赐呼尔巴图(勇士)称号,赏载花翎,并晋升为副将。
三次上表辞谢
九龙海战后,赖恩爵升任南澳街道总兵。1840年10月,满清皇帝受投降派愚弄,免去林则徐职务后,英军又猖狂起来,再向虎门进攻,守将关天培以身殉国。赖恩爵继任广东水师提督,从一品。皇帝连下三道圣旨,召他进京,他深为国运担忧,不愿与求和派妥协,三次上表辞谢,不进京去。
人物遗愿
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被割占后,赖恩爵将军在爱新觉罗·旻宁皇帝的旨意下,作了很多收回香港的努力,刺探香港英人情报,向道光皇帝汇报,却因国力衰弱和朝廷腐败而失败,将军因之称病请退,道光二十八年(1848),赖恩爵含恨去世,时年53岁,朝廷追封其为振威将军。临终前,他召集子孙至身边,留下训诫:“吾忧朝廷腐败而忧,吾乐收回香港而乐!”将军的爱国情怀溢于言表。1997年6月21日,海内外的百余位赖氏后人回到大鹏所城,在振威将军第悬挂了一幅牌匾,上书“还我祖愿”。9天后,香港回归中国。
个人生活
亲属关系
后世影响
九龙海战的历史意义
九龙海战震惊朝野,当时的清廷因禁烟问题而分为严禁派和驰禁派,严禁派即为以林则徐、黄爵滋等为首的以国家利益出发的汉族大臣,驰禁派是在罂粟走私中形成的鸦片受贿集团。而最高统治者爱新觉罗·旻宁的立场徘徊于两派之间,1838年底,道光皇帝的立场开始倾向于严禁派,派林则徐南下禁烟,临走前,驰禁派的满汉王公大臣警告林则徐“无启边衅”。而偏偏赖恩爵与英人打了起来,且“衅”非我所开,使得驰禁派们哑口无言。道光皇帝在事后评价“我朝抚绥外洋,恩泽极厚,该夷等不知感戴,反肆鸱张,是彼曲我直,中外咸知”。道光皇帝对赖恩爵的战后封赏肯定了这次战争:“广东大鹏营参将,著赏给呼尔察图”(四字御笔,蒙古语,正白之意)巴图鲁名号,照例赏戴花翎,以副将即行升用,先换顶戴”。九龙海战的胜利,打击了驰禁派,坚定了爱新觉罗·旻宁皇帝禁烟的信心,道光殊批:“若有此番举动,若再示以柔弱,则大不可。”有力地支持了林则徐在广东省的一系列禁烟备战措施得以顺利实施,从而使第一次鸦片战争勿期侵略军在粤闽无隙可乘。
他对家族子孙的教育
赖恩爵临终前,他召集子孙至身边,留下训诫:“吾忧朝廷腐败而忧,吾乐收回香港特别行政区而乐!”赖恩爵生前壮志未酬,但他的遗愿鼓舞着赖家子孙和大鹏乡亲投身爱国和革命事业,1938年,侵华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身为赖恩爵第六代嫡嗣的赖仲元,愤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江纵队独立中队政委、特派员。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变卖家当为抗日队伍筹措经费,深得战友和群众信任,被推选为大鹏抗日民主政府区长。1949年10月1日,赖仲元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
赖恩爵的第六代后人赖英伦,是港大同学会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自20岁那年跟着父亲回乡祭祖开始,到如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每一次踏进老宅,对家族、家乡、家国的理解都会更进一步,先祖的勇猛之姿、忠义之风,令他无比自豪。而他也会将这份情感带到课堂上,让孩子们了解国家历史和中华文化,系好这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他的精神象征和影响
赖恩爵一生大小海战三十六战无不胜,特别是九龙海战打响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枪,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与西方殖民者正面交锋的中国北洋水师名将,他的名字与九龙海战一起被永远载人史册。“忠清”是当时的说法,因为赖恩爵将军是抵御外敌入侵的海疆名将,所以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赖恩爵作为爱国的民族英雄,其“忠清”不能等同于忠于清封建王朝的愚忠,而是一种爱国思想。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被割占后,赖恩爵,作了很多收回香港的努力,将军的爱国情怀溢于言表。九七香港回归祖国,举国同庆,赖氏族人也举族同庆,告慰将军亡灵,“还我祖愿”。
后世纪念
大鹏新区一带每年会举办追念英烈的习俗大鹏清醮。大鹏清醮是大鹏所城酬谢神恩、祈求神灵保佑平安、为安抚阵亡无名将士和出海罹难等灾难性死亡的魂灵而举行的大型祭奠活动,人们也以此纪念赖恩爵将军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作出的重要贡献。
2022年5月,深圳大鹏本土作家罗育灿编写的原创情景舞台剧 《振威将军赖恩爵》创作完成。
2023年9月4日,赖恩爵铜像在大鹏所城将军府第落成揭幕,赖恩爵将军生平纪念展同时开展。
2025年1月6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4《记住乡愁(海外版)》栏目播出纪念赖恩爵及其家族的专题节目。
相关事件
后人开设爱国教育课
赖恩爵的后人赖英伦,在香港港大同学会小学坚持六年开设爱国教育课,课程不仅讲述了国家历史与中华文化,更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到北京、敦煌市等地游学,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与发展变化。100多年前,赖恩爵誓死守卫香港特别行政区不被侵犯,如今赖氏后人投身教育,守护香港年轻一代成长,赖氏“忠义传家”的家风家训,历经百年依旧留存在子孙的血脉之中。
参考资料
赖吾彪:编竹艺起家养育一门三代五将.档案馆.2025-02-18
赖家“三代五将”.深圳政府在线.2025-02-18
大鹏所城,南国的将军之成.档案馆.2025-02-18
论赖恩爵的历史地位.中国知网.2025-02-17
【乡愁里的广东】大鹏所城,海上风云六百年.搜狐网.2025-02-18
大鹏所城,一声炮响开启深港百年风云.深圳市委统战部.2025-02-17
文化中国行丨“三代五将”!探寻赖氏家族的忠义家风.央视网.2025-02-18
大鹏追念英烈习俗(大鹏清醮).大鹏新区人民政府.2025-02-18
深圳大鹏本土原创情景舞台剧《振威将军赖恩爵》创作完成.新浪看点.2025-02-18
赖恩爵铜像落成揭幕,专家齐聚大鹏所城纵论九龙海战.百家号.2025-02-18
新重庆-重庆日报.新浪微博.2025-02-18